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3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E1 E0 E2
AD0 AD2
Y2 Y0 Y1
E1 E0 E2
AD1 AD0 AD2
Y2 Y0
Y1
均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述:投资等于储蓄
S≡Yd –C≡Y-T-C
(1)
∵产出(Y)=需求(AD)=C+I+G 产出( 需求(AD) (AD 两边同减T 并把C移到左边,可得: 两边同减T,并把C移到左边,可得: Y-T-C=I+G-T C=I+G(2 )
第3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学习要点
简单的两部门模型
三部门模型
乘数效应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模型的假设条件 均衡产出的决定: 均衡产出的决定:代数表示法 均衡产出的决定: 均衡产出的决定:几何图形表示法 均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述:投资等于储蓄 均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述: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模型的假设条件
三部门及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变动假设
– 没有对外贸易,是一个封闭经济,消费、储蓄、生产和
投资行为都在国内进行。且还假定企业投资是自主的, 企业投资是自主的, 企业投资是自主的 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价格不变假设或实际GDP小于潜在 小于潜在GDP之短期条件 价格不变假设或实际 小于潜在 之短期条件
产出曲线 ( Y ) 需 求 ( AD ) 自发支出 Y 收入,Y AD=(a+ , Y A
450线 AD
需求曲线
均衡点:Y=AD
I
+G-b T)+b Y
扩展:自发性支出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对均衡产出的影响
AD1
当自发性支出不变时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 ,则均衡的国民收入 越大;反之, 越大;反之,亦反之 。当边际消费倾向不 变时, 变时,自发性支出越 大,则均衡的国民收 入越高;反之, 入越高;反之,亦反 之。
乘数和乘数效应 –乘数(multiplier)又称倍数,指自发总需求增
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即国民收入 增加量和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 间的比率(ΔGNP/ΔI)。 –投资对提升GNP的放大作用称作乘数效应( multiplier effects)。
乘数原理的语言表述
– 假设某公司增加1亿元投资新建一个计算机工厂(即自
乘数原理的数学推导
假设
第一轮(最初的)自发总 需求增加量为ΔAD (ΔAD=1亿元), 边际消费倾向MPC或b= 0.6 ΔGNP动态变化如右表
最终总需求的增量为: ΔAD=ΔAD+bΔAD+b2ΔAD+b3ΔAD+… =ΔAD(1+b+b2+b3+…) = ΔAD[1/(1-b)] 由国民收入均衡条件:ΔAD=ΔY,有ΔY=ΔAD[1/ (1-b)] 其中1/(1-b)就是乘数,用k表示,则k=1/(1-b)=1/MPS
当我们放弃该假定,根据均衡产出决定公式: Y = 1/(1 -b)[a+I+G- b T],我们可以发现,只要储蓄能转 化为投资,则a的减少(增加储蓄所引起)正好可由I 的增加来弥补,均衡产出不会发生变化。 结论1:如果投资可以变动,则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 ,只要储蓄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增加储蓄并不会导 致均衡产出的减少。
储蓄悖论:一个看不懂的世界
从前面的“观察一” 从前面的“观察一”中,我们发现:增加储蓄会使 我们发现: 产出减少。这意味着为了增加产出, 产出减少。这意味着为了增加产出,我们应尽量少 储蓄。 储蓄。 在现实中,发展中国家, 在现实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的实际经 验无不向我们昭示了如下一个事实: 验无不向我们昭示了如下一个事实:高储蓄与产出 的高增长是像伴随的。 的高增长是像伴随的。东亚国家曾经的高速增长确 实很大程度上是由她们的高储蓄所推动的。 实很大程度上是由她们的高储蓄所推动的。 我们如何来解释这种储蓄的悖论。 我们如何来解释这种储蓄的悖论。
世界其实不复杂:对储蓄悖论的一种解释(1)
在我们得出“增加储蓄会减少产出 增加储蓄会减少产出”这一结论时,我 增加储蓄会减少产出 们有两个暗含的假定条件:
– 第一,我们考虑的是短期。短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均 第一,我们考虑的是短期。短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衡产出是由需求决定的。 衡产出是由需求决定的。 I – 第二,投资固定不变,即I= 第二,投资固定不变,
可以发现,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增加储蓄,会使自发 性消费a减少,从而使均衡产出减少。
观察二:在收入既定情况下,储蓄能增加吗? 观察二:在收入既定情况下,储蓄能增加吗?
– 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通过减少自发性消费支出
会使储蓄有一个初始的增加,但储蓄增加会导致均衡产 出减少,也即收入减少,收入的减少又会使储蓄减少。 储蓄究竟能否增加,取决于两种相反效应的比较。但从 均衡条件:I=S+(T-G),可以知道,当投资不变时( 这是我们在该部分所作的一个基本假设),储蓄最终不 会发生变化。
练习:均衡产出的计算
三部门模型 – 总产出Y=Yd+T=C+S+T ,总需求AD=C+I+G – 均衡意味着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 – 均衡条件归结为:I≡ S+(T-G) 只要投资等于储蓄,均衡就能 成立。 均衡产出的计算 I=250,T=G=150 (政府预算平衡), 假定 消费函数 C=a+bYd=1000+0.75Yd = 1000 + 0.75 (Y-T) 代入总需求构成公式:得到 AD=1000+0.75Y+250 + 150 – 0.75 (150) AD = 1287.5 + 0.75Y 依据均衡条件 Y = AD 得到: 均衡方程 Y = 1000+0.75Y+250 +150 –112.5 均衡产量 Y = 5150 问:假定投资支出增加100,均衡产出Y将增加多少?为什么?
结合(1)、(2)式,有: 结合( )、(2 S=I+G- 重新排列, S=I+G-T 重新排列,有: I=S+(T-G) I=S+( (3 )
(3)式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均衡条件的另一方种表述方法 左边是投资,右边第一项是私人储蓄,第二项是政府储蓄。 。左边是投资,右边第一项是私人储蓄,第二项是政府储蓄。
第二节:乘数理论
乘数的概念 乘数原理的表述 乘数理论的政策含义与条件限制 现实中的乘数
乘数的概念
引入
– 由练习得知,当边际消费倾向为0.75时,增加投资100个
单位,总产出将增加400个单位。原因在于在均衡产出 公式Y= 1/(1 -b)[a+I+G- b T]中,投资增量被一个乘 数因子1/(1- b )放大为若干倍的总产出或GNP增量。 不仅投资变动会导致GNP变动,而且ΔGNP会大于ΔI。
投资等于储蓄均衡条件的一个引申含义
投资等于储蓄是产出有效增长的重要条件
– 若储蓄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则高储蓄会导致
产出增长乏力,这是目前我国的情形。
关于储蓄的两个观察
观察一:增加储蓄对产出有何影响? 观察一:增加储蓄对产出有何影响?
– 根据均衡产出公式:Y = 1/(1 -b)[a+I+G- b T],我们
投资等于储蓄均衡条件的一个应用:另一种求解 均衡产出的方法
S = Y-T-C = Y-T-a-b(Y-T) = -a+(1 -b)(Y-T) 根据均衡条件,我们有: I=S+(T-G) 代储蓄函数进均衡条件,有: I =-a+(1 -b)(Y-T)+(T-G) 求解均衡产出,可得: Y = 1/(1 -b)[a+I+G- b T]
图解乘数
产 如图所示,国民收 出 入的增加量,(Y2- ( Y2 Y1)>10亿,即乘数 大于l。图例表明, ) 乘数的大小取决于 , AD AD曲线的斜率,即 需 求 b。b b b ( Y1 大,AD曲线的斜 率 大,AD曲线 ) , 的增加所 的国 民收入的增加 大。 明乘数取 决于 , 。 Y AD
– 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
应的供给量。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 产量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被称为凯思斯定律。 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面对的是 1929一1933年的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 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 资源得到利用,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 ,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能保持不变。即凯恩斯定律适用 于短期分析。
D C A'
AD' AD
B
10亿
A
450 Y1 Y2
收入,Y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的数学表达
由三部门均衡方程:Y= 1/(1-b)[a+I+G-bT] (这里为总 额税) =a/(1-b)+I/(1-b)+G/(1-b)-bT/(1-b) 显然,G、I、T的系数即这些变量对均衡产出Y的偏导数 就是这些变量的乘数。b= MPC,所以: Ka= 1/(1-b)=1/(1-MPC) (自主消费乘数) KI=1/(1-b)=1/(1-MPC) (投资乘数) KG=1/(1-b)=1/(1-MPC) (政府支出乘数) KT=-b/(1-b)=-MPC/(1-MPC)(政府税收乘数) 显然,自主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均有相同的正的乘数 。税收乘数为负。
1 (a+ 1− b
I +G-b T)
括号里的部分(a+
I +G-b T)称为自发性支出。
1 系数 称为乘数。 1− b
均衡产出的决Leabharlann :几何图形表示法说明:在右图中, 说明:在右图中,450线又
产 出
可以看成产出曲线, 可以看成产出曲线,因为当 把产出看作是收入的函数时 根据国民收入核算原则, ,根据国民收入核算原则, 产出恒等于收入, 产出恒等于收入,所以在图 中成45 需求( ) 中成 0线。需求(AD)也 是收入的函数, 是收入的函数,其位置取决 于自发性支出(a+ +GI 于自发性支出 b T)与边际消费倾向( b) 与边际消费倾向( ) 与边际消费倾向 的大小。 点左边, 的大小。在A点左边,需求 点左边 大于产出, 点右边, 大于产出,在A点右边,需 点右边 求小于产出, 求小于产出, 于 在A点 均衡 , 在 点,产 出等于需求, 出等于需求, 均衡 于A点的产出 ,因 , 于 点的产出 为均衡产出。 为均衡产出。 图中可以 看出, 看出, 450线的形 与位置 定的, 是 定的, AD线的 线的 形 与位置 是可以 的 ,所以均衡产出的大小 AD曲线的位置决定, 曲线的位置决定, 曲线的位置决定 把 国民收入的 决 需求决定法。 定法 需求决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