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

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


热力原因
极地高气压带
(遇冷收缩下沉)
赤道低气压带
(受热膨胀上升)
结论:
1.三圈环流中地表形成 7 个气压带和 6 个风带。 2.气压带的分布规律及性质:
高压、低压 相间 分布 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_少_____ 低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_多_____ 其中: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是 赤道低压带 和__极_地__高__压__带___
1.冬季和夏季,大陆分别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2.想一想,图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分别处于哪个气压带上?结合P37图2.13和图2.14 说说由于以上气压中心的出现,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
活动2:读图归纳——仔细阅读教材P37图2.13和图2.14,完成下表
季节/月份 亚欧大陆 太平洋(北半球) 所处气压带位置
A.北半球西风带 B.南半球西风带 C.呈逆时针方向 D.呈顺时针方向
2、图中⑤处的盛行风向是( A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4
3
2
1
7
6
5
用风向判断南北半球
想一想:全球三圈环流和七个气 压带六个风带形成的假定条件是 什么?
想一想:去掉以上假定条件,在 全球海陆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大 气环流会发生什么变化?
知识点二:单圈环流 假设:①.地球不自转 ②.太阳直射赤道 ③.地表性质均一 结论:地表形成3个气压带和 2个风带 。—— 赤道地区因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 ,近地面形成 低气压带。 两极地区因气温低,空气受冷 下沉 ,近地面形成 高气压带。 在北极与南极近地面之间形成 北 风;在北极与南极近地面之间形成 南 风;
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学习目标]
1.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 的影响;
2.理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和影响。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教材36页,完成:
1.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 球陆地面积_大____,海陆间 的热力性质差异_显__著__。
2.夏季(7月)北半球同纬 度陆地气温_高__于__海洋气温。
冬季/1月 _高___压中心 蒙古—西伯利亚 高压
夏季/7月 _低___压中心
印度低压
_低___压中心
阿留申低压
副__极___地__低_气压带
_高___压中心
夏威夷高压
副__热___带__高_气压带
想一想,为什么南半球的气压带没有像北半 球那样被切断?
活动3: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38图2.15,完成下表
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是 副热带高压带 和__副_极__地__低__压_带__ 3.风带的分布规律及性质:
风带以 赤道 为轴呈南北 对称分布 信风:由较高纬吹向 较低纬,性质_干__热__ 西风:由较低纬吹向 较高纬,性质_暖__湿__ 东风:由较高纬吹向 较低纬,性质_干__冷__
三圈环流变式
90°S 60°S 30°S
3.冬季(1月)北半球同纬 度陆地气温_低__于__海洋气温。
4.根据面积大小,亚__欧__大__陆_ (大陆)和_太__平__洋_(大洋) 之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最大(显著)。
活动1: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
高压
副极地低压带
低压
副热带高压带
冬季(1月)
夏季(7月)
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及季节移动规律。 3.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并学会分析大气 运动的规律性。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教材33页,完成学案知识点一、二
知识点一: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 有规律的 的大气运动。 2.形成大气环流的因素: 高低纬间 的受热不均和 地转偏向力 。 3.大气环流的影响:会驱使大气不断地 运动 、 输送 和 交换 热量。
2.假如黄赤交角变为零,气压带风带还会发生季节移 动吗?为什么?
小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太阳辐射
高低纬间 受热不均
单圈环流
地球自转 地球偏转力
三圈环流
形成
(近地面)气压带风带
地球公转 太阳直射点移动
气压带风带移动
读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 风向),判断1~2题。
1、图中风带⑥是( AC )[双选]
①.太阳直射赤道
②.地表性质均一
60°N -
30°N-
你能尝试完成0°南半球的三圈 环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三、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 归纳: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90N
极地东风
60N
1.A太阳直射_2_3_°__26,′N节气_夏__至__,日期_6_._2_2_前后,气 压B带太风阳带直_射_北______0移°__。,节气_春秋__分分__,日期_39_.._22_31_前后,气 压带风带_不__偏__移。
C太阳直射_2_3_°_2_6,′S节气_冬__至__,日期_1_2_._2_2前后,气 压带风带__南___移。
一、单圈环流
假定条件: ①.地球不自转 ②.太阳直射赤道 ③.地表性质均一
3个气压带 和
2个风带
北极
极地高 气压带
北 风
赤道
赤道低气压带
南 风
极地高
气压带
南极
? 赤道与极地间的单圈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不能 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的而且地球的表面 不是均匀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
二、三圈环流
假定条件:
极 地

副 极

副 热
高 地地 行 带
气 东低 西 高
压 带

气 压

气 压




赤 道
南低
信气

压 带
30°N 60°N 90°N

副 热

副 极

极 地
北 带 行地 地高
信 高 西低 东气

气 压

气 压

压 带


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假定条件: ①.地表性质均一
观 察 分 析
1、气压带、风带随 太阳直射点 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2、就北半球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盛行西风
30N
赤道低压带
东北信风
0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30S
盛行西风
60S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思考: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气压带成因
(暖气团遇冷气团抬升)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受重力下沉)
动力原因
90N 60N 30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