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口退税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分析

出口退税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分析

出口退税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分析xxx(xxxxxxxxxxx 000000)摘要:出口商品退税,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出台的出口退税政策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带起了轩然大波。

由此可见,出口退税的政策对国计民生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

本文通过对出口退税相关概念的了解,描述了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对我国外贸的有利及不利影响,并提出消除不利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出口退税外贸影响对策Abstract:The part of tax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 Export tax rebate. The policy of Export tax rebate is published recently have affected field of national economy. It follows that, the policy of Export tax rebate is very important of beneficial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xport tax rebate related concepts, describes China's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analysi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favorable and adverse effects and to propose measures to eliminate adverse effects.Keywords: Export tax rebate Impact on foreign trade Countermeasure一、绪论所谓出口退税制度就是指出口货物退(免)税,指的是对索要出口的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缴纳的相关税项,比如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以及特别消费税。

出口退税制度是为了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间接降低产品成本而采取的一种补偿性措施,它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一国出口贸易产生积极的影响。

出口退税就是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缴纳的间接税予以退还。

出口退税是我国一项主要的促进贸易措施。

准确的把握出口退税所引起的财政收支平衡问题,通过对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不仅是顺利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的重要前提,也是我国“入世”后外贸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出口退税的相关概念(一)、出口退税简介1985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关于批转财政部〈关于对进出口产品征、退产品税或增值税的规定〉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

1994年1月1日起,随着国家税制的改革,我国改革了已有退还产品税、增值税、消费税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建立了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

(二)、出口商品税的退税制度为了鼓励出口,大对数国家对出口货物都实行出口退税制度。

出口退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的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种税收制度,其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出口退税制度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采用的促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手段。

如果与其他税收制度比较,出口退税不被视为补贴行为。

利用出口退税制度促进出口贸易发展,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贸易促进措施。

出口退税是经济调控的手段,是一种对外贸易税收中的出口关税,之所以征收出口关税的经济效应是因为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同时限制资源性及短缺性产品的过度出口,保护了国内产业,但为了让出口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更具有竞争力,才出台了出口退税政策,中国于1985年起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政策,对一般项下的出口货物,实行“先征后退”和“免、抵、推”两种管理办法。

(三)、出口退税相关概念随着经济理论的不断发展,对出口退税的研究也在不断前进。

一般来讲,直接税如所得税等,应直接记入出口商的成本,对直接税减免,等同于政府财政收入补贴了出口成本,有直接促进出口的作用,出口退税是进出口关税的一种,进出口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根据国家制定的关税税法、税则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一种税。

关税手段被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国际贸易规则视为透明度最高的对外贸易调节工具。

而其中出口关税是出口国对本国产品输出国外时对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

由于征收出口关税会增加出口成本,不利于扩大出口,因而大多数国家对出口不征收关税或仅对少数商品征收出口关税。

出口税指的是对索要出口的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缴纳的相关税项,比如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以及特别消费税。

1、产品税是以生产、进口或采购的特定产品为征税对象,对其流转额征收的一种税。

对产品课税,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周朝征收的“山泽之赋”就带有对物课税的性质。

2、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增值税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收入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税种。

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税收收入中75%为中央财政收入,25%为地方收入。

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由海关负责征收,税收收入全部为中央财政收入。

3、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属于流转税制中的一个主要税种。

4、特别消费税为调节消费对特定的消费品征收的由消费者直接负担的一种流转税。

三、我国关税的政策的发展(一)、1950-1984年这一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全面保护关税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在贫困落后的经济基础上发展本国经济的,民族工业十分脆弱,产品竞争力差,不具备是习惯低关税的经济基础。

因此,关税政策的制定与选择只能从全面保护出发。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习惯对外贸易统制,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

海关税则的规定“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产品的竞争。

”(二)、 1979-1991年这一时期我国的关税政策由“全面保护”向“有区别地保护”转变。

《进出口关税条例》明确了我国在关税方面的总政策是“贯彻对外开放,鼓励出口创汇和扩大必需品的进口,保护与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在新关税政策下,出口贸易迅速增长,从国外进口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大增加。

从本质上看,这一时期我国的关税政策还未摆脱关税消极保护的特征。

高关税保护虽然对幼稚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受保护产业的低效运行。

(三)、1992年以后1992年以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的历史阶段,在国际上我国也积极的姿态争取尽快恢复我国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在新的改革开放形式下,我国重新调整了关税政策,逐步扬弃消极的保护政策,实行以产业与技术倾斜为中心的适度开放与适度保护相结合的关税政策。

四、出口退税对我国外贸产生的影响(一)、当前出口退税政策的有利影响分析1.加快了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在出口退税政策改革之前,出口退税资金的划拨和到账十分慢。

出口企业往往不能及时拿到退税资金。

由于退税资金不能及时到账参与运营,致使出口企业资金周转的难度明显加大,进而影响了经营。

甚至有的出口项目或生产被迫暂停直至取消。

而在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下,国家除了将以前拖欠的退税资金全部补退给了出口企业外,还加快了新的出口退税资金的划拨速度,没有发生任何欠税行为。

由于各地出口企业都能及时、足额拿到退税资金,有力地保障了他们下一步生产以及出口的顺利进行。

2.有利于商品结构的调整在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下,国家下调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实质上是要利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产业结构。

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分为17%,13%,11%,8%和5%五个档次。

这次退税率的下调和变化,增强了企业的自身改革,有利于企业自身提高效率并促使其优胜劣汰,使以前相对被动的企业积极、主动投入到企业改革的大潮中,从而逐步达到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目的。

3.有利于减轻地方财政负担2005 年8 月国家将中央与地方的分担比例调整到92.5:7.5以后,相比于以前75:25 的负担比例,地方财政的负担便大大减轻了。

按照75:25 的负担比例,很多地方财政从中央拿到的出口退税款就要绝大多数甚至全额补贴给企业,从而导致地方对企业出口没有什么积极性。

而在调整后,虽然地方仍要给出口企业补贴,但地方还能得到17.5%的免抵入库款。

这有效地增加了地方可用财力,更增加了地方政府促进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比单纯的中央的政策支持要有效的多。

(二)、当前出口退税政策的不利影响分析1.增加了异地产品出口的难度按照目前的出口退税政策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按92.5:7.5的比例承担企业退税。

地方财政承担的部分按当地出口量计算,而并非按“谁征谁退”的原则承担退税。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企业的出口额来自对外地产品的收购,而本地政府要对其进行出口退税,便容易形成地方财政倒贴现象,增加地方财政负担。

增值税纳税地与退税地的割裂,也必然会造成口岸地区不愿意企业在本地出口,对出口企业在本地落户的行为和出口非本地产品行为均会有种种限制,导致了新的地方保护主义,这势必对外贸出口产生消极影响。

2.出口退税政策是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这一思想使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现行的退税政策,只有少数产品实现了零税率。

多数产品有退税但不完全,这也为退税政策的不稳定埋下了伏笔。

实际上,对于外商而言,我国的退税政策已公开化,他们在与我国的企业签订合同时,也会考虑我国的退税政策。

因此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而言,退税不体现任何的利润,但不退税或降低退税率则会给企业带来亏损。

因此保持退税政策的相对稳定,会有助于稳定国内企业的国际市场,有利于我国产品的出口。

3.支持企业出口的协调机制尚不完善我国现阶段的退税审批环节多、周期较长、协调配合不够,尚未真正形成合力。

当前,在各地出口退税工作中,除海关与外汇、海关与国税形成了相对联系的网络外,其他众多部门彼此间缺乏信息的交流和沟通,难以对出口产品退税工作实现跨部门、连动式管理。

这也造成了出口产品退税工作环节脱节、周期较长的弊端,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出口产品退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五.解决出口退税的消极影响的对策(一)、增强出口退税率的稳定性出口退税率的变动不仅直接涉及国家、企业之间的利益格局的调整,也将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出口退税制度应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使纳税人能够预测退税的范围、额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