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纳米级微晶玻璃复合管材问世
内蒙古科技大学利用白云鄂博尾矿、钢渣、铁
渣及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研制并生产出500吨同时 具备玻璃陶瓷与金属性能的纳米级微晶玻璃复合管
材。这种新型材料目前国内外未见报道。国家有关
部门将此材料作为国家标准于l2月上旬进行公示。
经国家建材检测中心检测,这种微晶玻璃管材
抗弯强度达到l92兆帕(金属性能),耐酸性大于
99%,耐碱性大于97%,莫氏强度接近金刚石达到
9级,耐磨性每平方厘米小于0.04克,体积密度每
立方厘米3.2克。
来源:中国建材网
有机单分子纳米体系电致自旋转变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所郝华
博士和导师曾雉研究员在Fe:(acpypent0)(NcO),分子
和Au(100)纳米电极构成的分子结(molecular iunc—
tion)体系中证实了电极的存在对静电场导致自旋转
变的机制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表明,当
Fe:分子处于“结”环境时,金属电极会影响分子
的固有电偶极矩以及电子态在外电场的响应,从而
使得“结”环境下的Fe 分子发生了自旋转变。由
此可见,即使孤立分子在静电场作用下无法实现电
致自旋转变,电极的存在也完全有可能实现基于该
分子的电致自旋转变。相关工作结果发表在2012年
首期《物理评论快报》上。
来源:中国科学院
物理所碳纳米管薄膜简洁超级电容器研究 取得新进展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
家实验室(筹)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纳米
材料与介观物理”课题组牛志强博士、周维亚研究
员、解思深院士等与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智能聚合 物研究所陈俊博士、物理所清洁能源实验室EO1组
李泓研究员、冯国星博士合作,充分利用直接生长
的自支撑柔性碳纳米管薄膜的高导电率、高力学性
能、高自吸附力等特点,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重
量轻、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高的碳纳米管薄膜简洁 式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201 1,4,1440)
上。 研究人员利用有机溶液平铺法控制直接生长的
碳纳米管薄膜的自吸附.眭,将任意数量的碳纳米管
薄膜非常平整、牢固地组装到超级电容器的隔膜
上,有效地减小了碳纳米管薄膜之间的连接电阻,
有利于提高碳纳米管薄膜电极的功率密度。而且, 此方法突破了直接生长的碳纳米管薄膜面积和厚度
在制备薄膜电极方面的限制,有望解决大电容量碳
纳米管超级电容器对电极材料面积和厚度方面的需
求。他们利用上述方法得到的具有规则尺寸和表面 形状的碳纳米管薄膜直接作为电极材料和集流器,
通过卷绕组装成高性能的简洁超级电容器。这种设
计和组装技术不仅有效消除了碳纳米管薄膜与金属
集流器之间的接触电阻,而且简化了超级电容器的
结构,减轻了超级电容器的重量,对于碳纳米管薄 膜超级电容器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该T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委员会、科技部和北京市教委相关项目的支持。 来源:物理研究所
纳米金壳新材料可有效抑癌
为更好地提高纳米金壳材料对恶性肿瘤的抑制
率,同时针对目前近红外光热治疗癌症技术中照射
时间长、强度大、需重复多次照射等问题,中科院
理化技术研究所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室在 研究员唐芳琼的带领下,进一步发展了纳米金壳偶
联主动靶向配体分子转铁蛋白新技术。最新研究进 展在国际材料界顶级刊物《先进材料》上发表。
此次研发的纳米金壳偶联主动靶向配体分子转
铁蛋白新技术,纳米金壳经偶联靶向分子后,可在 减少照射时间与频率、降低照射强度的条件下实现
对恶性肿瘤的有效抑制。荷乳腺癌裸鼠肿瘤模型注
射该材料后,经单次近红外激光照射即可消除肿
瘤。在这一新的研究进展中,研究人员还首次系统
地对比研究了该新型多功能纳米金壳偶联主动靶向 配体分子前后生物体内安全『生和代谢情况,结果表
明该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并可从体巾代谢。
来源:光明网
未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