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瓜州县2015年7月9日,我从敦煌市,沿柳格高速去桥湾,在瓜州县南岔镇十工村停留。

瓜州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石油城玉门市,西接旅游名城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归酒泉市管辖。

瓜州县是甘、新、青、蒙四省的通衢之地,自古以来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

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面积2.41万平方公里。

县人民政府驻渊泉镇,海拔1177.8米。

瓜州县,原名安西县。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称瓜州,宋元相沿,至清雍正年间设安西卫,民国2年(公元1913年)改为安西县。

2006年2月8日,民政部(民函[2006]31号)批准:同意将甘肃省安西县更名为瓜州县。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先后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科普示范县、平安建设先进县、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瓜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四千年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瓜州县在历史上因其生产蜜瓜而变得独具特色,在春秋时期就谓之瓜州。

唐武德五年置县。

治所在晋昌(今甘肃瓜州东南)。

辖境相当今瓜州附近一带。

公元八世纪后期至九世纪中叶曾属吐蕃,五代时依附回鹘,1036年后属于西夏,夏亡后废。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复置。

到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废瓜州。

安西之名,起始于康熙年间,康熙帝在安西布隆吉大败葛尔丹部属3000余人,始称“安西”,取义为“安定西域”,寄托了平定西域之乱的期望。

清雍正元年设置安西直隶厅,后改为安西府、安西直隶州,至民国二年(1913年),安西直隶州改为安西县,此县名一直延用至2006年初。

行政区划解放前,安西县城西半县被划分为十个屯垦工区,并排列序数,每个工区简称“工”,瓜州堡子村当时排在第一位,称之为头工堡子,并沿用至今,堡子是指军事防御工程。

另如十工村。

2000年,安西县辖3个镇、10个乡、3个虚拟乡,即渊泉镇、柳园镇、三道沟镇、河东乡、布隆吉乡、环城乡、西湖乡、瓜州乡、南岔乡、踏实乡、桥子乡、东巴兔乡、腰站子乡、国营小宛农场虚拟乡、东乡县扎花移民工作站虚拟乡、积石山县疏勒河移民工作虚拟乡。

2005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东巴兔乡、桥子乡、踏实乡合并为锁阳城镇。

2012年,瓜州县辖5个镇、10个乡:渊泉镇、柳园镇、三道沟镇、南岔镇、锁阳城镇、河东乡、布隆吉乡、西湖乡、瓜州乡、腰站子东乡族乡、七墩回族东乡族乡、双塔乡、广至藏族乡(2007 年10 月设立),梁湖乡(2008年4月8日,在疏勒河项目农垦辖区内设立)、沙河回族乡(2008年4月8日,在疏勒河项目农垦辖区内设立)。

地形地貌瓜州县地处安敦盆地内,地形南北高,逐渐向盆地中央疏勒河谷地倾斜。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平均海拔1500米。

北部最高处的芨芨台子山,海拔2452米;南部为祁连山北麓山前地带,最高处的朱家大山,海拔3547米;中部走廊地带被北东向的截山子分为两部分;南端为踏实盆地,海拔1259~1750米;北部为疏勒河中下游干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由东北向西南微倾斜,海拔1060~1300米。

瓜州县有山区、戈壁、走廊冲洪积平原三种基本地貌形态。

北部山区戈壁倾斜平原区,为一系列平行断续的中低山残丘,山体多呈东西走向,海拔2000米左右,相对高差30~300米。

山前多形成山麓剥蚀面,山顶多成浑圆状。

山前外围为广阔的洪积倾斜平原,海拔1150~1600米,地势平坦,倾斜平原覆盖着中上更新世洪积、坡积沙砾碎石,植被稀少。

南部山区戈壁倾斜平原区,包括南北截山和鹰咀山以北的广阔戈壁地带,窄条形的南北截山分别呈近东西向,北东东向伸延,宽4~10公里,低山丘陵地形被强烈风蚀,海拔1259~1750米,相对高差50~150米,山体北陡南缓,山脊平圆。

榆林河两岸因流水冲刷切割较深,形成多级侵蚀阶地,整个倾斜平原被上更新世和全新世沙砾岩覆盖。

走廊平原区,包括县境内疏勒河、榆林河河岸绿洲,为瓜州县主要农牧业区。

依其成因和形态又划分为三个次一级的地貌单元。

昌马冲洪积扇及疏勒河中游冲积平原,位于疏勒河以南,青山子以东,包括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至桥子的广阔地带。

海拔1060~1300米,由东南向西北微倾斜。

由昌马河洪积冲积的上更新世、全新世细土物质组成,被疏勒河与昌马冲洪积扇上南北向的十道冲沟所切割。

冲沟下切4~12米,沟宽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

在七道沟、布隆吉、双塔至桥子扇缘地带为泉水溢出带,泉水汇集后或向西北注入疏勒河,或在低洼地方聚集成沼泽和草甸,由于长期强烈的蒸发作用,地面呈盐渍化现象,有些表层形成盐壳。

踏实洪积冲积扇,地处南北截山之间,由榆林河洪积冲积物构成。

海拔1259~1750米,南高北低,中上部冲沟发育,冲沟深3~7米不等。

扇缘溢出的泉水汇集于黄水沟,沿北截山南侧西流,通过芦草沟泄入瓜州冲积平原,地下水较高的地方不同程度的渍化,局部低洼地沼泽化。

疏勒河中下游干三角洲平原,包括疏勒河以南,截山子以北,双塔水库以西至西湖的三角洲地带,由疏勒河冲积洪积物组成,平原自东向西南方向微倾斜,地形较平缓,由于疏勒河多次改道以及人工引水灌溉的结果,形成分枝状散流,致使该区成为典型的干三角洲地貌。

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六工城西北南百旗堡以西,踏实农场以南至锁阳城至唐墩湖沿戈壁一线以及桥湾至布隆吉疏勒河北沿岸,县城东南和老师兔也有少量分布,以雅丹地貌类型为主。

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兔葫芦以南,吴家沙窝至锁阳城,西沙窝和东湖以北,泉子以东一带,东巴兔、老师兔以及农区内三工至四工一带也有少量分布,除部分为流动的新月形沙丘,龙岗状沙梁外,其它多为固定、半固定沙丘,高度一般为1~5米,最高的约10米。

气候瓜州县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是降雨少、蒸发大、光照长、年平均降水量45.3毫米,蒸发量3140.6毫米,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平均最高气温24.9摄氏度,最低气温-10.4摄氏度。

人口民族2011年末,瓜州县常住人口14.95万人,有汉、回、蒙、藏、满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哈尼族、锡伯族、土族、白族、黎族、苗族、壮族、土家族、维吾尔族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7%。

水利资源瓜州境内有两条源于祁连山的河流,年平均径流量4.2亿立方米。

一条是疏勒河,境内流程242公里,流域面积1.28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89亿立米;另一条是榆林河,境内流程118公里,流域面积549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55亿立米。

此外还有露头泉水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地面水年径流量4.44亿立米,可充分利用的3.7亿立米。

地下水蕴藏量7.6亿立米,可开采量7570万立米。

有各类水库、塘坝37座,总蓄水量2.53亿立方米,其中双塔水库库容达2.4亿立方米,是甘肃省最大的农业灌溉水库。

矿产资源瓜州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金、银、铜、铁、铝、铅、锌、花岗岩、大理石等40余种矿产品,产地78处,黄金储量和产量曾居全国第六位,是甘肃省重点产金区。

花岗岩分布较广,储量超过15亿立方米,并以品种多、色泽好、块度大、石质硬、出材率高而闻名全国。

土地资源瓜州地域辽阔,水土资源相对丰富,是典型的农牧业县。

畜牧业生产的潜力很大。

“安西黄牛”在中国牛品种中,以抗性强、肉鲜美称为名优,“安西羊”以肉质鲜嫩、毛细绒长远销全国,是瓜州畜牧业的拳头产品,正在向全省养羊大县行列迈进。

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尤为丰富,列为全国戈壁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有雪豹、金雕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6种。

野生植物有甘草、锁阳、苁蓉等名优中药材,产量大,质量高。

甘草、锁阳系列产品加工规模、前景诱人。

享有中国“锁阳之乡”美誉。

境内盛产棉花、蜜瓜、小麦、葡萄、苁蓉等,享有“中国蜜瓜之乡”、甘肃“棉花基地”、“河西粮仓”的美誉。

交通运输兰新铁路、敦煌铁路贯穿全境,国道312,省道313、215线及嘉安、安敦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瓜星高速、兰新铁路客运双线开工建设,县城距敦煌机场120公里。

旅游资源境内文物古迹有279处,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保存完好的其它古遗存多达314处,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古城遗址、自然景观形成了集大漠风情和古城石窟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资源,正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著名的景点有榆林窟、东千佛洞、锁阳城和桥湾城。

榆林窟是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与敦煌莫高窟相媲美,为中国著名的六大石窟之一;东千佛洞是一座不可多见的西夏艺术宝库,其壁画“玄奘取经图”,比《西游记》成书早300多年,是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孙悟空最早出现的地方;唐代名城锁阳城,位于瓜州县城东南86公里处,又名苦峪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垦区等多种文化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系统、烽燧信息传递系统和古垦区及古代水利灌溉系统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范本,是中国西部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古城之一,薛仁贵、张守圭、张议潮等曾在此任指挥使、节度使,延续至明代废弃,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和考古研究价值,2014年6月,锁阳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为4A级旅游景区;瓜州锁阳城遗址“康熙梦城”——桥湾城,位于县城东88公里的疏勒河畔,312国道南侧,3A级景区。

因为“康熙夜梦桥湾城,怒斩贪官程金山父子”的历史故事而知名天下。

现已成为酒泉市干部廉政教育警示基地;瓜州桥湾城遗址大漠驼铃、古道石窟、丝路艺术、瀚海蜃景、胡杨秋色、清泉绿洲构成了瓜州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景观。

经久不衰的石窟艺术、众多的古城遗址、水天一色的水库塘坝、鬼斧神工的风蚀地貌、脍炙人口的名人轶事,闪烁着丝路艺术的光芒。

从瓜州走出的草圣张芝,见证了瓜州璀璨的历史文化。

久远的历史,孕育了许多美妙的传说,如张骞瓜州尝美瓜、薛仁贵兵困锁阳城等,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瓜州县游业设施完善配套,己开通了县城至榆林窟、锁阳城、东千佛洞、双塔、桥湾、白虎关、浪柴沟等景点的数条“一日游”线路,建成宾馆、饭店、旅馆60家,娱乐场所70余处。

西夏佛教艺术宝库——东千佛洞东千佛洞,又名接引寺,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东南84公里的长山子古河道两岸,与锁阳城相距22公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23窟,尤以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的西夏壁画称绝于世。

其密宗佛教壁画弥补了莫高、榆林二窟不足,堪称西夏佛教艺术宝库。

其第二窟的《密宗曼陀罗》中,观音优美的体形,露脐装,超短裙的妆饰在全国绝无仅有,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艳佛”。

著名敦煌学家段文杰先生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安西6幅《玄奘取经图》,其中东千佛洞2幅《水月观音》的发现是稀世之珍。

西夏2窟穿插了两幅生动的“玄奘取经图”,是我国记录唐玄奘西印度取经最早的形象画面,比明代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早了300多年,是研究佛教思想的演变、中印文化交流历史、和《西游记》成书之前,主要人物艺术形象的创造和完善过程重要的图象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