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中医诊断学_ppt课件_第一章_望诊
1中医诊断学_ppt课件_第一章_望诊
1.常色的概念及其特点∆ (1)概念:常色即正常面色。我国人的正常面色是红黄隐 隐,明润含蓄。 (2)特点:明润——面色光明润泽,是精气充盈的表现。 含蓄——面色隐含于皮肤之内而不特别显露,是精气 内含而不外泄的表现。
2.主色、客色的概念 (1)主色: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体差异,一生基 本不变。 2)客色: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
脾虚湿 证 黄 脾
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机 体失养,或湿邪内蒸, 脾失运化。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 时而泛红如妆,游移 不定。 面色萎黄 面黄虚浮 面目一身俱黄(黄疸) 面黄鲜明如桔皮色 面黄晦暗如烟灰 面色淡白无华 面色#白 #白虚浮 面色苍白 面黑暗淡 面黑焦干 眼眶周围发黑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久病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 阳上越(假神)。 脾胃气虚 脾胃湿盛 湿热,属阳黄 寒湿,属阴黄 血虚证或失血 阳虚 阳虚水泛 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阳虚火衰,水寒不化,血失温煦, 属肾阳虚 肾精久耗,虚火灼阴,属肾阴虚 肾虚水泛、痰饮或寒湿带下 血瘀日久
第一节
全身望诊
全身望诊的概念:全身望诊是医生在诊察病人时,首先 对病人的神色形态等整体表现进行扼要观察,以了解整体情 况的诊病方法。
全身望诊的意义:可对病情的轻重缓急和病性的寒热虚 实获得一个总体的印 象,为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诊察病情打下 基础。
一、望神 望神的概念:∆望神是观察病人生命活动的总体表现(包 括脏腑组织功能活动与思维意识状态)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一)望神的原理和意义 1.望神诊病的原理: 神以先、后天精气及其所化生的 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神与精气的关系密切,精充气足则体健 神旺,抗病力强;精亏气虚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 2.望神的意义: 轻重和预后。 可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
见于慢性、久病病人,病重。
见于急性、邪实病人,病重。
假 神
病危,是重病病人临终前的表现。又称“回 光返照”、“残灯复明”。
神 乱 精神错乱 神志失常
多见于癫、狂、痫、脏躁等病人。
(三)对神气的判断 得神、少神、 失神、假神鉴别表 得神、少神、 失神、假神鉴别
观察项目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
神志语言
白
肺
虚证寒 证脱血 夺气 肾虚寒 证水饮 血瘀
气虚血少,阳衰寒盛, 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部脉 络。 肾阳虚衰,水寒内盛, 血失温养,脉络拘急, 血行不畅。
黑
肾
(一)望色诊病的原理 1.望色诊病的原理 原理:面部的血脉丰盛,为脏腑气血之所荣,凡脏腑的虚 原理 实,气血的盛衰,皆可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而反映出来。 2.面部分候脏腑 分候脏腑的理论: 分候脏腑 (1)《灵枢·五色》的分候方法: 前额(庭、颜)——首面。 眉心以上(阙上)——咽喉。 眉心(阙中)——肺。 鼻根(下极、山根)——心。 鼻柱(年寿)——肝。 鼻端(准头、面王)——脾。 鼻翼(方上)一一胃。 鼻柱两旁(肝之左右)——胆。 鼻端两旁上方(面王以上)——小肠。 颧下(中央)——大肠。 颊部下方(挟大肠)——肾。 人中部位(面王以下)——膀胱、胞宫。 (2)《素问·刺热》的分候方法: 额——心;鼻一一脾;左颊——肝;右颊——肺;颏——肾。
第一章
望
诊
望诊的概念:∆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气血 经络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变化等以 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诊的原理及意义:人体的外部表现可反映内在脏腑、气 血、经络、的病变。观察人的外部异常表现可诊察内在的病 变。“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诊的注意事项:1.光线:以自然光线为好。 2.温度:适宜。 3. 诊察部位要暴露充分。 4.结合动态观察。
痰火扰心
阳证
淡 漠 痴呆
痰蒙心神,或先天 禀赋不足。
阴证
卒 然 昏倒
肝风夹痰上逆,阻 闭清窍。
风证
(四)望神的注意事项: 1.重视诊察病人时的第一印象。 2.做到神形合参。 3.抓住重要症状和体征。 4.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 重病好转时——其精神好转是逐渐的,并与整体状况的好转相一致; 假神——是精神突然好转,与整体病情的恶化不相符合。 [讨论] 如何理解“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神产生于先天之精而又依赖与于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只有先后天之精 充足 由精所化生的气血精液充盛,脏府组织功能正常,人才能表现为有神。 精气充足则 体健神旺,抗病力强,即使有病也属轻病,预后较好;精气亏 虚,则体弱神衰,抗病力弱,有病多重,预后较差。此即所谓“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的意义所在。因此观察神的盛衰,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判断 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二)色与泽的意义
1.面部颜色在诊病中的意义: 面部颜色属血属阴 是血色与肤色相兼的外在表现。可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 和不同脏腑的疾病。
2.皮肤光泽在诊病中的意义:皮肤光泽属气属阳,是 脏腑精气外荣的表现。 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 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临证应将色与泽结合起来进行综 合分析。
(三)常色与病色
神志清楚,语 言清晰
精神不振,懒 言
精少华神萎靡, 突然神识清醒,言语不休, 语言错乱,或 想见亲人。 神昏谵语,或 卒然昏仆。 晦暗 突然目光转亮,浮光外露
两目
精彩
乏神
呼吸 面色形体
平稳 面色荣润,肌 肉不消。 动作自如,反 应灵敏。
少气 面色少华,倦 怠乏力,肌肉 松软。 动作迟缓。
气微或喘促 面色无华,形 体羸瘦。 动作艰难,反 应迟钝,或烦 躁不安,四肢 抽搐,或循衣 摸床,撮空理 线,或两手握 固,牙关紧急。 突然食欲增进。 面色无华,两颧泛红如妆。
表现 神志清晰,思维有序,表情爽朗, 反应灵敏。 神识昏蒙,思维混乱,表情淡漠, 反应迟钝。
望神的内容和意义
神 得 神 有 神) 少 神 (神气不足) 病 理 正气充足,精神充盛,机体功能正 常。 正气不足,精神轻度损伤,机体功 能较弱。 (1)因精亏神衰而失神者,提示正 气大伤,精气亏虚,机体功能严重 衰减。 失 神 (无 神) (2)因邪肾神乱而致失神者,提示: ①邪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 ②肝风挟痰蒙闭清窍,闭阻经络。 皆属机体功能严重障碍,气血津液 失调。 是危重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 的虚假表现。其局部症状的“好转” 与整体病情的恶化不相副符合。 提示: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 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 将离决。 其特点是反复发作而缓解期不出现 的神志失常。其神志失常表现只能 作为诊病依据而不具有“失神”的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健康表现,或虽病而正气未伤,精气未伤, 病轻。 轻病或恢复期病人或见于体质虚弱者。
二、望色(又称色诊) 望色
望色的概念:∆望色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 的颜色和光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色的意义:可诊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疾病的性质、 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望色的内容和意义
意义 色泽 性 质 意 义
颜 色 属血 属阴
生理: 反映血液盛衰和运行情况 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如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病理: 反映不同脏腑的疾病;如白为肺,赤为心,青为肝, 黄 为脾,黑为肾
光 泽
属气 属阳
生理:是脏腑精气外荣的表现,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 病理: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凡面色荣润关则者,为脏腑精未衰,属无病或病轻;凡面色 晦暗枯槁者,为脏腑精气已衰,属病重
五色主病辨证简表
五色 五脏 主病 寒证 疼痛 青 肝 气滞 血瘀 热证戴 惊风 阳证 赤 心 热而面部脉络扩张,气 血充盈 病因 寒凝气滞,或不通则痛, 或瘀血内阻,或筋脉拘 急,或面部脉络血行瘀 阻 特征 面色淡青或青黑,面 色与口唇青紫; 突然面色青灰,口唇 青紫,肢凉脉微; 面色苍黄,胁下徵积; 小儿眉间、鼻柱、唇 周发青 满面通红 午后两颧潮红 病机 寒盛、痛剧使气血凝滞或心气、心 阳虚衰,血行瘀阻或肺气闭塞,呼 吸不利。 心阳暴脱,心血瘀阻,多见于真心 痛病人。 肝郁脾虚。 邪热亢盛,燔灼筋脉,筋脉拘急, 属惊风,多见于高热抽搐病儿。 邪热亢盛,属实热证 阴虚阳亢,虚火上炎,属阴虚证
客色
是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如春季面色稍青, 夏季面色稍赤等。
3.病色的概念及其特点 病色的概念及其特点∆ 病色的概念及其特点 (1)概念:因病而发生异常改变的面色。 (2)特点:晦暗:面色枯搞晦暗,是精气虚衰的表现。暴 露:某种面色异常明 显,是病外现或真脏色外露的表 现。 4.善色、恶色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1)善色:面色光明润泽。说明虽病而精气未衰,胃气尚 能上荣于面,属新病、 轻病、阳证。 (2)恶色:面色枯槁晦暗。说明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干 面,属久病、重病、 阴证
常色的概念与意义
项目 色 内容 概念与意义
明润 特点 常色 (正常 、无病 的面色 ) 主色 含蓄
即面色光明润泽,是有神气的表现。显示 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 正常。 即面色红黄隐隐,含于皮肤之内,而比特 别显露,是胃气充足、精气内含而不外泄 的表现。
是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体素质,一生基本不变。如金形 人稍白,火形人肤色稍红,土形人稍黄等。
神乱鉴别表
类 型 焦 虑 恐惧 卑谍、脏躁 时时恐惧,焦虑 不安,心悸气促, 不敢独居。 心胆气虚,心神失 养。 虚证 表现 主病 病机 性质
狂 躁 不安
狂躁妄动,胡言 狂病、外感 乱语,少寐多梦, 热病 打人骂詈,不避 亲疏。 癫病、痴呆 表情淡漠,神识 痴呆,喃喃自语, 哭笑无常,悲观 失望。 痫病 突然昏倒,口吐 涎沫,两目上视, 四肢抽搐醒后如 常。
动作反应
饮食
5.神乱的表现和主病
(1) 焦虑恐惧——多属虚证,见于卑谍、脏躁等病。 (2) 狂躁不安——多属阳证,见于狂病、外感热病等。 (3) 淡漠痴呆——多属阴证,见于癫病、痴呆等。 (4)卒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见于痫病。 神乱的特点:反复发作而缓解期不出现神志异常。其神志异常的 表现只能作为诊病依据而不据有“失神”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