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对民俗文化旅游概念、发展现状的了解,理解山东民俗文化的内涵,
重视山东民俗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的效益。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端午节“小长假”即将来临,济南很多景区,纷纷策划推出与民俗有关的活
动。工作人员为游客精心扎制香囊,并制作端午粽子美食,还组织划船比赛,邀
请演艺团体进行歌舞表演等,庆祝古老的端午节[1]。可见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
旅游业的一大热点,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民俗文化旅游,
尤其是山东民俗文化旅游,它的发展是怎样,对经济发展又有什么作用呢?
1、民俗文化旅游概述
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
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它具备民族地域性、审美观赏价值、民族文化内涵
三大特点。
2、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包括岁时节
日民俗、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游戏娱乐等内容[2]。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
游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民俗作为民间传承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化与
民俗的结合就成为现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娱乐、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例如满族入主中原之后兴起
的旗袍,如今已成为展示东方女性美的标志性服饰,充分体现出求审美的需求。
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每年举行那达慕大会,设立摔跤、赛马、射箭等比赛项
目,充分体现了民俗的娱乐性[3]。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祖国壮丽山河的宏伟,
会让游客内心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充分满足了精神需求。
3、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刚刚起步。不过,在民俗文化
开发过程中我国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像深圳开发了中国民俗文化村,是国内第
一个荟萃各民族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游览区。24
个村寨全部按照1比1的比例修建,他们从基层机构到每个村寨的头头,都是名
副其实的民俗专家,表演者和操作者大都是原汁原味,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山东民俗旅游开发现状
山东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以此为基础的民俗旅游活动也类型多样,丰富多彩,
而且各地的民俗旅游内容、形式不一,因此,很难全面、确切地描述山东民俗
旅游开发现状。参照山东民俗旅游产品的分类,笔者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山东
民俗旅游的概貌。
(一)民俗博物馆旅游
这是比较易于操作的民俗旅游形式。它主要是把各种民俗器物陈列、展览给旅
游者观赏。主要有安丘的石家庄民俗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青岛民俗博物
馆、淄博陶瓷博物馆、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等。
山东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下蕴藏着许多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为各
具特色的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目前山东省已经有170多个博物馆,不仅
数量在全国各省市名列前茅,而且种类齐全。各类综合性博物馆,历史、自然、
科技、艺术、人物、民俗及遗址博物馆应有尽有,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类型齐全
的“博物馆旅游网”。除了上文提及的外,山东省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青岛
海军博物馆、青岛海产博物馆、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也
是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博物馆。
(二)节庆民俗旅游
这是山东民俗旅游的主体,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效益最好。其下
又可分为传统节庆旅游,现代节庆旅游、新兴节庆旅游、假日旅游(如双休日、
黄金周等)。山东主要的旅游节庆有潍坊国际风筝节、济南千佛山庙会、趵突泉
灯会、大明湖荷花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泰山国际登山节、曲阜国际孔子文化
节、淄博陶瓷琉璃艺术节、烟台国际葡萄酒节、菏泽国际牡丹花会、青岛海云
庵糖球会、天后宫民俗文化庙会、荣成国际渔民节等。
(三)婚俗旅游
对于旅游者来说,婚俗旅游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参观博物馆等景点陈列的有
关婚姻习俗的器物,二是观赏婚俗表演,三是亲自参与婚俗活动。新婚旅游是
山东婚俗旅游中的主体,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旅游者表演山东传
统婚礼,二是为旅游者举办山东传统的结婚典礼,它富有乡土气息,具有浓郁
的地域和民族色彩。
曲阜于1987年推出的古典婚俗旅游独具特色。新郎家设在孔府饭店,新娘家设
在阙里宾舍,按鲁国传统婚仪举行婚礼,一路吹吹打打,欢天喜地,煞是热闹。
微山湖举办和表演水上人家的婚礼。安丘石家庄民俗旅游村和青云山民俗旅乐
园等地也为游客操办婚礼,表示抢新娘等活动。
(四)渔家乐
“渔家乐”在长岛、威海和日照开展得较好。长岛县是山东唯一海岛县,其“渔
家乐”的民俗旅游活动让游客观赏渔家民俗文化,品渔家生活风情,游客还可
以参观渔民网箱养鱼和筏式养殖项目,观看和参与渔民舞龙、扭秧歌、吹渔家
号子、尝渔家风味小吃等民俗活动。日照王家皂民俗旅游村则推出了以“吃渔
家饭,乘渔家船,住渔家屋,干渔家活”为内容的民俗旅游。威海的环翠区、
荣成河口、石岛等地也开展了“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垂钓、赶海等渔家生活
民俗旅游。
(五)农家乐
山东的“农家乐”民俗旅游颇负盛名,旅游者可住农家炕,吃农家饭、做农家
活,欣赏农家小戏,参观民俗博物馆,体察民风乡情,领略田园风光。“农家乐”
在泰安、枣庄、临沂开展得较好。地处内陆地区的安丘、泰安、枣庄、临沂等
地则因地制宜地开展“农家乐”民俗旅游。安丘石家庄民俗旅游村推出的“住
农家房、吃农家饭、做农家活、随农家俗”的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泰安的埠阳庄也开展了“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民俗旅游活动。近年来,枣
庄、临沂也开展示以农村家庭为主体的民俗旅游,如峄城“万亩石榴园”内的
王府山村、蒙阴的桃花峪村和八达峪村等。
(六)民俗村、民俗主题园旅游
本类以民居建筑为基础,包括古村落、民俗村、民俗主题公园等形式。比如济
南的朱家峪、九顶塔民俗游乐园,潍坊的杨家埠、青云山民俗游乐园,淄博的
原山等地。这一类型的民俗旅游在山东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景点或景区还
不多,但发展潜力很大。
4、山东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模式
1、积极推进城市公园、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免费向游客开放。
各重点旅游城市需率先建成城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增强科技支
撑和游客自助服务功能。在城市旅游中心、城市旅游消费街区等城市旅游集散地
科学布局旅游厕所,设置多语种的旅游交通标识,
2、乡村旅游方面,打造一批旅游小镇和乡村旅游点。旅游业将带头保
护一批原生态的海岸、湖泊、山岳、乡村类项目,以高度的生态自觉积极融合环
保、农业、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住房建设等部门和行业,打造山东生态旅
游的新形象、新优势。
3、发展旅游经济,即眼球经济和形象经济,“泉城济南”、“中华泰
山天下泰安”、“仙境烟台”、“文化济宁”、“走遍四海还是威海”、“亲情
沂蒙”、德州“中国太阳城”、聊城“江北水城”、莱芜“航空运动之城”等一
批城市旅游形象品牌,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知名度,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活
力。
5、山东民俗文化旅游带来的的经济效益、
在山东,旅游发展氛围日益浓厚,连续四年数千亿元的旅游投资开始产生综合效
益,旅游业拉动内需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12年,山东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满足消费需求,全省累计完成旅游投资1230亿元,枣庄台儿庄古城、青岛方特
欢乐世界、海泉湾、德州齐河泉城极地海洋世界、济南万达城市综合体、恒隆广
场、烟台亚沙会配套项目建成开业。与此同时,山东越来越注重深化与大旅行社
的战略合作,“好客山东贺年会”、“好客山东休闲汇”的成功创办,成为旅游
引导消费的品牌节事。2012年的贺年会,每天拉动各类消费收益超10亿元,带
动交通、文化、商贸、体育等消费快速增长。
6、山东民俗文化发展的成功案例
1、山东潍坊围绕风筝、年画、剪纸等主打产品,在品种、花色和规格等方面进
行了突破,获取不错的经济利益,尝到了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甜头。
2
、山东青岛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如胶州的明代城隍庙、崂山的道教文化等;民
间艺术丰富多彩,胶州秧歌,胶南剪纸等,节庆活动众多,像海云庵糖球会,天
后宫庙会,金沙滩文化旅游节,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市内拥有众多的德式建筑,
还有“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称的八大关建筑群。青岛的名俗文化旅游带动了青岛
经济的发展,使青岛为众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