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人大工作之我见

创新人大工作之我见

- 1 - 创新人大工作之我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切工作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样,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也是如此。认识创新人大工作的价值意义,把握创新的发展契机,推进创新的全面实践,已经成为新阶段不断推进人大工作的中心主题,因此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适应时代性政治任务的新形势,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如何使创新人大工作取得实效?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创新人大工作的紧迫性和现实内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地方人大工作实践来看,虽然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创新动力、创新条件和实际的创新情况看,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等重要职权,因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些职权的行使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在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忽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一府两院” 对一些应该提请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往往直接自行决定,或由政府提请党委讨论决定,致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大事项决定权难以行使,另外,人大常委会决定的重大事项得不到有效实施:由于一些决定、决议调研不够深入,可操作性比较差,决议、决定作出后,对实施情况检查力度又不够,对决定权的行使没有与立法、监督、任免等职权结合起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重大- 2 -

事项决定权的行使。在监督权方面,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影响人大监督作用的发挥,在监督工作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一般性监督多,针对性监督少;具体行政行为监督多,抽象行政行为监督少,尤其是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方式极少运用。在人事任免权方面,任前考察难介入、法律考试走过场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这就亟需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和习惯惰性,改进相关工作,用创新精神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创新不神秘,也并非高不可攀,对于人大工作来说,依据民主法治的原则和要求将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激发出来是创新;将法律有规定而实际未落实的职权行使起来从而填补职权行使上的空白是创新;将监督工作中从未启动的刚性手段在必要时予以运用以增强监督的效果是创新;将人大工作中一些不完善、设臵不够科学的制度和作法经过实践探索予以改进也是创新。由此可见,人大工作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二、把握和坚持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创新观 任何社会制度都是在完善中创新,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创新人大工作,首先要把握和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创新。人大及其常委会不仅要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和法律形式变成国家意志,同时还要善于把它转变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要坚持和完善重要工作、重大问题向党委请示汇报制度,更加主动地把人大各项工作臵于党委的领导之下,只有这样,创新工作才能得到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二是坚持在体现人民利益的前提下创新。要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 3 -

利益,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使人大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忠实代表。三是坚持在依法履职的基础上创新。宪法、法律、法规是人大开展工作的法律依据,法定性、程序性是人大工作的基础,人大工作必须在严格依法办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促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行使更加到位,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四是坚持在求实中创新。人大工作既要坚持扎扎实实,又要坚持不断创新。常委会每年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都要紧紧围绕党委的工作中心、“一府两院”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社会问题,在求实创新上精心安排,并将创新的内容、机制、方法直接贯穿到工作计划之中。五是坚持在继承中创新。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克服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创新工作在继承基础上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在把握以上原则的基础上,还要认清人大工作现实,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首先,要树立完善发展也是创新的观念。要把创新和首创区别开,“他山之石”的创新,只要借鉴为已所用,也是一种“创新”。目前,人大还有许多工作是刚刚起步,例如对《监督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如何进行等,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不同地区、兄弟城市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在贯彻实施《监督法》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以此来发现自身不足,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工作水平。其次,树立解决矛盾和问题就是创新的观念。当前,人大工作创新,要正确处理好在一些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人大与党委的关系以及创新工作与法律关系的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要着力解决人大决定重大事项、人事任免与党委决定重大事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要解决人大监督与党的监督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等。同时,更要注重解决人大创新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利益关- 4 -

系调整的问题和矛盾,树立执政为民意识,关注弱势群体,调整不合理的特殊阶层的优势利益,把创新工作建立在依法创新和公正公平的基础上。 三、结合人大工作实践,明确创新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是要在工作思路上实现新拓展。就目前地方各级人大监督工作而言,实现创新需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由过去的就事监督向纵深监督延伸。常委会要审时度势,根据社会当前形势、发展趋势和自身工作实际,在每年确定的工作要点中重点突出相应的议题,把监督工作进一步深化。其次,要由过去的单项监督向综合监督转变。如:常委会在对某项法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审议时,不要仅仅对这部法律所直接关系到的单个部门进行监督,而应该注重对这部法律所涉及的多个部门进行监督。第三,要由过去的表象监督向实质监督迈进。常委会可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对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评议等活动形式,将监督实质化。第四,要由过去的柔性监督向刚性监督拓展。要切实做到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和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二是要在审议质量上认真下功夫。审议质量往往影响着监督的力度、会议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审议质量,切实增强监督实效。具体要做到:1、围绕工作重心,选准议题。常委会要在会议召开之前科学确定审议议题,要从坚持抓大事,围绕本地区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结合党委的重大部署和人代会审议通过的“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突出重点,少而精的审议议题。2、积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围绕审议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在会议前可组织部分代表对要审议的议题开展调查、视察和执法检查活- 5 -

动,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问卷调查、选点察看等形式,准确掌握情况,确保审议发言客观、公正、真实,充分体现群众观点,反映民意。3、精心准备,落实报告。在围绕议题视察后,常委会应组织专门人员客观全面地汇总情况,形成书面意见发至相关单位,并坚决杜绝把调研报告写成工作总结或经验介绍、只写取得的成绩而不写存在的问题的不良现象;在调查研究结束后,要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及时写出详实、准确的调查报告,为常委会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提供第一手资料。4、激发代表热情,促使其积极发言。常委会可采取把报告提前发给委员预审和会中审议相结合,充分发扬民主。在审议时邀请议题所涉及部门并熟悉情况的部分人大代表和专业人士列席会议,增加审议的深度和广度。会后,常委会还可以综合大多数人的正确意见、建议,进行科学提炼,形成客观实际的决议、决定或审议意见。5、严格制度,加强跟踪督办。及时将审议意见以常委会文件形式交付“一府两院”办理并规定完成时限,要求相关承办部门在下一次常委会上汇报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经过再次审议督促抓好审议意见的办理。对关系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常委会可采取听取办理情况汇报和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和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取得实效。 三是要在人事监督上善于有作为。要坚持并不断完善对拟提请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考试、公示、审查、任免程序,既要保证党委意图的实现,又要严格把关,保证人事任免工作质量。强化有效措施,制定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工作评议、述职评议方法,加大对政府组成人员的评议力度。要敢于运用法律赋予的刚性监督手段,大胆使用质询权等权力,使法律赋予的权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 6 -

四是要在解决问题上着力求实效。要多深入基层,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和吸收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和要求,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开展调查研究;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地方各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的重点,采取定期督查等跟踪监督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如每次常委会后,可结合委员所提建议,及时下发审议意见的函。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问效,督促被审议部门及时制定得力措施,尽快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针对人大工作特点,把握创新方法 一是把创新和借鉴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求创新。当前,人大工作的创新步伐正逐步加快,要适应创新工作的要求,就要跟进人大创新工作的步伐,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学习促进创新工作的开展。如:立法听证会制度、公民旁听常委会制度,人大代表述职制度等都很有时代新意,如果尚未健全这些制度,就应毫不犹豫地抓紧建立。 二是把创新和建立、完善工作制度结合起来,以制度求创新。常委会要从建章立制着手,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在修订完善市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规则和制度的同时,还要根据新时期、新情况适时地制定新的制度,使常委会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是把创新和探索、实践结合起来,以敢创新。创新在实践过程中有时与“风险”相伴,这就要求人大工作者,尤其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要有敢于冒风险的精神,克服“求稳安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错误的思想认识,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实践,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新工作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