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年生产12600吨鲜双孢菇项目简介

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年生产12600吨鲜双孢菇项目简介

徐水县金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年生产12600吨鲜双孢菇项目简介二0一0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第三章建设条件第四章市场分析及销售方案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第六章节能与水资源利用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第八章项目组织与管理财务评价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十章财务评价第十一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第十二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年生产12600吨鲜双孢菇项目。

2、建设性质:股份制3、项目建设单位:徐水县金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李克学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地点:漕河镇空城村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占地190亩,其中种植区占地187亩,菇棚150个,栽培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

生产加工区占地3亩,包装加工车间500平米,冷库160平米,菌种场800平米。

发酵场6000平方米。

引进水空调先进设备实现反季节生产,达到一年四季有鲜菇出售。

并能提高利用率。

企业按照合作社经营模式,企业按照合作社经营模式,能够带动周边农户、吸纳社员,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

项目达产后,达到年产鲜双孢菇12600吨的生产规模。

建设期限:项目拟在2013年底完成。

5、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00万元,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4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100万元。

6、经济指标:7、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项目建成后,年产鲜双孢菇12600吨,吸纳合作社成员1000户左右,可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蔬菜。

引进空调先进设备实现反季节生产,达到一年四季有鲜菇出售,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项目按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同时与大型超市对接。

可带动徐水县及周边县市农业发展。

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农民就业600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①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意见》。

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意见。

③中央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精神。

④关于双孢菇种植的市场调研。

⑤徐水县鼓励投资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试行)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一)综合评价: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精神,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徐水县华农天润菌类专业合作社为深入贯彻国务院调整农业结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意见》有关精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进生产结构,加快科技进步,把“小”、“散”的自然经济向基地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市场经济方向发展,减少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推进本地农业产业化进程。

2、技术先进性及经济合理性:项目经营管理过程严密,实行严格规范化管理,因品种多,严格按照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绿色无公害标准进行生产,并达到有关认定标准。

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年销售收入可达2900万元,年利润430万元,投资回收期3.5年,解决农村劳动就业600人,为国家企业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环境评价项目场地远离居民区,生产过程实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生长过程产生的废弃物管理人员定期清理,放到指定区域。

(二)论证结论项目经济效益较好,且带动了农民增收,产品全部为无公害绿色食品,达到国际国家卫生标准。

项目综合评价较好,项目可行。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1、政策背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合理调整优势区域内农业科研的主攻方向。

在不放松粮、棉、油、猪等大宗农产品科研攻关的同时,加强经济作物、蔬菜种植等优质高效农业的科研力量,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支持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以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文化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法律道德意识。

大力发展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较大的区域规模和产业规模,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产业建设水平。

以上政策是项目建设的基础。

2、产业及市场背景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需求对农业发展的约束逐渐显现出来,由此带来农产品卖出难、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一系列新问题。

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也使我国农业面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对蔬菜食品的市场需求正在向营养、多样、便捷、安全转变,进而需要拓宽农产品市场。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指出: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

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

我地区农业生产一直以传统的粮食作物为主,品种单一,收益偏低,并且不利于产业化经营。

我国在加WTO以后,农业将面临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消费观念的改变,环保意识的增加,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正在向营养、多样、便捷、安全等方面转变,所以对无公害保健食蔬的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

市场经济对农产品也提出了商品化的要求。

在产品品质、种类、包装等方面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所以,蔬菜等农产品加工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而且,在出口贸易中,蔬菜生产一直是我国具有价格优势和竞争力支柱产业。

具有较大的国际贸易空间。

双孢菇栽培项目的主要原料是牛粪和作物秸秆,利用牛粪加作物秸秆,经生物发酵后栽培双孢菇,不仅能大量的消耗牛粪尿,减少其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栽培双孢菇的下脚料是很好的有机肥,可以加工成花肥销售到市场,也可直接用于农田,可实现良好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

该项目利用种植双孢菇处理技术治理禽畜粪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及环保的工艺技术要求,符合我国“资源化利用、容量化控制、减量化处置、无害化处理、生态化发展、低廉化治理”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原则,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将畜禽养殖产业产生的废物转化为种植业可利用的资源,最终实现种养结合,互为促进的良性生态农业生产链,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新型生态农村。

该项目严格规范种植,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以此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主导产业,普及提高农民科技种植,增强龙头企业对农户带动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效益。

第三章建设条件一、项目区概况1、地址位置及区域范围该项目建于徐水县漕河镇空城村。

徐水县地处环渤海湾腹地,位于河北省华北平原中部,西倚太行山,东临白洋淀,与北京、天津呈三足鼎立之势。

铁路、公路四通八达,优越的地理位置环境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已使徐水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冀中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燕赵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2、自然资源状况:(1)气象、水文资料该地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为半干旱地区。

春季降水少,空气干燥,夏季热而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冬季偏寒干燥,雨雪稀少,年主要风向为西南风,平均风速1.9m/s。

年平均气温 12.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40.7℃ 1972年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22.6℃ 1966年年平均相对温度 60%年平均降水量 51.4mm历年最大积雪深度 210mm历年最大冻土深度 0.62m历年平均蒸发量 1520.9ml(2)工程水文地质该厂址地面平坦,地质条件单一,地下水埋藏较深,一般在14米以下,该地属冲击平原,地层主要为第四季冲积物组成,沉积环境稳定。

(3)基本地震裂度根据保定市人民政府防震办公室的规定,工业和民用建筑,地震裂度值一律按七度设防。

3、社会经济状况徐水县经济及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占地面积7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9万亩,年产粮食3.7亿公斤,农村人口509372人,农业劳动力301315人。

4、项目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项目关联产业主要种植业,徐水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华北平原中部,华北平原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适宜于种植业的发展。

5、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项目建于徐水县漕河镇空城村,南距保定市10公里,北距徐水县城10公里,紧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为项目建设及企业经营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政策环境: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意见》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有关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及农业深加工项目精神。

2、资源优势:徐水县作为农业大县,种植、养殖业发达,可为项目提供充足的原料资源。

3、技术能力:该项目利用种植双孢菇处理技术治理禽畜粪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及环保的工艺技术要求,符合我国“资源化利用、容量化控制、减量化处置、无害化处理、生态化发展、低廉化治理”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原则,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将畜禽养殖产业产生的废物转化为种植业可利用的资源。

企业拥有雄厚的种植技术力量。

4、基础设施条件:徐水县地处环境优越,县内有107国道、京广铁路、高速公路穿过。

县内拥有华北最大的县级商业城,建有华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一、市场分析1、产品市场供求现状:为了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徐水县华农天润菌类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结构的调整,切实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该项目的实施,恰恰适应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返朴归真”的心态,项目系列产品不仅质量好,而且还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等多种对人体有意的物质,是二十一世纪人民所需要的绿色食品。

同时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无公害和绿色食品需求日益增加,市场占有量不断加大,其市场前景广阔。

2、产品市场前景分析:该公司在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销售渠道畅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有一批牢固的业务关系和较为稳定的业务客户,以及全方位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和运营销售网络和物流体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购销网络。

3、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项目的实施,将会激发农民搞“种植业”的积极性,提高农户收入,同时,净化了生态环境,对增进农业向科学技术、产业化、高效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产品质量高、无公害,迎合大众心理,市场前景广阔。

二、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案该项目主要利用牛粪和作物秸秆,种植双孢菇,形成独具特色无公害绿色食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