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牙合的矫治

反牙合的矫治

全牙弓反HE,牙列拥挤 (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
功能性 骨性
方案一:成人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方案二:非手术治疗,诊断性排齐,治 疗中 确定是否拔牙,不排除转为手术的可能。
患者坚决不同意手术方案
治疗:非手术治疗,诊断性排齐。 确定非拔牙治疗后 MEAW技术改善Ⅲ
类磨牙关系
疗程:36月
治疗前 治疗后
Class Ⅱ
Deep bite
ODI
+4.82
-3.82( 80.61,72.34) +3.82 -4.82
(89.5,75.9)
Class Ⅲ
APDI
Open bite
功能性 牙性 骨性
诊断 骨性Ⅲ类(含骨性、牙性和功能性)
上颌发育不足
方案:非手术治疗,建立正常覆合覆盖,良好磨牙关系。但面部不对 称变化不大。
2.先天性因素
唇腭裂 上切牙先天缺失 先天性巨舌症 先天性梅毒
3.后天因素
(1)全身性疾病 垂体功能亢进 佝偻病
(2)呼吸道疾病 慢性扁桃体炎 腺样体增生、肿大
(3)乳牙及替牙期障碍 乳磨牙临面龋 乳上前牙迟脱 乳上前牙早脱 多数乳磨牙早失 乳尖牙磨耗不足 外伤造成恒上切牙早失
(4)口腔不良习惯
不正确的人工喂养 不良习惯:吮咬上唇、伸舌顶下
前牙、吮指、下颌前伸习惯。
前牙反合
概述 病因
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1、牙源性反合
仅为牙的错位(上切牙舌向,下Fra bibliotek牙唇向), 颌骨、后牙关系基本正常
比如单纯的前牙反合及个别牙反合
2、功能性(肌型反合)
上下颌骨关系在姿势位正常, 下颌闭合时存在合干扰、 早接触以及口腔不良习惯等,引起口颌 系统肌功能紊乱,正中合时下颌前伸位 于上颌前方。
该型颌骨大小形态基本正常,多见于乳 牙期和替牙期反合
3、骨性反合
由于骨骼发育异常引起的畸形。上下颌 骨大小、形态、位置关系异常,下颌 骨较上颌骨相对前突;上切牙代偿性 唇倾,下牙代偿性舌倾。
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正常 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过度 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
前牙反合
概述 病因 机制
危害大 对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心理健康影 响严重,并随生长增龄症状加重
前牙反合
概述
病因
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1、遗传因素
明显的家族倾向。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 一些单基因遗传综合征的表征之一。
先天愚型,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鼻上颌发 育不全综合征,Crouzon综合征,虹膜-牙齿发育不 全综合征
前牙反合
概述 病因 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诊断:资料收集,面部及口内检查, 合功能检查,模型分析,头影测量分 析等
目的:查明病因,了解畸形形成的机 制,为确定治疗计划提供良好的基础
骨性反合与非骨性反合的鉴别诊断
骨性
功能性
牙性
牙尖交错位 无明显变化 姿势位正常 侧貌基本正
-姿势位侧 凹面型 貌变化
反合的矫治
P214-217 P221-224 P239-251 P258-260
2008.4 2010.7
2009.12 2011.12
U LeFort Ⅰ L IVRO
主诉:地包天 面部不对称
ANB -5.3 A-Ptm 39.6 Pog-Go 65.8 S-Ptm 14.7 Pcd-S 15.6 U1-SN 67.1 L1-NB 3.5
侧貌 牙尖 常,无变化 交错位凹面

下颌闭合道 规则的圆滑 闭合道不规则 正常
弧形
MPP-CO有跳
跃,下颌前伸
下颌能否后 一般不能 能 退至切对切
一般不能
骨型
头 SNA
影 测
SNB
量 ANB
分 析
U1长轴
L1长轴
小或正常 大或正常 小或负(<0°) 唇倾(正常) 舌倾(直立)
上颌长 小或正常
下颌长 大或正常
正中合时,磨牙近中,前牙反合
➢ 头影测量:正中合时下颌位置前移,但下颌大

小基本正常
3、 骨性
➢ 外貌:凹面型,面中份凹陷,颏部前突, 下唇外翻;一般下颌体长、支短,下颌角 大
➢ 口内:磨牙近中关系,前牙反合,上颌牙 代偿性唇倾,下牙代偿性舌倾
➢ 头影测量:骨、牙及软组织测量表现为III 类错合的特征。
功能型
牙型
正常
正常

正常
小或负
正常
正常(舌倾) 舌向错位
正常(唇倾) 唇向错位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刘×,女,14Y 主诉:地包天
ANB -5.3 A-Ptm 39.6 Pog-Go 80.6 S-Ptm 19.8 Pcd-S 15.6 U1-SN 74.1 L1-NB 19
诊断: 安氏Ⅲ类 骨性Ⅲ类 平均生长型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1、牙源性 ➢ 外貌:面部无明显畸形 ➢ 口内:磨牙中性或轻近中,个别牙反
合,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 ➢ 头影测量:骨测量值基本正常,仅有
牙异常的表现
2、 功能性(肌型)
➢ 外 貌: 姿势位时面部无明显畸形
正中合时,下颌前突,为凹面型
➢ 口 内: 姿势位时,磨牙基本中性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前牙反合
概述 病因 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原则: 尽早去除病因,早期治疗,阻断矫治 错位的牙、牙弓、颌骨的关系异常, 抑制下颌的生长,促进上颌的生长。
将拔牙或正颌外科的边缘病例经早期 矫治后,免于拔牙或者手术。 通过矫形治疗,减小成年后正颌外科 手术的范围或者复杂程度。
反合(Cross bite)一类由于上下颌骨和上 下牙弓在近远中向、颊舌向异常,导
致的一类长度不调、宽度不调的错合 畸形。
概述
分类
按部位分类
前牙反合 anterior cross bite
后牙反合 posterior cross bite
按 致病机制 分 类
牙源性 odontogenic/dental:牙齿萌出、替换
过程障碍,牙的位置异常
骨骼性 skeletal:上下颌骨生长不均衡造
成的颌间关系异常
功能性(肌能性)functional/muscular:
后天获得、神经肌肉参与、下颌骨发生移 位
前牙反合
概述
病因 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发病率高 乳牙期:14.94% 替牙期:9.65% 恒牙期:14.98%
提倡早期治疗:乳牙合4岁开始矫治;矫形 治疗在青春高峰期前1-3年即开始进行。
早期预防性矫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