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夏旅游业的发展把握机遇推动宁夏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李春阳局长在自治区党委常委理论学习会上的发言(2011年8月25日)一、当今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旅游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1950年至今,世界旅游业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增幅明显高于其他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初,旅游业经济总量占到全球GDP的10%以上,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人数的8%以上,超过汽车、石油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传播世界各国文化、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间交流与互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旅游产业成为率先恢复增长的产业之一,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新的贡献。
2010年,全球入境过夜游客达9.35亿人次,较上年增长6.7%;旅游产业收入达到9190亿美元,在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等方面将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全球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旅游产业列为本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纷纷制定出台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成立相应的旅游研究机构和管理机构,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政府主导力度。
许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政要亲自宣传本国旅游,甚至担任“旅游大使”,把旅游作为参与国际事务的平台或媒介,积极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力。
主要国家或区域组织普遍制订旅游发展中长期战略。
如美国出台《旅游促进法案》,英国制定《2012年决胜:旅游业战略和超越》,澳大利亚制定《国家长期旅游业战略》,加拿大公布《2009-2013年旅游业发展战略》,日本出台《新成长战略—重建活力日本方案》,韩国制定《观光产业先进化战略》等。
最近,欧盟发布了《新欧盟旅游政策框架》,东盟十国签署了《2011-2015年东盟旅游发展战略计划》。
由此可见,全球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由政府积极主导的新的发展时代。
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并给予大量政策支持,使旅游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外事接待型到事业型再到经济产业型的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关联广泛、效益良好的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扩大至140个,已实施110个,旅游业成为我国政治、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巩固和拓展国家关系的一支重要力量。
仅2010年,胡锦涛主席就先后出席了中国与加拿大旅游目的地协议签字仪式、中国与葡萄牙旅游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旅游消费”。
温家宝总理指出“发展旅游业和旅游消费意义重大”。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出台,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标志着旅游产业正式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
今年5月,国务院把每年的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国家层面的“旅游法”立法工作由全国人大财经委牵头,正在加快推进。
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对旅游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截至目前,已经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把旅游产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并提出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目标。
海南按照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要求,提出要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到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这些举措都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热情,形成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强大合力。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出境客源国。
旅游经济年均增速达15%,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速,旅游业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业率先恢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亮点之一。
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旅游业总收入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同比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同比增长20.4%;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三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届时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2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26亿人次以上,出境旅游人数达1亿人次左右,旅游业总收入达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根据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8%,实现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三、我区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我区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多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旅游行业开拓创新、负重拼搏,我区旅游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区旅游业起步较低。
1982年,国务院批准宁夏银川市为对外开放城市。
同年8月,宁夏中国旅行社接待了来自港澳地区的第一个学生旅游团,参观的主要景点是宁夏博物馆(承天寺塔也即西塔)、海宝塔、小口子(滚钟口)、银川南门城楼。
1986年5月,自治区决定自治区旅游局单设,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副厅级机构,无论在机构设置,还是宣传促销经费上,在全国都居于末位。
1992年,我区旅游促销经费仅5万元,受到国家旅游局点名批评。
景区建设也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历程。
1986年6月,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韩克华应自治区政府领导邀请来宁夏考察旅游业。
之后,国家旅游局开始给宁夏旅游业安排项目与投资:沙坡头景区50万元用于修建接待和住宿设施,西夏陵景区70万元用于陵区管理处和陵区道路建设。
有了这些投资宁夏才开始旅游设施建设,区内各大旅游景区逐渐建立起来。
1986年沙坡头、西夏陵旅游区开始向游人开放,1990年沙湖旅游区开始接待游客,1993年镇北堡西部影城成立。
至此,许多人才开始对旅游有了一定概念和了解。
(二)我区旅游业发展迅猛。
2002年,我区接待国内外游客305.6万人次,2003年,受非典影响,国内外游客接待量急剧下降,仅274.3万人次,2004年,接待游客量回升到404.7万人次,此后连续7年保持了游客接待量100万人次增速。
2004-2006三年的游客接待量达到1497万人次,是自治区旅游局成立以来前15年的总和。
2010年,全区接待国内旅游者1018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17990人次,分别是2005年的2.1倍和2.2倍;国内旅游收入以年均27.47%的速度增长,达到67.8亿元,旅游外汇收入达到600万美元,分别是2005年的3.8倍和2.6倍;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10.43%,占全区GDP的4.12%,分别是2005年的1.5倍和1.4倍。
多年来,我们重点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了旅游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我们重点抓了旅游规划引导、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旅游发展理念的更新等,以实现产业的科学协调发展。
截至目前,共编制完成总体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和专项旅游规划60余部,把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以规划的形式确定下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区、市、县、旅游景区四级旅游规划体系。
开发建设了沙湖、沙坡头、镇北堡西部影城、六盘山、青铜峡黄河大峡谷、贺兰山岩画、中华回乡文化园、苏峪口等一批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景区。
初步形成了沿黄城市旅游带、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带、沙坡头旅游区、六盘山旅游区“两带两区”发展格局。
目前,全区A级景区达到33家,其中5A级景区3家(沙湖、沙坡头、镇北堡西部影城),4A级8家,3A级14家,2A级8家。
二是以节庆活动为平台,以宣传推介为重点,提升了旅游业整体形象。
宣传促销是旅游行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重点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的促销方针,同步转动“请进来”、“走出去”两个轮子,强力带动宁夏旅游向前迈进。
以宁洽会、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为平台,广邀各界旅游人士到宁夏参观考察。
同时,每年春季开展“春光万里行”外出促销活动,由主管旅游营销的副局长带队,各旅游企业参加,多则上百人,少则四五十人,8年来走遍了除西藏、海南以外的29个省(市、区)的210个城市,广泛利用推介会、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推介宁夏。
全年在中央电视台、宁夏卫视、新浪网等主流媒体播放软、硬广告,有力提升了宁夏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0年11月初,由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联合主办的“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奖”评选中,“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宣传语荣获“影响中国旅游的一句宣传语”金奖,我局参与投资拍摄的电视剧《风雨沙坡头》也同时荣获“影响中国旅游的一部电视剧”金奖。
三是以文化赋予旅游人文内涵,以旅游推动文化传承弘扬,加大了旅游与文化融合力度。
为使游客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加深对宁夏历史文化的了解,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文化在旅游景区落地项目,建成了贺兰山岩画、水洞沟、六盘山、须弥山等一批博物馆,以宁夏的地域文化支撑旅游业,促进旅游业发展。
火石寨、老龙潭、苏峪口等景区博物馆目前也正在建设中。
同时积极推进《月上贺兰》、《西夏乐舞》、《回乡婚礼》等具有回族和西夏文化特色的旅游剧目落户景区,促进旅游业态多元化发展,有力提升了宁夏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
(三)我区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发展第三产业是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当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平均为65%,欧盟服务业比重平均值为70%左右。
2008年,美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英国为80%,法国为72%,意大利为71%,日本为73%。
二是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应当优先发展的产业。
2010年,我区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类生产总值达到128.01亿元,位居第一;批发零售业为84.97亿元,金融类为87.07亿,分别位居二、三位;旅游业位居第四,为67.8亿元。
但交通运输业对投入要求较高,生产值随投入资金变化较大;金融业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批发零售业的生产值主要来自于本地居民消费的贡献。
相比之下,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对投入要求小、对区域经济拉动明显。
旅游业涉及29个经济部门,直接和间接影响细分行业109个。
旅游消费不仅拉动民航、铁路、公路、商业、食宿等传统行业,也对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新型和现代服务业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
三是宁夏的区情决定只有发展旅游才能有所作为。
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宁夏时指出,宁夏有三大优势资源,一是农业,二是能源,三是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