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

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

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在治疗跟骨骨折的运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
2014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折48例,观察骨折复位及复
位丢失情况,伤口愈合时间,并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4.8个月,切口平均愈合时间17d,1例
出现延迟愈合,无1例感染发生。术后6个月复查X片,骨折复位保持良好,
无明显丢失。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优28例,良17,可2例,差1
例。优良率93.8%。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固定可靠,可有效预防骨折
复位丢失,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有明显优势。

标签:跟骨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
随着高空作业的增多,高处坠落伤呈上升趋势,导致跟骨骨折发生率增加,
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由于跟骨主要为松质骨,遭受暴力损伤后常引起粉碎性骨
折,且跟骨为不规则的六面体短骨,临床上治疗较为困难。随着影像学及材料学
的发展,目前在跟骨骨折的诊断、治疗上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我院从2010年2
月~2014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患者48例,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17~66岁,平均
38岁,纳入本组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行CT平扫及三维成像,采用Sanders
分型,Ⅱ型11例,Ⅲ15例,Ⅳ22例。坠落伤41例,车祸伤4例,砸伤3例。

1.2方法 采用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应用气囊止
血带。手术切口采用“L”型,自外踝尖上3cm,腓骨后缘1.5cm向下至足背皮肤
与足底皮肤交界处水平,远端要显露到跟骰关节,跟骨外侧部骨膜下剥离全层皮
瓣,将克氏针固定在外踝、距骨、骰骨上牵开皮瓣,将跟骨外侧皮质掀开,显露
距下后关节面,用斯氏针从跟骨结节处轴向穿入向下撬拔,并用骨膜剥离器撬起
塌陷的后关节面,使距下后关节复位,恢复Bolher角和Gissane角,纠正跟骨的
宽度,并用C臂术中透视,复位满意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于距骨上。复位后留
下的骨缺损取髂骨植骨,将外侧壁骨块复位后,用锁定钢板固定。冲洗伤口,放
置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加压包扎。

1.3术后处理 患肢抬高,第2d开始活动踝关节及跖趾关节,引流管视情况
于24~48h内拔出,抗生素使用2~3d。术后3个月以内患肢禁止负重,3个月
以后患肢开始部分负重练习,主要以前足负重为主,逐渐适应后跟负重,术后第
1、3、6、12月来院复查X片。

2 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4.8个月,切口平均愈合时间17d,1例
出现延迟愈合,无1例感染发生。术后6个月复查片,骨折复位保持良好,无明
显丢失。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优28例,良17,可2例,差1例。
优良率93.8%。

3 讨论
跟骨骨折为高能量损伤,多为粉碎性骨折,关节面塌陷,跟骨宽度增加,内
翻畸形,传统保守治疗难以有效复位及固定,致残率高,有文献报道致残率高达
30%[1]。尽管对于跟骨骨折采用保守还是手术治疗仍有争议,但随着影像学的发
展,内固定器材更为科学的设计,临床上更趋于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来达到良好
的复位及固定,以减轻骨折的后遗症。手术的固定方式多样,由早期的螺钉,斯
氏针,普通钢板,到后来的锁定钢板等。锁定钢板的设计理念对于跟骨骨折的患
者来说一种更为理想的选择,与其它内固定物相比其具有诸多优势,解决了跟骨
骨折手术固定的一些常见问题。

3.1手术常见并发症 ①切口感染:跟骨外侧皮下组织薄,血液循环差,皮肤
延展性差。特别是在肿胀期贸然采取手术,切口皮肤张力大,缝合困难,易出现
皮肤边缘坏死,钢板外露,进而导致跟骨骨髓炎的发生。因此,一旦发生感染,
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软组织要充分覆盖钢
板及螺钉,避免外露。有效覆盖钢板和螺钉是防止跟骨骨折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
[2]。②固定不良,复位丢失:由于跟骨为粉碎性骨折,常伴有骨块嵌插,骨质
塌陷,复位后会出现骨缺损,如果缺损处未予以植骨,骨块很容易发生移位,复
位丢失。③腓肠神经损伤:腓肠神经行经于“L”型切口两端,手术时若不仔细辨
认或牵位、压迫,容易损伤腓肠神经,形成神经瘤,引起疼痛。④慢性疼痛:引
起的原因较多,如距下关节节面复位不佳,引起创伤性关节炎。跟骨外侧壁外突
未纠正,跟骨与腓骨外踝之间的间隙减小,腓骨肌腱受到挤压也会引起疼痛。术
中应注意恢复跟骨的宽度及外凸畸形。

3.2手术时机 跟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软组织损伤严重,一般表现为跟部
严重肿胀,跟骨外侧凸出畸形,皮肤张力大,皮肤有时会出现水泡,血泡,过早
手术会导致皮肤切口张力大,皮肤坏死、感染、切口不愈合,钢板外露等并发症,
Tennet等认为,在伤后10d内手术为宜,如果在伤后14d以上手术会出现更多的
软组织问题,效果也比较差[3]。因此,手术时机的把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
们一般采取手术的时间在伤后10d左右,足背皮肤出现皱褶后再行手术,本组无
一例伤口不愈合、感染的发生。

3.3手术技巧 ①跟骨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如果操作技术不当,常常复位不
佳。因此,在术中须行C臂透视监测,观察Bohler角和 Gissane角的恢复情况。
我们主张螺钉打满,螺钉要穿过跟骨内侧壁,以更好地达到支撑作用,避免复位
丢失。②为了减少组织出血,减轻缝合张力,使用气囊止血带,术中减少对皮肤
的牵拉,骨膜下剥离全层皮瓣,并用克氏针固定于腓骨外踝、距骨和骰骨牵开皮
肤,术后放置负压引流,防止术后血肿。降低了切口感染、钢板外露的风险。③
植骨,多数跟骨骨折骨质压缩程度较重,复位后多留下较大的空洞,如果不处理
常常会导致复位丢失,下地负重时间延长。我们主张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充分填
充于骨缺损处,有利于骨折愈合,减轻复位丢失。④载距突是跟骨关节内骨折复
位和稳定固定的关键,其上翻角平均为27.7°,80%集中在20°~34°。因此,在
跟骨沟下放置的钢板螺钉孔时,应该向上25°钻入,才能将螺钉固定住载距突[4]。
⑤术后伤口渗血较多,早期需每天换药,待伤口比较干燥后隔天一换。

3.4锁定钢板的优势 锁定钢板是一种带有螺纹孔的骨折固定装置,此孔在有
螺纹头的螺钉拧入后,钢板就变为一种(螺钉)角度固定装置。相较于普通钢板
仅依靠螺钉来提供骨块和钢板间的压力和把持力,锁定钢板独特的钉板一体化设
计,钉板之间具有更好的铆合力和角稳定性,增加术后跟骨的承载能力,其在锁
定以后,钢板、螺钉、骨块结为一体,形成独立的内稳定结构,对骨折块的固定
以及关节面的支撑效果明显优于普通解剖钢板[5],保证了骨折复位后的有效固
定,减轻了复位丢失

跟骨骨折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和骨折的复杂性,临床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锁定钢板解决了传统固定方式带来的复位丢失问题,减轻了后遗症,为骨科医生
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俞光荣.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1,22(4):
226-229.

[2]高堂成,张春才,张庆宏,等.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分析[J].
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41-45.

[3]Tennent TD,Calder PR,Salisbury RD,et al.The operative management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calcaneum:a two-centre study using a defin
protocol[J].Injury,2001,32(6):491-496.

[4]俞光荣,梅炯,朱辉,等.有关跟骨骨折复位与内固定的应用解剖[J].中国
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16(2):115-117.

[5]Zeman J,Matejka J,Matejka T,et al.Open reduction and plate fixation(ORIF
LCP)for treatment of bilateral calcaneal fractures[J].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eh,2013,80(2):142-14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