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语境下的一词多义

认知语境下的一词多义

语义学期末论文题目浅谈认知语境下一词多义的翻译学院名称外国语学院指导教师何固佳职称教授学号 201420310078 学生姓名徐孟阳2015年7 月1 日浅谈认知语境下一词多义的翻译引言一词多义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类语言中。

简单来说,人们为了减少记忆负担,从而用一个同样的词语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这就在无形之中给翻译工作者们带来了很多障碍,在翻译过程中,究竟选择这个词语的哪一个词义就成了译者头疼的问题,此时,就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做具体判断。

一词多义的翻译重点在于如何灵活又准确的把握多变的词义,长期以来,学者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索影响一词多义翻译的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众所周知,语境对翻译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在一词多义现象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关联理论下的认知语境则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认知语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认知语境的构建随着个体认知环境的差异性也是动态的,多义词的翻译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更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

一词多义的概述一词多义是人类自然语言中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从广义上来讲,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但相关意项的词可被称为多义词。

一般来说,一词多义反映了语言灵活多变的原则和经济原则。

如果没有多义词,一门语言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就会引进新的语义项,或从其他的语言中借词。

这对于一个人的语言记忆来说是巨大的负担。

而多义词的产生是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在原词的基础上添加新的词义,人们就可以用有限的词汇来表达无限的概念。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义的变化是和社会的影响密切相关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地产生和变化。

为了真实地反映这些变化和发展,每种语言都在造新词、向其他语言借词、给原有的词添加新义,以增强其表达能力。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一词多义化为人们更好的描述客观世界提供了一种精炼,有效的方式。

Lyons 曾经说过“人类所有的语言都没有,也不曾有过一个词有且只有一个意义的时候。

”一词多义是语言发展变化不可避免的结果,因此,一词多义是由共时的原义延伸及历时的新义发展而来的。

鉴于人类已知的相关语言理论和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词多义是共性,而一词一义是个性。

Polysemy 来自于拉丁语polysemia[poly(many)+sema(sign)],顾名思义,它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不同个意义。

Fromkin(2004)指出多义词是指一个单词在相关概念或发展过程中有多个含义。

Heine认为多义词通常应该以以下三个标准定义:A.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而且不同的意义之间有着某种联系。

B.这些含义都只有唯一的一种语言形态。

C.该语言形态属于同一句法范畴。

语境的含义英语单词context 本身就是一个多义词,它有“上下文”和“(事件等)发生的周遭情况、背景”两个意义。

我们通常用到context时,一般指前一个意义,即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这是该词狭义上的意义。

从广义上讲,使用一个单词的时间、地点、场景甚至整个文化背景都是语境,我们一般称之为非语言语境(extra—linguistic context)或情景语境(situation context).狭义语境也叫语言语境。

语言语境就是一个词所处的上下文,它可以进一步分成词汇语境(lexicon-text)和语法语境(grammatical context),词汇在上下文中的出现不是任意的,而总是处于一定的结构当中,受到所处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结构的限制。

语法结构即词汇所处的语法语境,是指该词前后词汇和词组所构成的语法框架。

词汇结构即该词所处的词汇语境,是指一个词前后具体的词所构成的词汇结构,是语法结构的具体体现。

例如,like 可以加to do sth也可以加doing sth,而want 只能跟to do sth.认知语境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认知语境的动态性决定了译文并不是静态的词义对应,应该是根据语境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语义选择。

而多义词的多个含义如何选择,则有赖于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只有克服认知语境的不同,弥补两者差异,才能避免翻译中出现信息传递障碍,获得最佳翻译.认知语境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人们说不同的语言,经历不同的事情,掌握不同的概念,所以,人们有着不同的经验,这就说明人们能够建构不同的心理表征并做出不同的推理。

人的一生积累了无数的经验,在一个交际过程中,说话者和听话者都会根据自己的百科知识、逻辑知识以及语言知识等去帮助生成与当前话语信息相关的语境信息或假设。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不断发生变化,而在每一个话语的理解过程中,都要激活与其相关的不同的百科知识和经验,从而交际双方需要为每一个话语建构不同的语境。

由此我们就可得出结论,语境是不断动态变化的。

运用到翻译理论中我们就可以得出,在翻译实践中,译文并不是静态的词义对应,应该是根据语境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语义选择。

同一词语,在每次不同的翻译中,是随着历史的、地域、文化以及个体的知识水平、世界观等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充分体现了翻译语境的动态性和发展变化性。

认知语境下一词多义的翻译多义词的产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但同时也为人们理解语言造成了困扰。

尤其是在翻译过程中,从原语语言到译语语言的转换中,如果没有语境的制约,多义词就会造成很多的歧义现象。

“翻译的目的是促使不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文化、信息交流,但不同的语言使用者由于社会、文化乃至个人的生活经历的差异而形成各自独有的认知语境。

”翻译过程是一个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的交际过程,其中三者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必定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认知语境。

而译者在其中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译者的认知语境会影响其对原文的理解,同时,译者的翻译也会影响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

在翻译多义词时,译者既要架起一道沟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的桥梁,尽量选择可以引起译文读者与原文作者共鸣的词义,才能正确理解和传达原文的信息。

以fresh 为例:1)They buy fresh meat. 【新鲜的;未经加工处理过的】他们买新鲜肉。

(2)This kind of fish lives in fresh water. 【(水等)淡的】这种鱼生活在淡水中。

(3)She is fresh from university. 【新的;新到的;刚发生的】她刚从大学毕业。

(4)He lit a fresh cigarette. 【另外的;新颖的】他点燃了另一支烟。

(5)We all felt fresh after the vacation. 【精力充沛的】假期过后我们都感到精力充沛。

(6)He opened the window to let in some fresh air. 【空气)清新的;凉爽的】他打开窗户放进一些清新的空气。

(7)She is quite fresh to office work. 【无经验的,不老练的】她对办公室工作毫无经验。

使用一个词的情景(situation),即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一个单词的,对词义影响很大。

“Fresh”最基本的含义是“新鲜的,未经过加工和处理的”,但是在不同的语境下,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具体情况,包括说话人的身份来选择恰当的译文,而不是一味的照搬原意。

根据语境, “fresh”可以被处理为符合要求的译本,包括“精力充沛的”和“没有经验的”等等。

以head 为例,词典给head 列出的名词义项有:(1)[C]the part of the body above the neck that contains the eyes,nose,mouth and ears and the brain:(头;头部)(2)a person or animal when considered as a unit:(表示人或动物的数量单位:头,只)(3)[S]a measure of length or height equal tothe size of a head:(等于头部大小的长度或高度)(4)the mind and mental abilities:(头脑,智力)(5)[S]the top part or beginning of something:(事物的上端、顶端或前面领头部分)如:the head of the page (页上端) the head of the queue(走在队列前面的人)(6)[C]the larger end of a nail,hammer,etc.(钉子或锤子的大的一头)在给定的意义字典有12 个。

根据对特定的标签,0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是原来意义的头,它包括具体的典型特征。

典型特征头可以被描述为“思维功能的顶部或前部位置,形状是圆的”,意思是其他11 项可以被看作是逐渐扩大的意义。

根据不同的认知语境,我们要选择恰当又能再现原文的译本。

再如:She is the killer.这个例子中的每个词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但是理解起来至少有俩中含义。

1)She kills somebody.(她杀人了)2)She is very beautiful.(她十分美貌)认知环境造成了人们对这句话的不同理解,killer 在不同的语境下,体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含义。

因此,认知语境对多义词意义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beat 这个词有多个含义,与不同的名词搭配则翻译不同:(1)He's alive his heart is still beating.他还活著--心脏还在跳。

(2)We heard the beat of the drum.我们听到鼓声。

(3)His father beated the disobedient boy.他的父亲打了那个不听话的男孩。

(4)I beat him at chess.我下棋赢了他。

(5)Your question has beaten me.你的问题把我难住了(6)Waves are beating the shore.海浪在冲击着海岸。

(7)The wheat had been beaten down by the rain.麦子被大雨大打倒伏了。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孤立的看一个词无法正确的给出译文,只有当一个多义词结合与其相关的认知语境时才能最终确定其词义。

如例(24)中,单独的看beat,以及与其搭配的I beat him,都无法给出beat 的正确含义,只有结合后半句后才能确定beat 在此句中应选择词义“打败”。

结论认知语境的动态性决定了译文并不是静态的词义对应,应该是根据语境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语义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