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件——糖代谢
细胞呼吸最早释放的CO2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位于线粒体内 膜上,原核细胞则在胞液中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包括3种酶和6 种辅因子
E.coli丙酮酸脱氢酶系/复合体: 分子量:4.5×106,直径45nm,比核糖体稍大。
酶
丙酮酸脱氢酶(E1)
辅酶
TPP
每个复合物亚基数
24 24
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2) 硫辛酸、CoA
C=O + NADH + H+
CH3 Pyr
CHOH + NAD+
CH3 Lac
在前面反应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时,NAD+被还原成 NADH+H+;在此反应中,NADH+H+重新被氧化,以保 证辅酶的周转;即在无氧条件下,NAD+的再生是由 LDH催化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的反应来完成的;乳酸 是EMP途径的最终产物。
自发反应
Pyr 烯醇丙酮酸极不稳定,很容易自动变为 比较稳定的丙酮酸,且不需酶催化.
1 3 3 磷 磷酸甘油 二 酸 酸脱氢 酶 磷 甘 酸 NAD +Pi 油 NADH+H+甘 醛 油 酸
+
,
3 磷酸甘油 磷 酸 激 酶 酸 甘 2ADP 2ATP 油 酸 -
磷酸甘油 酸变位酶
2 磷 酸 甘 油 酸
Ⅲ.
总反应式:
糖酵解的能量计算
G+2NAD+2ADP+2Pi 2丙酮酸+2NADH+2H +2ATP +2H2O
整个过程无氧参加;三个调速酶;一次脱氢,辅 酶为NAD+,生成NADH+H+
EMP途径中能量计 从葡萄糖开始净生成2分子ATP 算:见p80表22-1 从糖原开始净生成3分子ATP
果糖-1,6-二磷酸
GAP
2.2
丙糖磷酸的同分异构化
相当于果糖-1,6-二磷酸裂解 为两分子的甘油醛-3-磷酸。
• 在丙糖磷酸异构酶的催化作用下,2个三碳化合 物之间有同分异构的互变;在正常进行的酶解 系统里,易向生成GAP的方向转移.只有转变成 GAP才能进入糖酵解途径。 • 丙糖磷酸异构酶的催化反应是极其迅速的,只 要酶与底物分子一旦相互碰撞,反应就即刻完 成,因此任何加速丙糖磷酸异构酶催化效率的 措施都不能再提高它的反应速度;又由于 DHAP和GAP互变异构极其迅速,因此这两种 物质总是维持在反应的平衡状态。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
FAD、NAD+
12
此外,还需要CoA、Mg2+作为辅因子
丙酮酸脱 氢酶
二氢硫辛 酸脱氢酶
二氢硫辛 酸乙酰转 移酶
糖的无氧氧化与有氧氧化的关系
线粒体内膜 三羧酸循环 乙酰辅酶A CO2+H2O
葡萄糖 (或糖原、淀粉)
丙酮酸
细胞液
乳酸
线粒体基质
柠檬酸循环——有氧氧化 Ⅰ.TCA概念与反应过程 Ⅱ.TCA作用特点、意义与调控 Ⅲ.TCA作用的能量计算
+
HSCoA H
CO2
CH2
CO~SCoA
COO H O CCOOH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CH2
α-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
α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系是TCA 途径中的第三个限速酶,需TPP、硫辛 酸、FAD、Mg2+参加,与丙酮酸脱氢酶系 相似; 此反应不可逆,氧化释放的能量既可驱 使NAD+还原,又可产生高能化合物琥 珀酰辅酶A,是TCA途径中的第二次氧 化脱羧,又产生NADH和CO2;
(三)EMP途径的生化历程—2个阶段
EMP途径的2个阶段
葡萄糖 丙酮酸
己糖 激酶
耗能阶段
产能阶段
耗能阶段
1. 己糖磷酸酯的生成(G →F-1,6-2P )
2. 磷酸丙糖的生成(F-1,6-2P →2GAP) P
ATP ATP
1. 己糖磷酸酯的生成(G →F-1,6-2P )
ADP
1.1 葡萄糖磷酸化
H2O
草酰乙酸 再生阶段
延胡索酸
氧化脱 羧阶段
-酮戊二酸
FADH2
NAD+
琥珀酸
FAD
GTP
琥珀酰CoA
NADH +CO 2
TCA第一阶段:柠檬酸生成
O
CH3-C-SCoA
CoASH
柠檬酸合成酶 草酰乙酸
乌头酸酶 H2 O
H2 O
(1)缩
合
反
应
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然后再水解成一分子柠檬酸
3.2
高能磷酸基团的转移
+ ATP
+ ADP
1,3-BPG
3-PG
高能磷酸化合物1,3-BPG在磷酸甘油酸激酶作用 下,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转变为ATP;因为每1mol 己糖代谢后生成2mol丙糖,所以在这个反应及随后 的放能反应中有2倍ATP产生
3.3
3-磷酸甘油酸异构为2-磷酸甘油酸
3-PG
2-PG
糖的无氧降解及 厌氧发酵总图
生成乙醇
COOH
丙酮酸脱羧酶
C=O
CH3 CHO CH3 + NADH + H+
CHO CH3
+ CO2
乙醇脱氢酶
CH2OH + NAD+ CH3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乙酰CoA的生成
糖酵解生成的Pyr可穿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基 质,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下,生成乙酰辅 酶A。
二、糖的分解代谢
糖代谢为生物体提供重要的碳源和能源,糖 的分解代谢是生物体的取能方式,实质上是 糖的氧化作用
糖酵解作用——无氧降解 Ⅰ.糖酵解概念与反应过程 Ⅱ.糖酵解作用的调控 Ⅲ.糖酵解作用的能量计算
Ⅰ.糖酵解作用(glycolysis)(Embden Meyerhof Parnas EMP)概念与反应过程 (一)概念:在无氧的条件下,葡萄糖或 糖原分解成丙酮酸,并释放少量能量的 过程称为糖的无氧分解。这一过程与酵 母菌使糖发酵的过程相似,又称为糖酵 解,简称EMP途径。 (二)反应部位:细胞液(胞浆)
ADP
1.3
1,6-二磷酸果糖的生成
ATP
P
ADP
果糖磷酸激酶是EMP中第二个关键酶,并且是最关 键的限速酶,催化此途径中的第二个ATP磷酸化反 应;反应不可逆;此步反应是酵解中的关键步骤; 糖酵解速度决定于此酶的活性
葡 萄 己糖激酶 - 6 糖 ATP ADP - 磷 酸
葡 萄 糖
磷酸己糖 异 构 酶
一、糖代谢总论 二、糖的分解代谢 (1)糖酵解作用 (2)丙酮酸去路 (3)柠檬酸循环 (4)戊糖磷酸途径 (5)葡糖异生作用 (6)乙醛酸途径
糖代谢
三、葡聚糖(糖原、 淀粉)的代谢 (1)糖原的降解 (2)糖原的生物合成 (3)淀粉的水解 (4)淀粉的生 物合成
新陈代谢的概念: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全过程.
葡萄糖G
葡萄糖-6-磷酸G-6-P
己糖/葡萄糖激酶是EMP途径中第一个调节酶,催化第一个ATP 磷酸化反应基本上是不可逆的;这就保证了进入细胞内的G可立 即被转化为磷酸化形式;不但为G随后的裂解活化了G分子,还 保证了G分子一旦进入细胞就有效地被捕获,不会再透出胞外。
1.2
己糖磷酸异构化G-6-P
(2)柠檬酸异构化为异柠檬酸
CH2COOH
H2 O
CHCOOH
H2 O 乌头酸酶
CH2COOH H CHCOOH CH2COOH 异柠檬酸
HO—C—COOH C—COOH 乌头酸酶 — H CHCOOH CHCOOH 柠檬酸 顺乌头酸
HO
TCA第二阶段:氧化脱羧
NAD+ NADH+H+ NAD+ NADH+H+ CO2 -酮戊二酸 脱氢酶
本章简介
掌握内容讲授 要点回顾 本章习题
本章主要介绍生物体内糖的新陈 代谢——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伴随物质代谢进行能量代谢。重 点掌握糖的主要分解代谢途径—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葡糖异 生作用;重点掌握糖原的降解与 生物合成;重点掌握糖代谢中的 调节酶。了解戊糖磷酸途径、乙 醛酸循环。
第八章
生物小分子合成为 生物大分子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新陈代谢
需要能量 能量 代谢 释放能量 分解代谢 (异化作用) 生物大分子分解为 生物小分子 物质代谢
一、糖代谢总论
糖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动物和大多数微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糖 的分解代谢提供的。另方面,糖分解的中间产 物,又为生物体合成其它类型的生物分子,如 氨基酸、核苷酸和脂肪酸等,提供碳源或碳链 骨架 植物和某些藻类能够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 和水合成糖类化合物,即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主要是糖类化合物), 是自然界规模最大的一种能量转换过程
O CHCOOH α-酮戊二酸
H 异柠檬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是第二个限速酶,这是三羧酸循环 的第一次氧化脱羧反应,产生NADH和CO2。此次 反应是TCA的一分界点,在此之前都是三羧酸的 转化,在此之后则是二羧酸的转化。
(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
CH2COOH CH2
COOH
NAD+ NADH+H H H+
产 能 阶 段
CHO
③. 丙酮酸的生成。(2GAP →2Pyr)
3.1 NAD+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COO~ P
CHOH+
CH2OP
+Pi
CHOH CH2OP
H+H+ +NADH
3-磷酸甘油醛 GAP
1,3-二磷酸甘油酸 1,3-B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