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PPT


3
突发事件所包含的特征:
1、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者社会性 2、突发性和紧急性 3、危害性和破坏性 4、需要公权介入和社会力量
必须借助公权介入和社会力量才能解决该法所指的公共突发 事件。公权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传导、组织、指挥、 协调等功能,公权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既是政府的权利也 是政府的义务。
(一)应急处置措施 (二)应急救援
22
(一)应急处置措施
a.法定条件:突发事件的发生
1.应急处置措施的法定条件、主体和要求: b.主体:履行统一领导责任者或者组织 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
c.要求: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应急处置的 需要
2.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措施:
1.救助性措施 ;2.控制性措施;3.保障性措施;4.保护性措施 5.调用急需的物资、设备、设施和工具;6.组织公民参与救援 7.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应;8.稳定市场的经济性管制;9.维护 社会稳定和治安;10.防止此次生事件和衍生事件的措施
假信息
未按规定及时发布突发事件警报、采取预警期的措施,导致损害发生的
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者处置不当
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

未及时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等善后工作
截用、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急救援资金、物资的
不及时归还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或者对被征用财产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
7
汶川地震造成至少7万人 死亡,受灾群众4625万多 人, 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 。
2013年1月25日上午9时20分左右, 统计显沪示:渝中芜国宣内高地速累芜计湖病例县境内路段, 5死3亡273例0发 一0,人死人生;亡受7中车3伤国4追9特台人尾湾;大,6中交685国通例人香,事死港故亡1755例,
10
(三)地震灾害
特大地震灾害
特大地震灾害是指在市区或人口密集的地区发生6.5级以上,或者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
经济损失的地震。
重大地震灾害
1.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区4.0级以上地震(含4.0级,类似表述下同),其他地区5.0级以上地
震;
2.周边6.5级以上地震;
3.震级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或严重影响的地震。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பைடு நூலகம்
44
45
46
定给予补偿的
29
2.有关单位法律责任
容易引发突发事件和容易受突发事件影响的生产经营单位和管理单位承担的法律 责任主要包括: 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未做好应急准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 件危害扩大的 突发事件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 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1
一: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的分工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 三:监测与预警 四:应急处置与救援 五:事后恢复与重建 六:法律责任
2
一、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的分工
P89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
《突发事件应对法》所指的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 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当与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较大地震灾害
1.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区3.0-4.0级地震(不含4.0级),其他地区4.0-5.0级以上地震(不含
5.0级);
2.周边地、市5.5级以上地震;
3.本市辖区内震级未达到上述标准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损失或较大影响的地震

一般地震灾害
11
一般地震灾害是指较大级别以下,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
件的义务
16
(三)应急能力建设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综合性 或者应急行的救援队伍 。类容如下:
定期培训 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配备防护装备与器材 宣传以及演练 学校应教育 提供经费 建立通信保障 完善公用通信网 鼓励发展保险事业 扶持应急教学科研等类容
17
三、检测与预警
24
11月22日和11月25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先后发生 6.3级、5.8级地震。记者从甘孜州获悉,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甘孜州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战,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目 前各项救灾工作有序推进。受“11·25”5.8级地震影响,甘孜州累计造成倒塌 房屋87户、严重损坏5140户、一般损坏25278户,受灾群众116293人。累计转 移受灾群众14121人,集中安置5367人、分散安置8602人。康定县13个乡镇办 公楼受损严重,273个村级活动室、134个远程教育站点设备不同程度受损……
25
截至26日晚,已有近万人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其中甘孜军分区、武警甘孜支 队等9支部队2707人和公安干警1048人,深入灾区开展二次查灾核灾和救援等工作。 四川省、甘孜州财政已安排应急资金900万元,组织并搭建帐篷2147顶,落实活动 板房7500平方米,发放棉被藏毯6982床、行军床1000张、军大衣1000件、棉大衣2000件 、棉衣裤1000套及大量矿泉水、方便食品等生活物资7.17吨,当地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受灾地区社会秩序稳定可控。
4
2014年3月1日晚9时20分,8名暴徒持刀在云南昆明

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短短12分钟的杀戮,

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
5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和级别
《突发事件应对法》按照事物的性 质、过程和机理的不同,将突发事 件分为如下四类。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6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
20
2.一级、二级警报后的措施
一级、二级警报级别比较高,除采取三级、四级措施外,还要采取如下8种措施
21
四、应急处置与救援
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须在第一时间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开展应急救援 工作。不同的突发事后发生之后,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相关组织、单位、公民在应急处置中有相应的义务
12
(三)、突发事件时政府部门的分工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应急管理机制: ”属地为主“ ”分级负责" “分类管理”
同时按照“条框结合”的原则对地方人民政府的协助义务 提出了要求 1、各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分工负责 2、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13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
《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规定了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的基础工 作,主要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宣传及应急演练、 各类救援队伍重建、物资储备、经费保障、通讯保障,建设应急避 难场所、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制度,开展危险源调查、登记、风险评 估,调查和化解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基层矛盾纠纷等。
27
28
六、法律责任
地方人民政府及县级人民政府的有关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关单位和个人 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都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1.各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法律责任:
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
施,导致发生次、衍生事件的
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
(三)、突发事件时政府部门的分工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区域内突发事件的
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二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 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 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其规定;地 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4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由发生地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领 导和协调
×
5突发事件的立法宗旨是,遏制,消除突发事件的发生
×
9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和级别
《突发事件应对法》按照社会危害程序、影响范围、突发事件性质、 可控性、行业特点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突发事件的分类并不完全统一,法律、 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分级的目的是落实“分级负责”和 分级响应“措施,同时也尊重了特殊行业管理的特殊性、专业性和灵活性。
甘孜州抗震救灾指挥部在第一时间做出部署,在救灾的同时组织全省91名专家 对全州受灾的地方开展震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安全性应急评估工作。在开 展伤员救治的同时,甘孜州对受灾地区全面开展卫生防疫。卫生防疫部门连续出 动卫生防疫人员对受灾地区实行严格消毒防疫工作,已累计消杀灭面积4万平方 米、建立生活垃圾收集点16个、消除垃圾4吨。防疫人员不间断对受灾地区的医 疗点、安置点、供水点进行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
26
五、事后恢复与重建
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突发 事件的人们政府应当停止执行应急处置措施,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次生、衍生 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承担恢复与重建职责;请求上一级政府支持 恢复重建工作;制定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查明事件经过与原因,总 结经验教训
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共卫生事公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
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