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轮摩托车车架强度分析流程

两轮摩托车车架强度分析流程

两轮摩托车车架强度分析流程
一、使用范围
本分析流程适用于本公司两轮摩托车车架的强度分析,主要包括骑士车、踏
板车、弯梁车的车架主体(见图1)。

图1车架结构示意图
二、分析思路及理念
根据两轮摩托车和两轮轻便摩托车车架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两轮摩托车车
架分析中需要模拟三种典型载荷:水平加载F0、后轮中心部位垂直向上加载Fz、
副座乘员乘座部位垂直向下加载Fs。
校核强度分析中,先对车架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车架的应力分布情况。对
于出现应力集中的部位,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并与该部分所用材料的屈服强
度进行比较,判断车架是否会发生屈服破坏,计算该处的安全系数。
为了校核车架的强度,应先列出车架各部分所使用的材料和这些材料的力学
性能。如表1所示:
表1车架各部分所用材料力学性能
具体部件所用材料屈服强度(MPa)抗拉强度(MPa)
车头管20号钢245410
脊梁板和加强板08F号钢175295
其他(管件)Q215号钢335-450215
最后,通过校核车架的安全系数,分析车架的安全性,并指出需要加强的地

三、分析过程
3.1
建立车架的有限元模型

(1)检查和清理原始模型,分析车架结构的合理性(如加强板的位置形状是
否合理),如有明显不合理之处与设计人员沟通是否有特殊的设计意图,并确定
车架结构可改动的位置及余量。在将原始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之前,清理原始模
型上对车架强度不起作用的附件。
(2)网格划分,根据车架的实际情况,通常将车架的单元网格划为3-4mm,
将厚度均匀的管件及钣金件划为shell单元,将形状不规则的铸铁或铸铝(如连
接座,铸铝车架等)划为四面体单元,
在进行网格划分前应先对几何进行处理,将细小特征清除或释放,以提高网
格划分效率及网格质量。对容易出现强度问题的区域可进行网格局部细化,以提
高有限元计算精度。
(3)将减震器,后摇臂等暂不考虑强度的部件简化为截面相同的梁单元;将
发动机假定为一刚性很大的部件,简化为MPC与车架相连。见图2、3、
4

图2骑士车有限元模型图3踏板车有限元模型图4弯梁车有限元模型
3.2
工况的设定

两轮摩托车车架分析中需要模拟三种典型载荷:车架前轮受水平冲击力
F
0

的工况;车架后轮受路面垂直冲击力Fz的工况;后乘座受垂直向下载荷Fs的工

况。
载荷的计算:

式中:
G——摩托车整备质量(kg

K
——修正常数,骑式车取

160-190,踏板车和弯梁车去130-160

g
——重力加速度

Ψ
——轮胎与地面峰值附着系数

载荷的模拟:
a
)水平工况:通过在前轮轴心处施加水平方向的载荷,模拟摩托车在急刹车和
经过上台阶时车架收到的冲击;如图
6
图6水平工况下的边界条件
b
)竖直工况:通过在后轮轴心处施加竖直向上的载荷,模拟摩托车下台阶时车

架收到的冲击;如图
7

图7竖直工况下的边界条件
c
)重载工况:通过在坐垫位置施加竖直向下的载荷,模拟摩托车行驶过程中乘

员和货物对车架的冲击;如图
8
图8重载工况下的边界条件
3.3
结果分析

根据车架的应力分布云图(例如图9),考察车架上应力集中明显位置的应
力情况提取应力值,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提取该位置应力值并与该部分所用
材料的屈服强度进行比较,判断车架是否会发生屈服破坏,计算该处的安全系数,
并汇总成表格(例如表2)。
然后针对强度不满足要求的结构提出改进建议,并与设计人员协商沟通,确
定合理的改进建议。将改完的模型再导入进行验算,直至车架整体安全系数达到
指标要求,即安全系数大于1.5。
表2各工况下车架的安全系数
工况最大应力/MPa位置屈服强度/MPa安全系数指标结论

水平工况163车头管2451.5≥1.5不合格
132吊挂板1751.33≥
1.5

竖直工况417吊挂板175可能断裂≥1.5不合格
255主弯管215屈服≥1.5

重载工况169吊挂板1751.04≥1.5不合格

注:对于焊点位置的局部应力过大,可能由于网格焊接造成的不正常应力,可修改焊接方式
或隐藏该部位的局部网格以消除不合理应力。
图9踏板车应力分布云图

编制:何强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