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调查报告
——生活中的流行语与时代变迁
概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
流行语的日益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精神状态,同时又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
可以说时代造就了流行语。
本调查是通过当面采访和网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现今流行语的使用以及使用者(主要是年轻人)对流行语的态度等问题。
再次,通过收集资料,可以纵向比较流行语,从而更深入的探讨流行语与时代变迁的问题。
引言:为了深入了解语言与社会关系,本次调查从流行语与时代变迁着手,通过对10名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在校大学生和已毕业大学生进行采访,发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交流的日益频繁,流行语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说明:本次调查人数较少,但也能基本反映现今年轻人对流行语的价值取向。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来自商贸英语,行政管理,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物流管理等专业,基本都是在校的大学生。
正文:
众所周知,流行语的种类有很多。
而讲到流行语几乎所有人都一致想到的是网络流行语。
大家对流行语的使用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偶尔使用和经常使用两个程度上。
通过采访发现,越是喜欢上网
的人,对流行语的认同度越高,他们认为流行语的普及化就是得靠网络来传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流行语可以狭义的认为是“网络流行语”。
当然,这种定义也是因人而异的。
一位人文学院的同学就表示自己不是很热衷上网,平时比较喜欢看看书,她认为流行语的真正流行必须转换为一种可以进行记录,能用正规文字记录的形式,否则那样的流行语只会流行于一时,最终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她更直接地表示现在网络上的部分流行语只是流于形式,本质却是粗疏滥俗的。
而大家喜欢使用流行语确有其事。
调查对象普遍表示流行语具有标新立异,诙谐幽默,形象传神的特点。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喜欢在日常生活,手机短信,网络聊天工具中频频使用流行语的原因。
可以说流行语的这些特点正好与90后追求创新,突出个性的心理相吻合。
作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团体,大家喜欢关注时事热点,因此对于使用流行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是流行语可以反映社会心声已及媒体的大力传播的作用。
当然,也不乏有人表示“大家都用,我也用”的盲从心理和为展示自我个性而展示个性的想法。
调查对象表示流行语的获得途径主要是人人网等社交网站和QQ等聊天工具,网络新闻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之一。
可以说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推动力流行语的产生、传播与发展。
当然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还是局限于同龄人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中。
就调查对象而言,没有人会和长辈用流行语来交谈。
这或许就是代沟的无形作用吧。
对于流行语,大部分人(约70%)表示乐意接受,剩下约30%的人则持勉强接受的态度。
然而,大约只有20%的人觉得流行语的发展会一片光明,前途无限;另外70%的认为流行语会适时而生,适时而亡;另外10%的人认为流行语的发展需要正确引导不能放任自流。
对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调查对象的态度基本与看待流行语的态度相吻合。
对于对流行语抱积极态度的人认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不能有太多的非自然因素,流行语的发展应该顺其自然。
其他80%的人认为领导部门应该做的是引导和监督,如此才可推动流行语的“可持续”发展。
流行语因具有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等特点而易于在大众中传播。
对于流行语的这些特点,大家普遍表示在进行校园宣传时可以有选择性地利用流行语来达到宣传的目的。
从纵向的方向来看一定的社会背景决定了流行语的内容和传播方式。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物质极度匮乏时,流行语的传播主要靠的电视,报纸等媒介。
如87年春晚上的“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
”一经播出马上成为那个年代的流行语;而现在可以发现年轻人认认真真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已经越来越少。
改革开放继续深入时期,各项建设快马加鞭,人民生活开始富裕起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这个年代的流行语就反应了中国积极向国际接轨,积极引进外资等社会面貌。
到现在网络以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开始用各种流行语来表示心情,
发表对社会现象的观点,关注面也逐渐由自己转为他人乃至社会。
人们开始追逐社会平等,政治民主。
不得不说,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在调查时,我特意列出了一些近年来流行的词语,可以发现大家对于那些时政热词有较高的熟悉度。
娱乐性的热词也受到年轻人的普遍关注。
可以发现这个时代的发展痕迹:从“万元户”等词的重基本生活资料消费到现在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
去年“元芳,你怎么看”雄踞年度流行词,有人说,这是一场自娱自乐的网络狂欢,也有人说,体现了广大网民表达诉求、寻求民意共鸣的愿望。
语言不仅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一种文化载体,可以表达思想情感和彰显个性。
流行语通常表达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新观点、新感觉,或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
可以发现,流行语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的节奏有紧密的联系。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与多元化的社会,各种思想观念都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传播,相互碰撞,从而产生思想的火花。
流行语的流行有其必然性。
当大众开始使用流行语交流时,为了保持交流的顺畅,小部分群众也会慢慢地去了解并使用流行语。
其实,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父母为了更多地了解孩子,就喜欢看孩子的QQ空间,上人人网,开心网等等。
国内的一些主流媒体也慢慢使用“给力”等流行语词汇。
年轻人使用流行语一是为了张扬个性,体现生命活力;二是言
简意赅,营造轻松诙谐氛围;同时使用流行语表达个人情绪,抒发社会心声。
对于老一辈的人而言,凭着流行语的亲和性,可以无形中拉近与小辈之间的距离,成为小辈心中的“时尚长辈”。
不管是保守派还是创新激进派都必须承认流行语发展的不可逆转性。
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决定了什么样的流行语。
流行语的出现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不是空穴来风。
一种现象的肆虐,必然会伴随着人们的各种情绪。
如随着房价的居高不下,“炒房”越来越热,“房叔”“房婶”就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普通百姓愤懑,房地产投资者投机等。
由流行语的较高认可度可以说明流行语来源于群众,必然也会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当然,就如调查者们所想的那样,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与监督才能更好的发挥流行语的社会舆论和风向引导工作。
流行语的引导工作自然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
首先,时代发展决定论流行语的主体对象和内容;其次,时代发展给流行语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先进的传播工具;再次时代的发展,让人们有了更多的心灵空间,“不愁吃穿”的生活的状态自然让人们转而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
可以预想,流行语在未来仍会蓬勃发展,并且会起到很好的风向标的作用。
其中,积极向上的流行语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人民的集体素质。
一定的时期,透过流行语可以发现人们的关注焦点,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精神状态;透过流行语,也可以
帮助一些领导者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真正做到服务于人民,而不是一些脱离于广大劳动群众的不切实际的空喊口号。
总结: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一个时代在特定时期的缩影,它反映的是来自广大普通市民的心声与情绪。
因此,只有关注流行语才能保证每个人是社会中的人,是与时代潮流同步的人。
而对于一些流行语的负面信息,则需要国家机器的正确引导与监督。
网络语言有其利弊,正如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要全面地看待问题。
流行语可以准确及时地反映社会问题,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未来社会应该吸取其中的正性词汇,将一些流行语成为经典词汇,相信越来越多的词会录入到中华词典中,从而促进语言的多样性。
Ps:本次调查问卷的链接地址为:/jq/2213525.aspx并对其中的一些人进行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