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4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第3卷(总第12期) 提 古化 口1.I 同贝 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对策分析 常延岭武玲玲 摘 要: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运用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但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 要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本文运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 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连接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桥梁,是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与目标之间不可或缺 的纽带。如果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问题,再好的货币政策操作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运用货币政 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货币政策传导有利率渠道、财富渠道、股票价格渠道、汇率渠道和信贷渠道,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是遵 循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间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体系进行传导的。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 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三大传统工具(政策工具)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数量,进而通过 货币乘数效应影响货币供应量(操作目标),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影响利率、汇率、财富、股票价格、信用等 (中间目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最终通过总需求的变动影响国民产出(最终目标)。在这个传导过程中, 由于中间目标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传导渠道。目前,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了这样的间接传导体系,但是货币 政策传导仍存在传导不畅、传导渠道单一等问题,从而也导致了货币政策的低效性。 1.信贷渠道。在理论上,货币政策一般主要是通过利率渠道来传导的,信贷渠道只是传统利率渠道的补 充机制,并不是主机制。但是在我国,信贷渠道却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机制。这是与我国金融市场缺陷的现 状密切相关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在银行贷款规模限制尚未取消之前,我国明显存在非均衡信贷配 给现象。但在央行取消贷款规模限制管理之后,又受到利率市场化过低,货币、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企业对银 行贷款依赖过强等因素的影响,信贷渠道依旧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占据着主要位置。 信贷渠道的局限性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低效性。信贷渠道主要是依靠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来实现 的。在我国,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难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而就商业银行本身来说,其往往只 注重风险约束,而忽视利润约束;只固守原有的传统业务,发展创新意识不强;而且由于历史原因所留下的大 量不良资产,都给其正常的信贷行为带来困难。 2.利率渠道。利率是储蓄者与金融企业、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之间在资金方面达成交易,各经济变量 与经济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关键要素。因此利率渠道应成为整个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我国
收稿日期:2OO3—1O一2O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3年第4期 利率渠道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们知道,货币政策传导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利率,从而达到影响 国民产出的目的。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中介目标。但是我国的货币政策构架是以利率为工具,以货币供 应量为中介目标,这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出现了问题。当中央银行操作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应 量时,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变动可能已经达到了货币政策的预期目标。但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却不能 按照市场规律影响利率,因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已经被中央银行打住(固定赋值)。而这又必然导致以 下几个问题的产生:一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对利率的影响有限,不管在实施过程 中三大工具的操作力度如何,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都不会很明显,也就是说,三大工具的操作力度与操作效 果之间的关联程度降低。二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影响有限。当中央银行通 过货币供应量这个中介目标来预测货币政策效果时,单从中介目标来看,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应当是明显 的,但由于货币供应量对利率的影响有限,因此,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效果可能并不明显。三是对利率的直 接赋值,影响了利率对资源配置的结构调整作用。由于这三方面问题的存在,虽然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 力度很大,货币供应量的相应增幅也比较高,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却达不到政策预期的水平。 3.汇率渠道。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汇率渠道的传导作用将越来越明显。浮动汇率与放 弃外汇管制是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渠道的制度基础。一般来说,在浮动汇率制下,旨在降低通胀的紧缩性货币 政策,必然伴随着汇率升高,从而影响一国的净出口。我国目前资本项目收支仍受到严格管制,外汇市场又 是一个封闭性的外汇头寸市场,仅限于银行间外汇交易,而且国内货币市场不发达,与外汇市场的直接联系 也尚未建立。因此,利率与汇率的影响并不直接,汇率机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甚微且时滞较长。 4.财富渠道与股票价格渠道。这两条传导渠道都是依靠股票市场将自身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与其他经济、 金融部门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传导货币政策的目的。因此无论是财富渠道还是股票价格渠道,都要求存在一个 发达、有序、信息畅通的股票市场,生产要素可以在这个市场自由流动。股票价格渠道的理论基础——托宾的q 理论,核心是企业市值上升时可以通过并购,增发新股等手段进行企业扩张和投资。我国股市由于国有股、法 人股、社会公众股分割,A、B、H、N股互不往来等多种原因,资源自由流动还有很长的距离,因此,托宾的q理论 在短期内还很难有所作为。而对于财富渠道,只有当居民持有股票占其全部金融资产的较大份额时才有明显 作用。而目前我国股民只占总人口的4.6 ,因此股票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还很有限。所以,这两条传 导渠道的传导作用目前尚不明显。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货币政策 的利率传导缺乏相应的基础。金融市场是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基础,而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 段,市场中参加交易的资金数量有限,信用工具种类少,软硬件设施匮乏,利率没有放开,这些都远不能适应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需要。由于利率渠道受阻,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难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 行为,使得信贷渠道的作用又有所削弱,因此,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有限。其次,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缓 慢,使货币政策的传导中断。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中间环节,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而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国有独资的产权结构及其面临的风险约束和无利润约束,使国有 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缓慢,从而实施货币政策的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最后,微观主体对货币政策反应迟钝, 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减弱。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主体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在货币政 策传导过程中也起着其他主体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国有企业强烈的行政色彩以及其自身运行的低效性造成 了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贷款,扭曲了正常的信贷配给途径,加大了金融风险;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而且国 有企业由于自身原因所导致的信用危机也削弱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基础。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医疗、住房制度在逐步推进,居民收入处于相 对不稳定的同时,预期支出又有所增加,这些都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使得占GDP最大份额的居民消费支 出增长缓慢。
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对策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顺畅,影响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并且存在的问题也不是短期内可以 2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常延岭等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对策分析 解决的。要建立灵敏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现实情况,短期内以信贷渠道为主、辅之 以利率渠道,长期以利率渠道作为发展方向。同时,应注意其他传导渠道的建立与通畅,更大地发挥货币政 策的效果。 1.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是建立以利率为主的货币政策间接传导机制的基础和前提。 目前,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中央银行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中央银行在明确先贷款后存 款、先农村后城市、先浮动后放开的策略后,应尽快出台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政策,尽快建立以中 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体制。 这样,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操纵基准利率实现对金融机构和货币市场的灵活调节,以迅速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 策意图,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2.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货币政策实施的方式和效果。货币政策的两 大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必须借助货币市场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利率渠道、汇率渠道、财富渠道和 股票价格渠道的建立与通畅也需要完善的货币市场。近年来,货币市场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货币市场工具 和货币市场中介机构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弹性较低,社会信用制度滞后以及企业改革和银行商 业化改革不到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受阻。因此要通过增加货币市场主体,扩大传导货币政策的影响力; 要进一步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范围,包括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机构;要逐步增加参加外汇市场的成员,使 外汇市场能够真正反映整个社会的外汇供求;要鼓励金融创新,发展新的货币市场工具,不断满足不同金融 机构和经济主体的需要。 3.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竞争机制。现阶段,在利率渠道等传导途径的建立过程中,应进一步完 善信贷渠道,提高其传导效率。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为促进四大国有银行的商 业化改革,中国已组建了三大政策性银行,分离了其政策性业务,并成立了专门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 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但是,四大银行的行政色彩仍然很浓,利润动机仍然不强,经营效益增加不明显,不良 资产仍在增加。针对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应进行以下改革:一是尽快完成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商业银行对人民银行货币政策间接调控的敏锐 性。二是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强化货币政策传导的实效性。三是完善信贷约束激励机制。建立 和完善责、权、利对等的激励机制,促进分配体制由单纯的保障型向保障与激励兼顾型转变,充分调动信贷工 作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四是增强业务创新能力,加强服务手段。 4.改善外部环境。对于居民来说,国家应尽量减少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感,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 障体系,积极稳妥的推进住房、医疗制度改革,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缩短其压抑总需求的时 间。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 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建立良好的社 会信用环境,从而改变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预期,拉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