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写作的篇误分析研究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写作课不同于对中国学生的汉语写作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语言实践课。
留学生的写作中存在大量的标点符号、字、词、句等问题及偏误。
本文通过对留学生写作偏误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便于为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教学基础。
更好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措施一、引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写作课,是一门指导外国留学生综合运用汉语中的字、词、句以及标点符号等知识的语言实践课。
这门课程,随着对外汉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受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教与学两方面的重视。
但是留学生在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的语言能力中,写的难度最大,要求也最高。
对外汉语写作,是两种语言输出形式“写”与“说”的对比说明:说是一种普遍的行为,每个人在出生后的几年学会母语说话,但不是每个人都学习读和写。
写作只能依靠写下的话语来表达思想。
在词汇、语法、语体、方面比较正式,有一定的标准性和逻辑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留学生在面对用汉语进行写作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在字、词、句方面的问题。
下面我就留学生写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常见的主要问题以及偏误(一)标点符号使用偏误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汉语、英语还是其他语言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但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往往出现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现象。
例如句末的句号本该是“。
”但留学生习惯上使用“.”。
留学生的在汉语写作方面中存在很多标点符号误用或者不用的情况。
此外,还有标点在文中的格式位置使用错误的现象。
下面就具体实例进行分析:(1)我决定跟他一起下车[]然后陪着他到他要去的地方。
(该用标点的地方没有用,应加一个逗号)(2)不管天气好不好,我都打算过去[](句末应该用句号,而用了点号)留学生汉语标点符号形体书写偏误形态多样,数量众多。
大多数是因为母语负迁移影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造成的。
留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使用标点符号时多数是以母语标点符号为参照的,由此可见母语的标点符号对留学生有明显的负迁移影响。
还有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未把对标点符号的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使留学生很难系统地从整体上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
因此造成标点符号使用偏误现象。
(二)汉字书写偏误汉字是汉语书写系统的基本单位,也是理解句段篇章的基础。
但是对于非母语的留学生来说,汉字却是汉语阅读和书面表达的障碍。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无笔顺现象。
往往是随心所欲,不考虑写作笔顺的问题。
而且经常把形近字、同音或近音字误用、写错。
或者是把形似部件改换,增加一个部件或者减少一个部件的现象(1)留学生经常写别字,把甲字写成乙字。
例:我们都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虑]。
(把虎写成虑)(2)留学生经常把同音或近音的字误用。
例:我的大哥已经三十[碎]了。
(把岁写成碎)(3)把形似部件改换。
例:我去过[朝]国。
(把韩写成朝)(4)在原有汉字的基础上增加或者减少一个部件造成偏误。
例:我们学[交]给留学生宿舍。
(把校写成交)汉字是表意文字,同音、近形字多,留学生写错别字也在所难免。
错字中,以形错字最多,形错字则以笔画错最多,笔画错又以增笔和减笔,特别以减笔错最多,出现别字的原因多是由于形相似或音相近而导致的。
留学生接触汉字时间比较短而且有些汉字形体复杂,经常会出现难以辨别或者混淆的情况。
因此教师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这些问题,注意区分一些形近字的教学。
尽可能地减少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现象。
(三)词汇方面的偏误留学生词汇方面的偏误主要有:词语的重复误用、词语的误用、词语的误加、固定搭配使用不完全、生造词语等偏误。
1.词语的重复误用重复。
例:我在中国长春理工大学[在]主楼203教室写这篇作文。
(介词在多余) 由于留学生不了解介词、连词、动词等用法,导致在使用其方面上经常出现重复。
2.词语使用偏误。
(1)代词误用例:在城外,我们有别墅,[哪]儿有很大的院子。
(把哪改那) 哪是疑问代词,表疑问,不确指,要求在所指代的人或事物中选定;指示代词那一般指所确定的。
所以,在例句中,应该用那儿指代别墅。
此外,留学生经常把代词他和她误用,哪和那误用,这和那误用等。
由于留学生对代词用法的不明确和汉语代词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留学生的写作中经常出现代词误用现象。
(2)量词误用例:我们家有两[只]很大的狗和两[只]美丽的马。
例句中很大的狗应该用量词条,在马前面应该用量词匹。
由于汉语的量词十分丰富,留学生很难掌握量词的用法,留学生习作中存在为数不少的量名、动量的搭配错误及偏误,经常出现量词误用、混用、个别量词的运用泛化等问题。
(3)动词误用例:我们不上了,[回]给我们费用钱。
(应把回改为退或还)回指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而句中的意思是把费用钱归还,所以应把回改为退或还。
(4)介词误用例:这件事[对]我很难过。
(应把对改成让)对表示关涉对象,让可以表示施事、受事。
在句中应该用让或使才符合汉语规范。
由于介词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再加上各个介词之间的用法容易混淆,留学生在运用介词不了解介词的用法,经常容易造成出现偏误。
(5)助词误用例:我高兴[的]不能睡觉。
在定语后用的,在状语后用地,在补语前用得。
在例句中,不能睡觉是句中补语,所以应把句中的“的”改成得。
由于留学生对介词中结构助词的、地、得和动态助词着、了、过的用法掌握的不太清楚,以至于常常造成助词误用。
3.词语的误加例:父母从不[便]让我们挨饿。
(误加便应去掉)在留学生的习作中,经常发现在语句中有误加现象词语,使语句不通顺,造成语句偏误。
偏误原因,留学生经常使用的词组,在一定的语境中不需要使用词组,只需用一个词时,容易产生误加现象。
偏误原因不了解某些词和词组的使用区别造成的。
4.生造词语。
例:我听说好多国家很[嫌献]中国。
嫌献在汉语中不是一个词语,没有这种词语组合,不符合汉语规范,应把嫌献改为羡慕。
在留学生的汉语习作中像这种自造词语的现象很多。
通过对留学生的习作研究发现,在留学生的习作中经常出现自造词语现象,原因是掌握的词汇量少和不了解汉语词语组合的特点。
(四)语法结构偏误我们发现,无论是何种母语,留学生在语法偏误上有一定的共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分残缺(“()”表示残缺的成分)(1)本电影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留给了我很深刻的影响,()为了给我们看美国有哪些问题,拍了这部电影。
(缺主语)(2)()还没去看《满城尽带黄金甲》,但我怕又是《英雄》一回事。
(缺主语)(3)说起来我最喜欢的电影()一时想不起来。
(缺主语)(4)这个电影()关于一个狡猾的逃犯。
(谓语残缺不全)2.重复(1)爸爸爱他的爱人和爱他的儿子。
(删除“爱”)(2)所有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在码头等他们。
(“所有的”和“全体”删除一个)(3)好像中国全国的人民都同时发疯了。
(“中国全国”改为“全中国”)3.趋向动词作补语使用不当(1)我会悠然找一份让我满意的工作。
(找——找到)(2)那么,我的展台安排呢?因为这届国际文化节的主题目是旅行,所以我想挂起来很多有挪威著名的森林与峡湾的图片。
(挂起来——挂)(3)说起来我最喜欢的电影一时想不起来,……。
(说起来——说起)(4)每一个观念是很微妙地表达的。
(表达——表达出来)4.能愿动词运用偏误(1)美国以前也会发生这种现象。
(会——曾)(2)我不要告诉你们什么事情,因为……(要——想)5.句式杂糅(1)我这次黄金周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办北大第三届国际文化节挪威的展台的安排。
“办”和“安排”应该是两个句子的谓语,作者却把他们糅合到了一个句子里。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认识到能愿动词、趋向动词作补语仍然是留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我们应该继续将其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成份的残缺、重复以及句式杂糅都是常见的语法偏误,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加以重视。
三、解决方法(一)教师方面教师应该注意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写作课与为中国大学生开设的写作课的不同,为中国学生开设的写作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写作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分析、写作各种文章的能力;而为留学生开设写作课则是把写作当成一种媒介,一种学习汉语的手段。
通过这个媒介作用使留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汉语。
要求他们能够正确,鲜明,通顺地使用汉语。
因此,教师要对汉语本体进行研究,要对写作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知识进行学习与探索,提高专业基础知识。
积极努力学习外语知识,通过研究找出留学生在写作中受母语影响导致偏误的原因。
另外,在作文评改上,教师要兼顾字词书写、语法、篇章衔接与连贯、文章格式等。
教师要纠正留学生汉语书写格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偏误,纠正汉字、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偏误,从某种意义而言,写作课是阅读课教学成果查漏补缺的工具课。
要求授课老师耐心细致,使学生会觉得自己受到尊重和重视,对自己的错误印象比较深刻,从此得以改正。
(二)学生方面留学生首先要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平常多留心。
学生根据写作的需要,养成多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真正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从深度与广度上收集相关素材。
这样不仅能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而且写作的时候也能做到得心应手。
其次要想真正掌握写作水平,必须多练笔,多修改。
多练笔最好是系统而有针对性地练笔。
例如,学写分析性文章时,留学生可分别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图标数据论证等论证方法分别进行相应的语篇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某一习作中综合运用相关的写作技巧,做到运用自如。
最后应该建立个人语料库,平常在写作过程中多留心,把容易犯的偏误记录下来。
隔一定的时间看看,做到时常复习,避免下次写作的时候再犯错误。
在学习中互帮互助,彼此之间互相纠正偏误,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
因此,在写作教学和练习时不能急躁求快,应遵循由点到面的顺序,即由单句到语段,由语段到篇章,逐步增加写作的字数要求,慢慢培养和调动写作的兴趣,克服学生对汉字的畏难情绪。
平时多鼓励他们进行写作,做到有错必纠。
同时留学生也应该多用心,多观察,多积累。
在日常写作过程中多注意自己使用的汉字、标点、词语、语法和句子是否正确。
在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慢慢学会自己去分析偏误,纠正偏误。
总之,汉语写作是一个语言实践的复杂过程,在留学生汉语写作教学中,在对以有效地训练留学生的汉语写作、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
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并继续实践,继续作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多方位地促进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戴国华《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常见偏误分析》赵春利《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二十年研究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