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差异化教学的切入点 ——以智学网、三顾云平台、网络画板的综合应用为例 一、引言——差异化教学现实意义 ㈠个体发展的需要 人生而不同,同时又在不同的环境下生活、成长,当然会在智力水平、身体发育等各个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常言道:“龙生九子,九子九个样”,一对父母养育的子女都不同。因而,每个人特质各有不同。何况一个班孩子孩子来自几十个不同家庭,更是如此。他们各有特点,学习的能力也千差万别。一个班有好几十个孩子,而老师却只有一个,不可能一对一去指导。要做到孔老夫子提出“因材施教”恐怕很难。而差异化教学的教学方式或者说分层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到来又在技术上给我提供一种可能。 ㈡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需要的人才类型是越来越多。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战场,课堂是主阵地。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经阐述得比较明确:“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地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国家层面以文件的形式指出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教师应该把我们的学生看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每个学生成长尽量思考。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明确写出: 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方法, 课程内容……不仅包含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式,过程和内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思考和探索。 在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鲜明提出来。当代的数学教育不仅是面向全体同学,而且是有一定针对性的发展个性化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差异化的发展。 2
因此,数学课堂必须要有改变。数学课程要以实践“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为基本教学方向。具体来说,就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时历史赋予我们当代数学老师的使命,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大数据下初中数学异化教学实施 一些一线老师害怕差异,现行评价方式又是一张试卷评价全部学生。因此, 老师习惯的课堂是一个老师讲,所有的学生听的,课后一套练习题的传统课堂。老师们惯性的认为差异不好。但是,每个学生的差异又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无法避免。老师就把“差异”当作空气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另一些老师他们主观上是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差异化的教学。或者说他们认为适合“每个还是的教育”就只能是“一对一”的辅导,一个班级里很难实现。他们会说单独给学生分层,作业分层批改,增加了很多的教学工作。而且还要分层备课、分层上课,这样的教学他们不可能做到,因为没有时间。我校引入信息化手段,就是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的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差异化教学。 ㈠以分组教学中组内异质为切入点 小组合作学习是这几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课堂内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老师都知道,小组合作组员构成一般有两种方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或是组内同质异质,组间同质异质。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来组成小组成员, 我们都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往老师都是凭经验,再结合自己的课堂观察和作业批改情况,进行分析。对考试和测试数据而言,传统的分析一般是只是在每个学生总分数上有一个大体的感觉。无法进行深入地进行数据分析。而在大数据时代这样的做法显然太不科学,时代对我们老师的新的要求。下面以利用智学网为例阐述 在入学分班之后,老师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模拟考试,考试的目的不是测验, 而是了解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为学科分组和接下来的班级数学教学提供数据支持。下表提供了一些学生在知识上的情况。
(图 1) 3
(图 2) 图表中得到数据很好地说明了,学生在那些地方掌握比较好、哪些地方还有待提高(图 1 是九年级下期复习试题,)点开题号(如,图 2)老师可以方便知道那些同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是生在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理解上有问题,还是计算、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势。教师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就可以了解学生情况。利用多次测试数据进一步准确地了解学生在知识经验和数学思维上的差异,便于教师及时调整小组内成员的组成。 对于初一新生来说,老师还可以结合课堂观察,询问班主任,个别访谈的方法来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性格、兴趣、爱好、等多个维度情况以便确定学生是学生的学习风格。(邓恩夫妇,Rita Dunn & Ken Dunn,1987 提出了广泛为大家接受的学习风格模型,他们将学生风格划分为五种类型——听觉型学习者、视觉型学习者、视觉型学习者、触觉型学习者、动觉型学习者、触觉/ 动觉型学习者)教师根据不同时间、不同类型的测试数据,当然也可以做成问卷方式利用智学网的数据分析功能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分析。及时把学生调整到适合他的小组以及在在小组中扮演的角色。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更好地实现数学差异化教学。 我们老师要做到“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那就必须先了解学 生,在大数据下,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很方便的了解学生的学生方式。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下,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学生个性化去学习,实现我校提出的 “开适合每一个孩子的课程”必须借助信息技术,不然很难做到方便、及时、准确、全面了解学生,更谈不上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个性”。 ㈡以课前预习和课后评价为切入点 现在提倡的翻转课堂,提倡课堂前置,学生先自学,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课堂听讲,参与课堂活动。就传统课堂而言,老师也很重视课前预习,但是以往预习工作很难检查,对于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他们会比较好自觉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甚至自觉地看书预习,不需要老师的监督提醒。但是对于绝对多数的初中学生来说,没有检查的预习作业,就没有人去做。老师可以在三顾云平台上 4
图 3 找到相应的微课、讲解、试题等各类资源,让学生预习。平台上可以记录那些同学完成了(如,图 3)。三顾云平台是武侯区教育局出资建立的一个综合性的教育平台,上面的所有资源对武侯区的中小学生,完全免费。当然你也可以按小组推送分层预习的资源。对于给个别学生你也可以点对点的推送资源。在而且这些资源都课程资源库里找到,减少下次备课时间。如果是一个年级数学老师在平台上集中备课,分享备课资源,每个老师再根据班级情况,进行二次本课,极大减少了备课量,而且集中了全体老师的智慧;如果武侯区的老师都在上面备课,分享备课资源和教学方式,那我们的学生相当于几百个数学老师在同时教(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这些资源学习) 数学单靠看微课,做课前练习还是不够的,很多概念和知识要在学生自己去内化,而每个学生内化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是按照老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在进行,对于优生而言,也许能跟上老师的进度,但是一般学生都是在“被听懂”的状态上课。数学老师都知道数学概念是学生不易懂,老师最难教的知识。如果能让学生课前动手去发现概念,上课时有了一定活动经验和知识储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相对于在不预习来说肯定要好一些。 首先,要对“网络画板”进行简单介绍“网络画板”是在超级画板的基础上, 为适应互联网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发展新趋势,运用国内领先的动态几何技术,智能推理技术,符号运算和网络交互技术开发的国内第一款互联网环境下的理科教学工具,它完全基于互联网环境开发,采用 web 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软件应用、分发模式,促进学习者由被动学习由向主动学习者转变,由知识内容消费者向内容、观点的作品创作转变。” “网络画板上的教学资源可以由互联网上的多个老师,二次或多次协同完成,一个资源可以结合多个老师的理解与认识,大大降低了学习,使用获取资源的难度,并且优秀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影响, 并帮助更多学生,让名师及优质资源的影响力,通过互联网得到放大互联网环境, 改变了教育资源的生成传播分享模式,助力中小学教学资源开发,推动基础学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①。 正是“网络画板”具备查阅方便、分享快捷、重建迅速的特点。只要有互联网和终端,学生就可以及时的分享到教学资源,而且不同的老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从而制作了不同的教学课件。这些资源,再次被我们上课的老师根据自己班级情况筛选或二次创作,分享给本班的学生,使得不同数学学习水平学生都能得到比较适合自己学生学习内容。对绩优生,教师可以在网络画板上高层次探究活动,让其学习或者安排一些自主探究活动,因为网络画板本身就是个研究数学一个平台。张景中院士说:“网络画板将成为师生开展教学研究、学科研究、科学探究等的良好工具和平台”②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利用网络画板设计的课前预习探究活动具体应用。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讲正方体的 11 种图。这个是教材没 5
有,学生学起比较困来的事情,不是它有多难理解。展开图太多学生要认识,要记忆,要理解,要运用,在一节课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利用三顾云平台平台布置预习作业: 1、(第一天)请用把 6 块正方形拼一起,使它折叠后能形成一个正方体(教师给出一个动图和视频示范)请拍照和视频完成作业。(正方形的纸片可以用方形便利贴代替)教师更多的表扬动手做的同学。对学生分层评价和要求。可以在线上通过三顾云平台的人人通社区,让学生交流心得。通过线上交流相当于对各类型的学生做出相应的指导。达到“每个学生有收获和进步”的差异化教学的目的。 2、(第二天)对于优生给出图 6 网络画板进行总结,对于一般的学生给再 给图 7 帮助总结。并给分层预习作业。为下一步课堂差异化教学提供基础数据。
图 4 图 5 注:图 4,图 5 都是动态演示课件,其他软件难以实现。 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在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下,全班完成了相似的预习活动,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亲身亲为,提升了各自的活动经验得到;同时知识储备又上了一个台阶。相对于传统的预习,这种预习方式更高效,重视了差异化。 接下来,谈一下第二问题,课后作业设计 分层作业的优点和特点,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我们想说明的问题是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