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泡菜之乡――眉山市东坡区泡菜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中国泡菜之乡――眉山市东坡区泡菜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1 / 9

中国泡菜之乡——眉山市东坡区泡菜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东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地处岷江中游,古称眉州,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泡菜制作在东坡民间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当年东坡不仅喜食泡菜,还亲手制作泡菜。古往今来,东坡故里的城乡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作泡菜。2006年,东坡区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泡菜之乡”。

近年来,东坡区委、区政府更是以泡菜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餐桌经济”,以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传统泡菜制作加工技艺,让东坡泡菜走向市场并迅速发展壮大。下面就有关详细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展现状及目标

东坡区全区现有泡菜调味品食品企业57家,其中规模以上36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企业6家,全国农副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家,获得中国进出口资格的企业5家。全区现有国家、省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2家。其中,国家级1家(吉香居),省级5家(味聚特、李记、惠通、吉香居、恒泰)。截止去年,全区泡菜食品企业共有标准化生产线38条,每条生产线年可生产成品泡菜100吨,每条生产线年产值1亿元。今年我区又有121

家泡菜企业通过技改扩能,新建成投产生产线18条。年末可新增产值18亿元以上。

2010年全区泡菜食品企业蔬菜加工量达84万吨,产值42亿元。今年我区泡菜产业发展目标:

年加工泡菜原料蔬菜突破100万吨,预计实现产值60亿元。目前,全区泡菜企业已实现产销两旺,今年成都糖酒会,全国各地有5000多客商争相来眉考察、联谊并签约,全年销售合同已完成90%,销售合同签约达54亿元。

到“十二五”末,泡菜企业蔬菜加工量突破150万吨,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泡菜原料种植面积实现35万亩,中国四川泡菜城规模企业30家以上,加工蔬菜实现70万吨,产值突破50亿元。

二、工作措施

2 / 9

(一)加快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1、基地建设成效

2010年,东坡区蔬菜播种面积达

39.13万亩,总产量105万吨,种植环节销售收入

9.31亿元,全区53万农民人均蔬菜销售收入1700多元。全区蔬菜基地按“一江三线四园”布局,分为特色鲜明的两个产业带:

(1)鲜销蔬菜产业带。主要沿岷江两岸、思蒙河、体泉河、月江河流域分布,年播种面积

14.13万亩,以大棚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方式为主,主要品种有茄果类、绿叶菜类、葱蒜类、瓜类、甘蓝类、薯芋类、白菜类、菜玉米、蕺菜(侧耳根)等。产品主2要销往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市场,2010年鲜菜产量达33万吨,农民销售收入达

5.7亿元。

(2)泡菜原料产业带。主要沿成乐高速公路、省道106线、省道103线分布在全区平坝和丘陵区域,年播种面积达25万亩,平坝以“稻—菜”轮作模式为主,丘区以“果—菜”间作、“桑—菜”间作等方式种植,品种包括小春青菜、榨菜、萝卜、大头菜,大春豇豆、菊芋、藠头、红辣椒等,产品主要供全区57家泡菜加工企业,2010年蔬菜原料产量85万吨,农民销售收

3.6亿元。

2、基地建设举措

(1)制定产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2005年9月,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眉山市“十一五”暨2006年蔬菜产业化发展具体操作方案》,将东坡区确定为“以泡菜加工为特色的蔬菜产业化发展重点区县”,列入全市农业产业化四大拳头产品发展规划。东坡区委、区政府以此为契机,迅速出台《关于打造„中国泡菜之乡‟的决定》等系列文件,明确提出:

3 / 9

“瞄准国内先进地区,追赶跨越”,“做强中国泡菜之乡,打造蔬菜产业强县,把东坡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泡菜生产中心和成都市首选农产品配送基地”,并制定了详细的蔬菜产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全区蔬菜产业遂形成发展方向明确、运行机制完善的“双引擎”格局:

一是以龙头企业为引擎,打造泡菜原料基地。全区围绕打造3

中国泡菜之乡,强力打造东坡泡菜知名品牌,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基地能力。同时,我区依托泡菜产业发展加速推进蔬菜原料基地建设,将全区平坝、丘陵等15个乡镇规划为泡菜原料种植基地,为全区泡加工企业提供优质蔬菜原料。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着力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支持发展“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形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实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蔬菜基地长效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是以专合组织为引擎,打造鲜销蔬菜基地。围绕建设成都市首选农产品配送基地,大力发展特色蔬菜、设施蔬菜、保护地栽培蔬菜,主要销售成都、重庆、西安、西藏等大中城市。加强鲜销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将岷江两岸乡镇和沿河沙壤土区域规划为露地蔬菜基地。实施“大园区、小业主”战略,大力发展蔬菜专合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化农民专合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行业自律管理,建立健全“市场—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农户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良种化、优质化、高效化种植,以保障基地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出台系列政策,培育壮大基地

为切实增强龙头实力,强化对基地的带动能力,区委区政府4先后出台5个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的系列文件,从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品牌打造、质量控制、运行机制、保障措施、政策激励等各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强力推进蔬菜基地建设和泡菜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民专合组织发展。

(3)规范运行机制,保护基地建设

4 / 9

在泡菜原料基地建设方面,我区不断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紧密联结。在东坡泡菜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区积极鼓励泡菜企业直接到乡镇、村组建立固定的原料基地,通过订单生产、向农户提供贷款担保、赊销生产资料、实行保护价与浮动价收购、向农户返利等方式,加强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联结。2010年,我区更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东坡泡菜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的意见》(眉东府发[2010]17号),要求按照“企业—基地”一对一发展方式建立企业与基地良性互动、长效发展机制,全区共在21个乡镇、168个村建立固定的泡菜原料生产基地

18.83万亩。

在鲜销蔬菜基地建设方面,我区以农民专合组织为纽带,不断创新产业发展经营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我区专门出台《关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意见》(眉东委〔2008〕137号)推进专合组织发展,并设立专项资金每年对先进合作社给予5000~200元表彰奖励。文件实施以来,全区蔬菜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从2007年5个,增长到2008年15个、2009年32个、2010年84个,并创建了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合作社大5

多以生产经营鲜销蔬菜为主体,联结带动农户约

5.5万户。

(4)创新投入机制,加快基地建设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自2006年以来,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补贴奖励蔬菜基地建设、蔬菜专合组织阵地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市场销售体系建设等。针对2010年以来蔬菜基地和园区建设规模大、任务重的具体情况,区政府又另行安排资金1300万元,重点安排“万亩蔬菜基地产业园区专项补助资金”和“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专项激励资金。对泡菜原料基地内农户标准化种植优质蔬菜,对企业、专合组织和业主流转土地规模化、规范化建设泡菜原料种植示范园区予以适当补贴,对规范化修建钢架大棚连栋蔬菜大棚进行专项补贴。

二是整合项目投入。区政府专门制定了《整合涉农项目工作方案》,重点整合与打造蔬菜基地、扶持专合组织和泡菜企业发展相关联的各类项目资金。

5 / 9

2009年以来,全区共整合土地整理、小农水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通达通畅工程、标准粮田建设等各类项目,投入资金

2.5亿元,重点投向全区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鼓励多元投入。在蔬菜基地建设中,我区出台多项政策积极鼓励农户、业主、大户、城镇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职工通过土地流转参与蔬菜基地建设,支持泡菜企业直接流转土地建立企业自己的蔬菜原料基地。两年来,全区新增土地流转发展蔬菜基地6

8.4万亩,共投入各类社会资金5400多万元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加大金融扶持。近年来,全区各金融机构大力支持蔬菜基地建设。2006年以来,累计投放产业基地和泡菜企业发展各类信贷资金达

14.20亿元。

(5)强化科技支撑,保障质量安全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种植效益。近3年来,我区依托省蔬菜创新团队和全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先后进行了上百个品种的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区自然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20多个应用于生产,并总结提炼出“青菜—豇豆—无筋四季豆”、“稻—菜—菜”、“果—菜”间作、“桑—菜”间作等多种高效种植模式。培训蔬菜技术指导员、蔬菜基地负责人、菜农

29.85万人次。加强蔬菜基地病虫害预警监测,依托全区蔬菜专合组织和泡菜原料基地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配备专业防治设备设施,广泛开展蔬菜病虫害统防统治,较好地推进了蔬菜基地种植效益的稳步提高。

二是强化质量控制,保障食品安全。首先是从源头上强化蔬菜基地投入品质量控制,强化农资销售监管,对制假售假和经销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违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已完全禁绝了高毒高残留农药在东坡区的经销使用。其次是强化生产环节控制,在加强对菜农宣传、培训、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蔬7菜基地绿色防控技术和生物农药,并落实专人、配备检测设备对各蔬菜基地进行抽检,初步建立了从农田到工厂(市场)的全程控制机制。再次

6 / 9

是实施蔬菜原料入厂检测制度,要求所有泡菜企业在收购泡菜原料时对农药残留等进行检测。通过不懈努力,我区实现了全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认证,并成为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3、基地建设展望

今年1~5月,全区已完成各类蔬菜播种面积35万亩,预计全年将实现蔬菜播种面积43万亩左右。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今年我区将进一步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力度,到2015年,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农业蔬菜基地30万亩,确保每年蔬菜播种面积5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200万吨,泡菜加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二)创新泡菜生产工艺、提升泡菜研发能力

东坡区泡菜企业采用的是传统腌制技术和现代微生物技术相结合,腌制密封手段采用的是水封、沙封、塑封三种手段。水封以维特香公司为代表,塑封以惠通公司为代表。

今年,全区泡菜企业采用的新工艺是盐渍后再次入罐15天左右,再加入乳酸菌发酵,这样出来的泡菜香味更加浓郁,此工艺以厨之乐公司为代表;吉香居的“直投式乳酸菌发酵泡菜”研发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李记公司采取将泡菜炒后腌制,俗称“炒泡菜”工艺,主要是军供品;味聚特公司和味之韵公司两家企业分8别开发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划定设立专门的泡菜加工生产车间,生产清真食品。

今年,东坡区成立了东坡泡菜技术研究所,将高薪聘请高级技术人才,不断开发泡菜产品新品种。

(三)强化泡菜产品质量监管

进一步明确部门、乡镇、企业三方主体责任,开展“打非治滥”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确保泡菜食品安全。加大对泡菜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规范企业质量安全生产行为,加大检查和整治力度,坚决关、停长期生产不达标、影响泡菜声誉的企业,确保泡菜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