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全国天一大联考新高三原创精准预测考试(六)语文试卷

2020届全国天一大联考新高三原创精准预测考试(六)语文试卷

2020届全国天一大联考新高三原创精准预测考试(六)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左传》的叙事艺术童庆炳任何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面。

这是普通常识。

但在文学叙事中,就出现了两个时间:一个是原本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是讲故事人讲的时间。

原本故事发生的时间就是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可以称为“故事时间”;讲故事人可以根据讲故事人的需要,把时间打乱,把后面发生的事情放到前面讲,或把前面发生的事情放到后面讲,这就是所谓的“文本时间”。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顺时序的演进多,而逆时序的演进少。

《左传》中倒叙、插叙也有,但不是很多,“几大战役”的描写莫不按自然时间演进。

可能受中国叙事文学的开篇《左传》影响,像后来的《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莫不如此,为何《左传》和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多按自然时间顺叙呢?这主要是中国古代“尚农”,是一种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看重耕田种地,而耕田种地当然要对四时的更替特别敏感。

因为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直接影响农业的生产。

守时、顺时,是中国古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所谓“不误农时”。

就是对于那些在精神领域活动的人来说,也明白“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的道理。

这种从农业文明所滋长出来的文化观念,都不能不影响叙事文学对于事件演进时间的把握与运用。

即从守时到顺时,折射到文学叙事上则是更重视顺叙,认为顺叙最为自然,也最能为大家所接受。

《左传》和其后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即使有倒叙的逆时间演进,也与西方神话、小说的那种倒叙的功能有所不同。

西方叙事作品擅长逆时的倒叙演进,把人带到一种令人震惊的、出人意料的状态中,由此造成强烈的悬念,出现惊心动魄的效果。

这就让人联想到西方人在大海上坐船来往做生意,此时还是风平浪静,突然风暴兴起,船只摇荡,甚至不幸沉没。

因此西方小说的倒叙往往留下了海洋文明的印痕。

中国古代叙事作品也有逆时的倒叙演进,但往往是激烈冲突过后的一种绵长的回忆,一般很少那种惊心动魄的效果。

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以“初”开始叙述,所有的矛盾都已经结束,郑庄公已经打败了向他挑战的亲弟弟,他在颍考叔的帮助下,得以在“黄泉”下与母亲姜氏相见,挽回些许与母亲的感情。

这种逆时倒叙演进,决无惊心动魄的效果,也没有让读者有猝不及防的感受。

《左传》对中国文学叙事发展的影响很大,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左传》是有意义的。

(摘编自童庆炳《中国叙事文学的起点与开篇》)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讲故事人可以改变原本故事发生的时间,使故事按照“文本时间”向前发展。

B.由于共同的深层文化原因,《史记》《三国演义》等作品都是按照自然时间来讲述故事的。

C.在农业文明中,四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人形成了守时、顺时的观念。

D.中国叙事作品更重视顺叙,排斥倒叙,是因为顺叙更能为大家接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左传》的叙事艺术为例,具体阐释了其对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影响。

B.文章突破了故事本身的限制,主要从“文本时间”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叙事艺术。

C.文章通过对中西方叙事文学的对比,折射出农业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不同特点。

D.文章先界定基本概念,接着逐层分析,既有事例评述,又有道理推演,深入浅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叙事中有两个时间,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中二者往往是一致的。

B.“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说明那些在精神领域活动的人也懂得守时、顺时的道理。

C.如果采用西方的倒叙方法来讲述,“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也可出现惊心动魄的效果。

D.同样是倒叙手法,西方的叙事作品更追求惊心动魄的效果,中国的叙事作品则不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胡适先生二三事梁实秋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他常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的情形。

徽州是个闭塞的地方。

四面皆山,地瘠民贫,山地多种茶,每逢收茶季节茶商经由水路从金华到杭州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称徽帮,其势力一度不在宁帮之下。

四马路一带就有好几家徽州馆子。

1928年至1929年间,有一天,胡先生特别高兴,请努生、光旦和我到一家徽州馆吃午饭。

上海的徽州馆相当守旧,已经不能和新兴的广东馆、四川馆相比,但是胡先生要我们去尝尝他的家乡风味。

我们一进门,老板一眼望到胡先生,便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笑脸相迎,满口的徽州话,我们一点也听不懂。

等我们扶着栏杆上楼的时候,老板对着后面厨房大吼一声。

我们落座之后,胡先生问我们是否听懂了方才那一声大吼的意义。

我们当然不懂,胡先生说:“他是在喊:‘绩溪老倌,多加油啊!’”原来绩溪是个穷地方,难得吃油大,多加油即是特别优待老乡之意。

果然,那一餐的油不在少。

有两个菜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划水鱼,即红烧青鱼尾,鲜嫩无比,一个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锦炒生面片,非常别致。

缺点是味太咸,油太大。

徽州人聚族而居,胡先生常夸说,姓胡的、姓汪的、姓程的、姓吴的、姓叶的,大概都是徽州的。

努生调侃地说:“胡先生,如果再扩大研究下去,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起源于徽州了。

”相与拊掌大笑。

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

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壶告罄。

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

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节酒会的会员。

胡先生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他说:“不干新郎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高兴,要再喝几杯。

赶快拿酒来。

”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

事实上胡先生从不闹酒。

二十年春,胡先生由沪赴平,道出青岛,我们请他到青岛大学演讲,他下榻万国疗养院。

讲题是《山东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就地取材,实在高明之至,对于齐鲁文化的变迁,儒道思想的递嬗,讲得头头是道,听众无不欢喜。

当晚青大设宴,胡先生赶快从袋里摸出一只大金指环给大家传观,上面刻着“戒酒”二字,是胡太太送给他的。

胡先生交游广,应酬多,几乎天天有人邀饮,家里无需开伙。

徐志摩风趣地说:“我最羡慕我们胡大哥的肠胃,天天酬酢,肠胃居然吃得消!”其实胡先生并不欣赏这交际性的宴会,只是无法拒绝而已。

二十年六月二十一日胡先生写信给我,劝我离开青岛到北大教书,他说:“你来了,我陪你喝十碗好酒!”胡先生不以书法名,但是求他写字的人太多,他也喜欢写。

他做中国公学校长的时候,每星期到吴淞三两次,我每次遇见他都是看到他被学生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密密围绕着。

学生要他写字,学生需要自己备纸和研好的墨。

他未到校之前,桌上已按次序排好一卷一卷的宣纸,一盘一盘的墨汁。

他进屋之后就伸胳膊挽袖子,挥毫落纸如云烟,还要一面和人寒暄,大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势。

胡先生的字如其人,清癯削瘦,而且相当工整,从来不肯作行草,一横一捺都拖得很细很长,好像是伸胳膊伸腿的样子。

不像瘦金体,没有那一份劲逸之气,可是不俗。

胡先生从来不在人背后说人的坏话,而且也不喜欢听人在他面前说别人的坏话。

有一次他听了许多不相干的闲话之后喟然而叹曰:“来说是非者,便是非人!”相反的,人有一善,胡先生辄津津乐道,真是口角春风。

徐志摩给我的一封信里有“胡圣潘仙”一语,是因为胡先生向有“圣人”之称,潘光旦只有一条腿可跻身八仙之列,并不完全是戏谑。

(摘编自《我的朋友胡适之》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胡适先生身为徽州人,常在朋友面前提起徽州,侧面介绍了徽州闭塞、地瘠民贫的特点,为后文写绩溪的贫穷埋下伏笔。

B文章将徽州馆与新兴的广东馆、四川馆进行对比,写出了徽州馆虽然守旧,但服务热情周到、菜肴鲜嫩别致的特点。

C.胡适先生从不闹酒,但在朋友的婚礼上,作为证婚人,他又坚持添酒,还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这让读者看到了别样的胡适。

D.胡适先生做中国公学校长的时候,虽然每星期到吴淞的次数并不是很多,但是因为喜欢书法,他还是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

5. 文中说“胡适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他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说明。

(5分)6. 文中胡适先生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52分)(一)课内文言(本题共6小题,18分)7.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C.因.循守旧D.余因.得遍观群书8.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臣愿得谒.(拜会,前往)之旦暮..渡易水(早晚)若不阙.秦(侵损)B. 荆轲废.(残废)以试人,血濡.缕(浸渍)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C. 秦之遇.将军(对待)太子迟.之(认为……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掷击)D. 持千金之资币.物(礼品)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受)比.诸侯之列(并列、排在)9.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 夫晋,何厌之有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10.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 )A.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群臣怪.之B. 使使以闻.大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 既东封.郑函.封之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其人居远.未来1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 词依字数多少来划分,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