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销策略 互联网金融

营销策略 互联网金融

阿里金融从何而来,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到底要推动它变成怎样一个梦工厂?支付、融资、保险、担保、理财无所不包?还是做成一个覆盖银行、保险、券商、基金、小贷公司等所有金融机构的巨型数据和信用平台?互联网圈对阿里金融的模式兴致盎然,京东商城和苏宁先后宣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进军供应链金融,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宣布数据金融是未来十年三大重点方向之一;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也表示,除了第三方支付以及与马云、马明哲合作成立的保险公司,腾讯还将申请更多的金融牌照,扩大金融版图。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阿里金融事业部总裁胡晓明——而经过几年思考,阿里金融要做的是互联网金融,而非金融互联网。

阿里金融的浮出市井,2007年,胡晓明牵头组建了一支不到10个人的团队,和中国建设银行合作为阿里巴巴B2B商家提供贷款。

阿里巴巴向银行提供自己平台的企业信息,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办公地点设在阿里巴巴B2B所在的滨江园区。

合作持续了大约4年,后来双方渐行渐远,2011年4月彻底分道扬镳,合作已经全部停止。

阿里巴巴和建行合作破裂的个中缘由已经说不清楚。

但一个有趣的结果是,分手前后的2010年和2011年,阿里巴巴分别在浙江杭州和重庆注册了两家资本金分别为6亿元和10亿元的小额贷款公司,并向其平台上的商家发放贷款。

建设银行则做起了电商,其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商务”2012年6月上线,截至2012年底,总销售额达到35亿元。

与银行的合作停止后,阿里金融正式进入小额贷款领域,做得风生水起。

他们利用阿里巴巴B2B、淘宝网、支付宝等平台上积累的客户信用和行为数据,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开发出了新的微贷技术,宣称自己以互联网的思维让小微企业的信用真正具备价值。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总是会同时打开一扇窗。

阿里金融公关负责人王彤表示,刚开始阿里金融的贷款业务主要针对B2B平台上的诚信通用户,后来又开通了针对淘宝商家的淘宝贷款。

但是做着做着,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B2B平台很不容易做,但淘宝贷款怎么做怎么有。

”王彤说,关键在于阿里金融对淘宝商家是真了解,淘宝商家的进货、销售、支付清算、物流等等都在阿里内部形成了一个完整闭环,阿里拥有这些商家的全部数据,而B2B的商家在阿里平台上的数据有限,阿里对这些商家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并不比银行对企业的了解更多。

阿里金融盘点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4月阿里巴巴在浙江成立小贷公司到2012年底,阿里金融累计为超过20万家客户提供了融资服务,累计贷款总额超过500亿元,其中淘宝和天猫上的卖家占多数。

1亿元贷款,36分钟被上万商家抢完,这个数字可以说明淘宝贷款的潜力。

去年10月18日,淘宝贷款搞了个叫“中国好资金”的活动,针对淘宝信用贷款卖家和天猫信用贷款卖家,当天上午11点11分开始推出1亿元资金75折利率,36分钟,1亿元贷款被全部抢完,最高一笔贷款还不到6万元。

在胡晓明看来,这种火爆,完全是由于用互联网做金融带来的巨大能量。

阿里金融做的是互联网金融。

这似乎是句废话,地球人都知道。

但对阿里金融,明确这一点并不水到渠成。

“过去两年,一直有人问我,阿里金融做的到底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

”胡晓明说,“我想了很长时间,终于想清楚了,阿里金融做的是互联网金融,不是金融互联网。

”他在今年2月22日的阿里金融年会上对台下的300名员工说,阿里金融重视互联网和金融的思想融合,但互联网是更重要的。

中国不需要再多一家银行,胡晓明说,缺少的是用互联网思维和精神再造金融,如果只是把银行或者保险公司的产品搬到网上,不叫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开放、分享、透明。

阿里做的不只是数据分析和挖掘,马云在接受《与卓越同行》的吴小莉采访时说,那还是相当于拿冲锋枪当棍子使,数据时代的核心不是分析数据,而是分享数据,分享得越多越值钱。

胡晓明宣布,今年6月,阿里金融的信贷平台将向所有的金融机构开放,做成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通过大数据、阿里云的开放数据处理服务(Open Data Processing Service,ODPS)、云计算技术,让所有愿意的金融机构都能够接入阿里金融的平台,共同管理风险。

胡晓明说,核心在于,阿里金融已经掌握了超越传统银行的风险控制技术。

“这个思路就对了。

”德鸿资产合伙人陈宇说,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风险控制可能会缺少一块数据,阿里金融在这方面可以成为银行的中介和平台。

陈宇曾实地参观阿里金融,他认为阿里金融未来应该成为平台和中间商的角色,为银行提供配套服务,帮助银行向阿里平台上的商家提供贷款,尤其是在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关注小微企业贷款,但是却缺乏相应的信息积累的情况下。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春天已经来到。

”胡晓明认为,从2010年阿里的小贷公司成立第一天起,他就提出创立小贷公司的目的就是让它走向灭亡。

“小贷只是过程,阿里金融真正希望做的,是用数据为网商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用互联网的精神和技术,做更多好玩的产品。

”阿里金融要服务的,是草根客户群。

无论是马云很早之前就说过的,要让小微企业的信用具备价值,或者是他最近两年频频提起的“小而美”,以及阿里未来三年规划的“双百万战略”——在淘宝平台上打造出100万个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的店家,针对的对象都是草根卖家和小微企业。

今年4月,阿里金融还将推出一项针对客户的服务,就是被称为“虚拟信用卡”的信用支付,通过与银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1元-5000元不等的授信,银行提供资金,阿里金融则为消费者向银行提供担保。

为此,2012年阿里在重庆注册了一家资本金3亿元的担保公司。

阿里金融提供的数据称,2012年,支付宝通过手机银行完成支付的成功率是38%,如果考虑到有一些客户因为担心支付不成功所以连创建交易都不敢,实际的支付成功率还要更低。

“我们没考虑要赚多少钱,只是希望让移动支付变得更快捷,结合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应用,让O2O(Online to Offline)更简便。

”这符合马云在今年阿里金融团队年会上所说的阿里金融业务要回归本质,即解决贸易和生活过程中的问题。

信用支付将允许用户在消费时直接用支付宝中的信用额度付费。

这项功能只能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客户端上使用。

胡晓明在和媒体的沟通中说,PC(支付)不需要阿里金融提供服务,因为银行已经在提供很好的服务。

但在手机上,需要阿里金融和银行一起合作,为更多的手机互联的客户去提供这样的服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无论“小而美”还是服务草根用户,听起来很美,真做起来,并不那么美。

对阿里金融意味着,如果用和银行服务大企业同样的速度和成本服务草根企业,结果只有一个——亏钱,破产。

想要赚钱,阿里金融只有一条路,批量放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阿里金融的高效率和低成本。

如果把阿里金融比作一个批量服务的金融工厂,那么数据就是这间工厂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甚至连负责支付宝的彭蕾都承认,在数据挖掘等方面,阿里金融已经走在了支付宝前面。

在胡晓明看来,阿里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是其所拥有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

“数据是第一生产力”,胡晓明说。

比较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构成,我们会发现阿里金融完全不一样的结构,在阿里金融现有300多名员工里,有超过100人是IT技术开发人员,还有接近100人是数据分析师,剩下才是传统银行里有的客户经理、财务等岗位。

阿里金融每个客户经理服务的客户数量是传统商业银行的15倍,平均每个客户经理每年能够服务300家企业。

胡厂长的目标,是把这个数字继续提高到3000家,也就是说,不考虑企业规模,与银行的同行们相比,阿里金融的客户经理必须在同样的时间里,为数量为前者150倍的客户放款,而且要保证这些客户几乎都不会赖账。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全球性的问题,只有通过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才有可能解决。

”胡晓明说,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和思想,加上西方的管理理念,形成的风险管理能力,构成了阿里金融最核心的能力,在这方面,阿里金融相对于传统银行已经实现了质的超越。

阿里金融的贷款主要分成两类:阿里贷款和淘宝贷款,前者针对阿里巴巴B2B平台上的商家,后者针对淘宝网和天猫上的商家。

所有的贷款都是订单贷款或者信用贷款,也就是说不像银行那样需要房产或者其他的抵押品。

除了部分商家阿里金融会派人采用视频调研加实地考察之外,大多数时候都是客户在线申请,阿里金融通过调用客户在阿里平台上的各种数据,建立各种各样的评分卡,决定是否放贷。

阿里金融有时候甚至会考虑客户的手机号究竟是139还是186、客户的朋友圈情况,甚至包括性别,根据阿里金融开发的信用支付产品数据模型计算,潜在的获批女性用户比男性用户更容易获得信用额度。

胡晓明说,阿里金融的风险控制模型中包含的客户数据种类繁多,包括客户在阿里平台上的认证信息、什么时间和谁做了生意、产品库存、订单数量、销量和交易流水的变化,以及客户被收藏、评价、投诉的情况等等。

阿里金融的年化利率是18%,但由于用互联网方式放款,允许客户随借随还,按天计息,日利率通常是万分之五或六。

阿里金融提供的数据称,2012年全年,通过他们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实际付出的平均成本是6.7%。

放款之后,阿里金融会通过支付宝等渠道监控现金流,避免客户违约。

即便发生坏账,阿里金融经过各种催收之后,还有最终极的一招:清除客户在阿里平台上的账号和店铺。

这些客户筛选和贷后管理措施,帮助阿里金融在批量放贷的同时,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在1%以下。

阿里金融发现了互联网企业独有的、金融机构不能全盘复制的价值。

这正是马云反复讲的,阿里金融要让用户的信用变成财富。

而胡晓明希望利用大数据批量放贷,把阿里金融打造成一个可以流水线工作的现代金融服务工厂。

阿里金融公布的数据称,凭借不到100名客户经理,累计贷款总额超过500亿元,不良率不到1%,2012年其日均放款1万笔。

而国内商业银行中微小企业贷款做得最成功的包商银行,2012年月均放款1.1万笔,但包商银行投入的是1300名专业信贷员。

包商银行从2005年开始做额度在3000元到100万元的微小企业贷款,到2012年6月末,累计发放微小企业贷款20.9万笔,金额326亿元,不良率0.89%。

截至2012年6月末,全国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是2.4%。

什么是大数据?陈宇谈论阿里金融用大数据批量放贷的效果时反问。

他并不十分看好胡晓明的尝试,“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做定量化标准放贷模型的尝试一直就有,但是目前为止,还找不到特别成功的模型。

”陈宇在一篇评论阿里金融的文章中说。

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2011年和2012年,支付宝在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份额一直保持在46%以上。

艾瑞咨询的数据则显示,2012年,支付宝大约占了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的三成。

但贷帮创始人尹飞认为,陈宇的观点有些过于保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