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SCL-90及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SCL-90及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

收稿日期:2005-04-21作者简介:张 静,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SCL-90及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

张 静,李 强(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对网络成瘾现象和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共有514名黑龙江省某大学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439人,女生75人,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SCL-90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占18109%,其中,男女比例差异显著;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大学生非网络成瘾者;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艾森克各项人格特征平均分普遍高于非网络成瘾者。网络成瘾大学生的SCL-90的10项因子分与艾森克E量表呈负相关;与N、P量表呈正相关;且在躯体化、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项上正相关显著。关键词:网络成瘾;网络心理学;网络依赖性;相关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5)07-0070-03

在电脑网络飞速发展的21世纪,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心理问题。许多人整日沉迷在网络精彩纷呈的世界里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在现实和虚拟中矛盾彷徨,人称/网痴0,医学上称为/网瘾综合征0(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112。其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122。典型表现是:上网时精神兴奋,心潮澎湃,欲罢不能,时间失控;沉溺于网上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忽视与社会的交往、与家人的沟通,甚至对上网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以致不能分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钱铭怡教授在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中指出132,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在被试者中占到614%,这说明大学生正在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本研究以黑龙江某重点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被试,采取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网络爱好者进行团体调查,试图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一、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黑龙江某重点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通过访谈及平时观察,提出理论架设,再以班级为单位采取定向发放问卷的方式对网络爱好者进行团体施测。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87份,最终有效问卷为514份,有效回收率为8516%。其中,男生439人,女生75人,年龄17~25岁。21研究工具本文采取了国际上比较权威和常用的艾森克人格量表和SCL-90自评量表,来监测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其中SCL-90自评量表共有90道题,实行1(没有症状)到5(极严重)级评分制;艾森克人格量表采用陈仲庚教授修订的85道题的成人式量表。31研究方法由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网络爱好者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在此基础之上确定调查对象,并统一发放问卷,集中填写收回。测试严格按照测量手册规定的程序进行,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所有资料采用SPSS11版本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11SCL-90结果SCL-90量表90个项目概括为10个因子: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即睡眠、饮食障碍)。(1)网络成瘾量表得分评定情况。在514名被试学生中,女大学生网络使用者人数为75人,占总测试人数的1416%,男大学生网络使用者人数为439人,占总测试人数的8514%。根据5大学生网络成瘾鉴别量表6,在10个项目中做出5个或5个以上肯定答案者即为网络成瘾学生,即/IAD0

2005年第7期总第135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HeilongjiangResearchesonHigherEducation No.72005serial.No.135组,简称1组,余下的学生为非网络成瘾组,即非/IAD0组,简称0组。本测试共有93名网络成瘾学生,占总测试人数的18109%。其中女生31人,占测量总人数的6%,男生62人,占测量总人数的12106%,性别差异显著。(2)/IAD0组与非/IAD0组、全国常模在SCL-90上的结果比较。经T检验,/IAD0组成员的SCL-90各项因子平均分均高于非/IAD0组成员和全国常模。且/IAD0组与非/IAD0组的SCL-90结果差异显著,见表1。表1 网瘾学生与非网瘾学生常模SCL-90各因子比较(x?s)

分组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网瘾组1(n=93)2121?01872154?01792152?01902147?01912134?01922148?01942128?01912145?01952136?01872143?0195

非网瘾组0(n=421)1148?01581190?01691179?01661168?01671161?01651165?01681144?571162?01641161?01631162?0163

常 模(n=1388)1137?01481162?01581165?01611150?01591139?01431146?01551126?01411143?01571129?01421129?0141

(3)性别不同的/IAD0组学生在SCL-90因子上的结果比较。统计结果显示,/IAD0组学生中,女生的SCL-90各项因子平均分均高于男性。经独立样本T检验,除偏执因子分上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项因子得分差异显著;非/IAD0学生在此项的得分中男女差异不显著,见表2。

表2 性别不同的/IAD0学生SCL-90各因子比较分组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女生1(n=31)2169?01892192?01763107?01802194?802185?01922197?01842174?01782185?01892178?01832182?0196

男生2(n=62)1197?01762136?01752124?01822124?01872109?01812123?01892104?01882126?01922116?01842123?0189

T检验差异性p010000101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5010101000

21艾森克结果艾森克量表分为四个项目,分别为:E代表内外项,N代表神经,P代表精神质,L代表掩饰性。表3 网瘾学生与非网瘾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比较维度IAD组非IAD组pE5011?813249197?1013401902>0105N53186?914349114?9154<0005P56152?813448155?10114<0005L46114?914350185?9193<0005 (1)/IAD0组与非/IAD0组在艾森克人格特征上的比较。通过T分比较,可以看出/IAD0组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的平均分普遍高于非/IAD0组平均分。/IAD0组与非/IAD0组在E项,即内外项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而其他三项差异显著。进一步比较显示,非/IAD0组得分和常模的差异不显著,/IAD0组得分和常模差异显著。表4 网瘾学生的网络依赖性和艾森克人格特征相关E内外项N神经质P精神质L掩饰性网络依赖性010720109501075-01021

(2)/IAD0组学生的网络依赖性和艾森克人格特征的相关。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网络成瘾学生的网络依赖性和E、P、N三项呈正相关,而和L项呈负相关。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和SCL-90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网络成瘾大学生的SCL-90的10项因子分与艾森克E量表呈负相关;与N量表呈正相关;与P量表呈正相关,且在躯体化、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项上正相关显著。表5 网络成瘾学生的EPQ与SCL-90测查结果相关

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E-01081-0111-01173-01176-01103-01146-01084-0122-01066-01124N0111301081010790112401073010690108101042010870105P01332*0117701237*01221*01251*01238*01321*01301**0119301277** 注:*代表p30105**代表p301001

三、讨论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网络成瘾者为93人,占总人数的18109%,此比例高于国内同类研究112。原因可能是有两个方面:第一,本研究是在半结构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网络成瘾学生或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定向发放问卷,调查对象是确定的,故比例较高。第二,5大学生网络成瘾鉴别量表6不够精确。此量表是采用JaneBost和KathySherer(1997)年编制的网络依赖自测题122,并根据研究背景和对象对试题的内容和措辞进行了改动和修饰,可能存在差误之处。网络成瘾者中男女比例差异显著,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沉溺于互联网,这与以往研究相符152,这种现象与男女的个性心理差异有关。7016%的被试在成瘾测试中做了至少1到4

71大学生网络成瘾者SCL-90及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个肯定答案,这部分人虽然没有达到网络成瘾的地步,但至少在一个或多个方面感受到了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这部分人数之众再次提醒我们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对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11SCL-90结果显示(1)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表一显示网络成瘾学生的SCL-90的10项因子平均得分均高于非网瘾学生和全国常模,说明/网瘾综合症0已经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据一项对117万名上网者的调查显示,10%左右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躯体和心理不适感。专家解释说,躯体方面患者沉溺于网上活动时非常兴奋,能量过度释放,以致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在停止上网时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等状况。上网时长时间不动,下肢血液回流不畅,也容易引发疾病。在心理方面患者为了上网,置工作、学习于不顾,为了得到金钱而撒谎、违法,丧失人格和自尊,造成人格或品行障碍,可引起孤独和抑郁,造成对朋友和家庭的冷淡,亦可引起盗窃、攻击行为等。(2)/IAD0组学生中,女生的SCL-90各项因子平均分均高于男性,这与常理的推断相符。女生因为生理、心理因素的特征,对刺激反映比较敏感,长时间上网,导致现实和虚拟的冲突和矛盾,心理上困惑和焦虑表现得尤为激烈,现实中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比较低。事实上,一些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感比较脆弱,在较大的压力面前就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3)网络依赖性越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本研究中,在5大学生网络成瘾鉴别量表6中得分越高,在现实中表现出对网络的依赖性就越强。网络依赖作为一种依赖,和药物依赖相似,总是相应地伴随着生理上的症状,比如强迫症状、戒断反应等。因此,网络依赖或多或少都会对网络使用者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发现,网络依赖存在着明显的愉悦感趋向性,即在线社会支持越高,在线孤独感越低,网络依赖性越强;离线社会支持越低,离线孤独感和抑郁感越高,则网络依赖性越强。所以,网络使用者应注意/度0的问题,避免形成网络依赖。21艾森克人格特征结果显示(1)网络成瘾学生的人格特征呈现不同程度的缺陷。/IAD0组学生的埃森克人格特征的各项平均分普遍高于非/IAD0组平均分和常模,说明网络成瘾学生的人格不如非网瘾学生和常模群体健全。/IAD0组与非/IAD0组在内外项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表明网络在此项上没有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人格特征。大学生/网瘾0者与非/网瘾0者的人格特征在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掩饰性上差异显著,说明大学生/网瘾0者可能受上网时间、上网环境、网络暴力内容影响较大,出现情绪易波动、孤独感较强的特征。进而有报道分析,长期在拥挤、空气不流通的网吧上网,容易使人肾上激素分泌增多,出现暴躁、易激怒的心理。另外,长期上网,与现实人际关系脱离,必然产生孤独感。大学生/网瘾0者与非/网瘾0者的人格特征在掩饰性维度上差异显著。大学生/网瘾0者的掩饰性较弱,非/网瘾0者的掩饰较强,说明/网瘾0者更尊重客观实际,做事比较实际、古板、倔强。事实上,网络成瘾和大学生的人格缺陷的因果关系需要纵向研究,而本文属于横断研究,无法就此问题做出结论,需进一步讨论。(2)大学生网瘾者的网络依赖性和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和掩饰性呈负相关。依据此结果,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性越强,大学生就越外向,好交际一项和现实不太相符,需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对网络依赖越强,情绪越不稳定,容易激动,过分担心和焦虑,比较倔强,这和现实符合程度较大。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性和掩饰性呈负相关,说明网络依赖越强,网络成瘾者的掩饰性越弱,支持了以上的结论。(3)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相关分析。SCL-90的10个因子分与E量表呈负相关,说明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性格越内向,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这与现实中的情况基本相符;SCL-90各因子与N量表呈正相关,即网络成瘾学生的情绪越不稳定,对现实状况越焦虑、担忧,则以上项目得分越高,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就越大;SCL-90各因子与P量表呈正相关,说明网络成瘾学生的/精神质0越明显,以上项目的得分越高。另外,躯体化、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项上与P量表正相关显著,说明网络成瘾学生的内在孤独感越强、环境适应性越差、情感投入越少,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表现出越明显的健康问题,如身体不适、失眠、过分担忧、人际敏感等,这应引起高校工作者的重视。总之,大学生网瘾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和人格缺陷,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对家庭、社会、个人带来终身的遗憾。所以解决大学生上网成瘾问题,是我国高教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