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目 录
文本 ................................................. 3
第一章 总 则 ........................................ 3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 6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 8
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9
第五章 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 24
第六章 中心城区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29
第七章 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 31
第八章 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 31
第九章 中心城区产业用地布局规划 .................... 41
第十章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规划 .......... 44
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 49
第十二章 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 53
第十三章 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 55
第十四章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57 目录
2 第十五章 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 61
第十六章 城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 67
第十七章 中心城区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 71
第十八章 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 .............. 76
第十九章 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 77
第二十章 城市远景规划构想 ........................... 78
第二十一章 规划实施策略与机制 ....................... 81
附表: .............................................. 85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3 文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1996年国务院批准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在指导昆明城市各项建设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昆明城镇化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为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协调滇池环境保护以及行政区划调整等问题,根据2006年11月《关于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6]315号)和《关于调整完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有关意见的函》(建办规函[2013]189号),特编制《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
第2条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更加注重四化同步、统筹城乡;更加注重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更加注重传承文化、延续文脉,努力走出一条昆明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3条 规划修编的重点
1、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对昆明的定位要求,结合昆明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城市性质和职能。
2、依据昆明发展实际情况,结合昆明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支撑条件,科学合理制定城市规模,引导人口的有序迁移和适度聚集。
3、突出滇池水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社会、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4、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空间管制体系,寻求适合昆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4 5、强化城市交通规划,构建现代交通系统。建立高效通畅的城市对外交通枢纽,优化城市内部路网结构,形成发达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6、重视城市特色风貌的展现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人文城市。
7、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
第4条 规划的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0、《关于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6]315号)
11、《关于调整完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有关意见的函》(建办规函[2013]189号)
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04)
13、《关于规范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上报成果的规定》(暂行)(建规[2013]127号)
1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
15、《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
16、《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2006—2030)》
17、《长江流域防洪规划(2008—2025)》
18、《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
19、《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5 20、《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20)》
21、《滇中城市群规划(2009—2030)》
22、《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3、《昆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4、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5条 规划区范围
1、市 域
市域面积21011平方公里。含昆明市的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东川区、呈贡县(区)、嵩明县、宜良县、晋宁县、富民县、禄劝县、寻甸县、石林县、安宁市。
2、城市规划区
包括以滇池流域为核心的昆明市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区和呈贡区全部行政辖区范围以及滇池流域所涉及到的晋宁县六个乡镇(昆阳镇、晋城镇、宝峰镇、新街乡、上蒜乡、六街乡)嵩明县两个乡镇(滇源镇、阿子营乡)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4060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
含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的全部行政辖区范围;西山区的主城二环路以内地区和福海、前卫、马街、碧鸡四个街道办事处;呈贡区的乌龙、洛羊、龙城、斗南、吴家营、雨花、大渔、马金铺八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为1722平方公里(含滇池草海水域10.7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主城区、呈贡新区和空港经济区构成,其中: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滇池旅游度假区的城市连片建设区为主城区范围;呈贡区的乌龙、洛羊、龙城、斗南、吴家营、雨花、大渔七个街道办事处为呈贡新区范围;昆明国际机场所在地的大板桥镇为空港经济区范围。
第6条 规划期限为2011年-2020年
规划近期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6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7条 城市发展总目标
将昆明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门户城市和重要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信息枢纽,使昆明成为融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宜居城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休闲旅游度假业,强化科技创新、商贸物流、金融、信息、文化和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面向东南亚和南亚、服务中国广阔腹地的西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作用;形成城乡统筹、产城融合、节约集约的多层次城乡发展空间格局。
第8条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1、加快建设外接东南亚、南亚,内连中国西南及东中部腹地的综合交通体系、能源管网、物流通道和通信设施,构筑与对外对内双向开放发展相适应的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2、优化城市空间发展格局。逐步改变目前单中心城市的空间格局,形成有机联系的组团空间结构。主城有机疏解,强化呈贡新区和空港经济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和城市人口的聚集。
3、塑造特色鲜明的优良人居环境。发挥昆明气候四季如春、历史文化丰富多彩、高原湖泊景色壮美等独特优势,建设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现代与历史相互协调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
4、注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体现昆明历史文化的城市特色风貌和建筑风格。在实施旧城改造过程中,应深入挖掘、保护历史文化遗存,逐步恢复老城传统空间格局。
第9条 经济发展策略
1、在对外经贸合作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改革开放的先导作用,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合作。
2、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达到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
7 长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000元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额占生产总值比重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25%以上。
3、建设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依托国际大通道,优化产业布局,改造升级传统工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昆明打造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加工贸易基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基地、光电子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谨慎发展重化工业。
第10条 社会发展策略
1、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市域总人口控制在850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其他各类教育,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2、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至2020年,市域城镇化率达到73%左右。
3、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让全市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健全城乡医疗服务设施体系,切实解决昆明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实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4、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搭建国际文化引进来和中华文化走出去平台;推进各层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文物保护单位、大型遗址的保护管理,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和激励机制;加大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5、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第11条 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1、制定严格的空间管制措施。划定禁止建设和限制建设地区,有效保护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区,积极进行绿化隔离地区、生态廊道、城市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