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
有的放矢。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学生分为优秀、中等、基础三个
学习小组。同时对学生说,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
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任何级小组的学习。
(2) 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
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个潜在水平转化为新
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
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
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3) 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顿悟能力进行分层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
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
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
(4) 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分层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
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
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 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
对优秀、中等、基础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
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每个组是必须掌握的,
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
充分考虑。
3. 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有点像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安排在不同的教室上
课,因此,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
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堂上睡觉的现象。
4. 分层作业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在对学生实施分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基础组作业:强
调基础,适当的中档题;中等组作业:强调基础,突破重点涉及难点;优秀组作业:突破重
难点,提炼数学思维。
5. 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的办法是,课外直接
对优秀组的同学进行辅导,中等组的同学由优秀组的同学进行辅导,基础组的同学由中等组
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
6. 分层测验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我自从采用分层教学后,对学
生的测验采用优秀、中等、基础三套不同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
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测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自己选择不同
的试卷,即基础组的同学可以选择中等组的试卷,同样,中等组的同学也可以选择优秀组的
试卷。每次测验后,各个组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降到下一个
小组。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二、 几点思考
分层教学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
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践证明,对学生分层教学,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教
师适当调整教学节奏、授课重点及难点,既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探索
精神和独创之见,又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