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也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
来,学前教育已经和传统的幼儿园有质的区别。不再是哄小孩为主,而是将开发
幼儿智力,培养良好习惯作为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从教育者抓起,
因此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是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的高校都
有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也有更加深远的目标,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一、新时代对学前教育的要求
(一)传统学前教育的误区
学前教育这个概念的提出,还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传统中对教育的划
分是启蒙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直至高等教育。启蒙教育一般都是五周岁
左右开始,之前的阶段被当做“懵懂”而被忽视。后来,城市都有幼儿园,孩子一
周岁后被送去幼儿园,这个时候也没被当做学前教育对待,有些幼儿园教师没有
专业技能,以带孩子为主,只能教孩子一些简单的手工,会简单的生活自理。那
时候的幼儿园老师不要求有专业素质,只要性格和蔼,能够耐心地照顾孩子就令
人满意。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也懂得互相帮助,
有较强的与人相处能力。但在智力开发,潜力发现上有所欠缺。

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们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有的甚至
从胎教开始,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这样一来,学前教育概念也被隆重推出,
于是大量的私立幼儿园出现,有双语幼儿园,还有各种培养幼儿专长的幼儿园,
如音乐、舞蹈、美术之类。一些私营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天才”观,在幼儿园
实行小学化教学。

但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这样的方式严重违
背了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要求,这样的早期开发严重挫伤幼儿的身心发展。除
了极少数具有天赋的孩子在专业上有所成就之外,大多数人不仅没有学到专业知
识,反而对繁重的学习产生了厌倦,这种情况到进入初中后就会显现出来。

(二)学前教育教师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学前教育,不仅在教学目标上还存在着误区,从不重视到矫枉过正。
在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方面,也同样存在着误区。

我国上世纪的幼儿教师,主要任务就是“带孩子”,被称作保育员,除了少数
专职人员之外,大多数人的文化、专业知识都不高。到了上世纪末,学前教育开
始受重视,才开始大量培养专业人才,但在大学扩招时期,学前教育专业一直被
当成“带孩子”“哄孩子”的,很多人不愿意就读。因此一些学前教育专业只能降低
招生门槛,招收初中毕业生就读,并且对这些学生要求不严。一些不怎么爱学习
的初中毕业生就成为了学前教育的专业人才。
这些学生大多数是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孩,连自己生活尚且难于自理,又没有
过去那种传统家庭中的氛围熏陶,缺少责任感。因此很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后,由
于性情急躁,不懂得爱护幼儿,常出现虐待儿童现象,从前几年的温岭虐童中的
拎耳朵、扔垃圾桶,到后来的扇耳光,用针扎手。尽管社会反映强烈,对虐童教
师处罚也严厉,但虐童事件每年都会发生,这就不仅仅是个别人的原因,而是一
种社会原因造成的普遍现象,其根源,不仅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素质有关,还
牵涉到待遇问题、家长问题。

目前,很多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目标、意义并不清楚,大多抱着个人主观意见,
认为幼儿在幼儿园就应该学很多知识,也不管自己的孩子能力如何。这样也无形
中给幼儿教师增加了心理压力,很多老师身兼数职,既要管理幼儿的日常生活,
又要负责教育工作。加上幼儿不懂事,一个问题要反复地指导,这样一些教师不
堪心理重负,采取极端行为。

因此,重视学前教育,首先要培养一批合格的人才,才能更好地达到目标。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过去,我国的幼师都是中等职校培养,随着社会的需要,目前,我国很多高
校都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起点从原来的初中毕业生上升为高中毕业生,
在培养方式上也有所改进。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类型
传统的学前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培养幼儿教师,
行政管理人员为主。现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模式上,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
展,培养的专业人才有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音乐教师,还有可以为学前相
关机构服务的育婴师、幼儿营养师、亲子教师;以及从事幼儿媒体传播相关的幼
儿主持、幼儿统觉感官师等。

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学前教育要本着科学的原则,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
发展来进行教育,而这种教育不是幼儿园方面的,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因此从孩
子婴儿期开始,家长就要在育婴师和幼儿营养师的指导下,对幼儿进行早期智力
开发,这样才能和幼儿园教育衔接。

(二)以就业为目标的专业课程设置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都本着以培养
合格人才为主要目标。设置的课程包括基本素质与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和职业技
能几个方面。

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个人修养,职业道德和健
康的心理。在能力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会一定的外语,只有具
备这些,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善待幼儿,不会因为自己心理不健康而来虐待幼儿。
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在工作中继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

专业知识课程方面,幼儿教师首先要掌握幼儿心理学,懂得幼儿心理发展规
律,还要懂得幼儿成长中的身体发育规律,能够做好幼儿常见病的防护处理。在
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特征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
力,要努力创设适应幼儿成长、生活、游戏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
境中健康成长。而不是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来强迫幼儿服从自己,影响幼儿的
心理健康。

职业技能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多种技能,除了专业之外,还要
具备一定的音乐修养,绘画技能,手工制作,因为幼儿教学没有固定的课程,全
靠教师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慢慢引导学生。因此每个幼儿教师,都要擅长乐器
演奏、画画,以及唱歌跳舞,还要善于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创作,像编排舞蹈、设
计手工制作。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
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式,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抓。
第一,在招生中把好质量关。因为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会对以后的学习
产生深远影响。幼儿教师在教学中的形象非常重要,因此在招收学生时,首先要
注重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只有那些具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学生才可以胜任,不
能盲目地为了满足招生人数而降低要求。

第二,在教学中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还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实践
来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定期地让学生去幼儿园进行实习,在生活中来感悟
幼儿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补充专业知识。这种实践和实习不同,不能安排在最
后一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发现不足也没有机会弥补。应该在学习的第二年,就要
在教学中安排实践课,让学生亲自参与幼儿教学,从中感悟幼儿特点,以便在后
来的学习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更加完善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