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分析 【摘要】回顾近几年来临床联合用药实例具有增效和减毒两个方面说明其具有明显优势 中西药联合应用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缩短疗程减轻副作用 中西药配伍规律的研究和应用需要现代化技术与临床相结合从而建立一个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创制现代化的药物应用平台。为了提高治病效果 ,中药和西药联合应用 ,合理用药,已经成为我国临床治疗的重要和普遍的手段。然而 ,中、西药不能达到合理配伍 ,不仅造成药物浪费 ,而且可能加重毒副反应,降低药物效果 ,甚至酿成严重的医疗事故。因此 ,只有熟悉中西药药理知识 ,中西药配伍禁忌,采取辨证论治的中西医联合应用的基本原则 ,才能真正解决中西药联合应用的难题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提高医疗水平。 关键词:联合用药,合理用药,配伍禁忌 1引言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可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其效果已得到医学界的普遍认可。但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十分复杂,若配伍不当,则会降低药效,甚至引起毒性反应。合理的配伍,有益于疾病的治疗,而不合理的配伍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后果,这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注意。 2中西药的配伍现状 近年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法被广泛用于临床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受到临床医护人员和广大患者的欢迎 传统医药本身的配伍与实用是建立在中医的诊疗理论基础上要求医者在对患者辨病辨证的根本基础上进行的在症候的转归 发展过程不断地对病症加以判断和对药物加减从而达到调节人体祛病扶正的目的 而西药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先进的医疗技术分子技术纳米技术相继发展使临床药物治疗效果得到了提高最后达到恢复健康之目的将两种模式合二为一在中西医理论指导下将中西药联合应用 就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标本兼治 2.1应用范围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及肿瘤等临床各科 其中以内科较多包括心血管病消化系统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等外科涉及急腹症疮肿等 2.2试剂及方法 中西药联合应用时有两个特点 一是多以成药为用二是多以自制为主 涉及剂型广泛 如丸散片剂颗粒剂汤剂口服液气雾剂注射剂等
2.2.1给药途径 消化道口服鼻饲肛滴灌肠等外用皮肤黏膜敷药药浴等呼吸道给药吸药物的香气气雾等血管给药静脉注射动脉注射 极少等皮下和肌肉给药穴位给药如当归注射液加维生素 治面瘫等
2.2.2配伍方式 合方同用即中西药同处方同途径异方同用即指虽将某个或某些中药与某种或几种西药同用但却不在一个方中 给药途径或相同或不相同 2.2.3中西药联用临床实例 (1)增效:指增强或延长原有疗效 西药大多数成分单一 针对性强 药效迅速 中药大多成分复杂 疗效稳定持久 两者合理结合不但能显现各自的优越性而且能标本兼顾增强疗效 鱼腥草七叶一枝花桔梗法半夏罂粟壳等与氨茶碱苯海拉明联用能增强止咳平喘之效 银花与青霉素联用 能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增强青霉素的作用 黄连黄柏与四环素呋喃唑酮磺胺米同用治痢疾及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 麻黄与青霉素联用 治疗细菌性肺炎有协同增效作用 蒲公英苦参鱼腥草等与 联用可使抗细菌的药力增强治扁桃体炎气管炎效果佳 与黄连联用抗菌作用至少能增强8倍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氯霉素联用可增强其治疗百日咳的作用 (2)减毒:人们在接受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受到其各种毒副作用的损害这在西药尤为突出 中西药联合应用往往能克服这一缺点使药物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目前临床主要用于减轻激素的反馈抑制作用 防治撤停激素后的反跳现象 防治化疗的毒副作用 防止一些药物在服用时产生胃肠道或神经系统的副作用灵芝云芝鸡血藤刺五加人参生黄芪女贞子等分别与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等抗癌药联用均能缓解或消除因使用后者所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小柴胡汤人参汤与丝裂霉素 同用能减轻丝裂霉素 对机体的副作用 甘草与链霉素联用黄精与链霉素联用均能减轻链霉素对第8对脑神经等的损害 雷公藤及其总苷有抑制骨髓等副作用若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用副作用即可减轻有人用这种办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不但疗效很好副作用也降低含麻黄类平喘药与巴比妥类西药联合使用可减轻前者能导致中枢神经兴奋的副作用 3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
3.1.1不合理配伍降低疗效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异烟肼、利福平等不宜与石膏、瓦楞子、石决明、龙骨、牡蛎等组成的制剂;牛黄解毒丸、止咳定喘丸、龙牡壮骨冲剂等配伍服用 ,以免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或络合物而影响疗效 ,使药效降低 。丹参及含丹参成分的中成药不宜与西药胃舒平同用 ,因丹参片中的主要成份丹参酮、丹参酚与胃舒平中的氢氧化铝生成络合物而不被胃肠吸收 ,可使疗效降低。丹参注射液也不能与 VC 针剂混合注射 ,因两药合用可发生还原反应 ,导致西药作用减退甚至消失。含有鞣质的中药如五倍子、诃子、石榴皮、地榆、虎杖、大黄等不宜与四环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抗菌药同服 ,因这些中药所含的鞣质可与这些抗生素结合产生沉淀 ,降低生物利用度 。大黄也不宜与阿托品、胃舒平、硫酸亚铁、V 等同用 ,因产生鞣酸盐沉淀而降低疗效。
3.1.2不合理配伍增加毒性 含有硫化汞的朱砂安神丸、梅花点舌丹、七厘散磁朱丸等不宜与溴化物、碘化物、硫酸亚铁、亚硝酸盐同服 ,以免生成有毒的溴化汞、碘化汞导致药源性肠炎 。冠心苏合丸不宜与亚硝酸异戊酯同用 ,氨茶碱不能与中药贝母同用 ,以免造成中毒。曼陀罗、洋金花、天仙子、华山参、颠茄合剂等与强心苷配伍 ,生物碱会松弛平滑肌 ,减慢胃肠蠕动的作用 ,使强心苷药物吸收和蓄积增加 ,加之心衰病人对强心苷类的作用敏感易引起中毒反应 。 3.2常用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3.2.1大黄及其复方制剂 (1)大黄、五倍子、石榴皮等不能与维生素B1 合用。因这些中药含鞣质较多 ,与维生素B1 合用会生成一种生物碱 ,使维生素B1 失效。 (2)大黄苏打片与食母生不能合用。因大黄苏打片呈碱性 ,食母生中的维生素B1、B6 遇碱性溶液易破坏而降低疗效。 (3)大黄不能与四环素族、红霉素、利福平、灰黄霉素、制霉菌素、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新霉素、氯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合用。因大黄中的鞣质成分可与上述抗生素生成鞣酸盐沉淀物 , 降低抗生素的生物利用度。含鞣质较高的中成药四季青片、感冒丸、槐角丸、舒志丸 ,均可减少四环素类的吸收 ,减弱抗菌作用 ,故也不宜同服 。 (4)大黄不能与含金属离子的西药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钙糖片、维丁钙片、氢氧化铝、胃舒平、硫糖铝、硫酸亚铁、人造补血糖浆、富马酸亚铁、枸椽酸铁铵、次碳酸铋合用。因大黄与上述含金属离子的西药可在胃肠道内形成难以吸收的沉淀物而降低疗效。 (5)大黄与含有生物碱的西药如麻黄素、士的宁、奎宁、利血平、阿托品不能合用。因大黄中的鞣质成分是生物碱的沉淀 3.2.2甘草 ( 1) 甘草、鹿茸不能与阿司匹林合用。因为合用可加重对黏膜的刺激 ,使胃酸分泌增加 ,加重溃疡病患者的病情 ,甚至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 (2)甘草的类皮质激素功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 与降糖物合用发生药理拮抗 ,因此不能与甲苯磺酰丁脲类、降糖灵、岛素等合用。 (3)甘草与奎宁、麻黄素、利血平、维生素 C不能合用。因草中的甘草酸可与上述西药发生沉淀。 (4)甘草不能与速尿及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因为甘草具水钠潴留作用 , 可减弱利尿剂的利尿效果 , 并且二者都能使钾量增加 ,引起低钾血症。 3.2.3含碘、钙、汞等元素的中药制剂 (1)复方丹参片不能与胃舒平合用。因胃舒平中含铝和镁等金属离子 , 可与丹参中的丹参酮在肠道形成络合物 , 从而降低疗效。 (2)含钙离子 石膏、海螵蛸 、镁离子 滑石、赤石脂 、铝离子 明矾 等金属离子的中药汤剂及中成药如清眩丸、明目上清丸、胃痛宁、牛黄上清丸、龙牡壮骨冲剂、牛黄解毒片等不能与四环素合用。因四环素分子中含有酰胺基和酚羟基 ,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难吸收的螯合物而降低其抗菌作用。铁剂与含上述金属离子的中成药联用时 , 也可形成溶解度极低的复合物 , 妨碍铁的吸收 。 (3)朱砂及含朱砂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冠心苏合丸、健脑补肾丸、健脑丸、磁丸等不宜与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硫酸亚铁、亚硝酸盐合用。因朱砂中含有汞 ,可与上述西药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引起药源性肠炎。 (4)含碘、钙的中药不宜与异烟肼合用。因在胃酸作用下含碘的中药易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 ,含钙的中药易与异烟肼中的功能基团结合 , 产生络合作用 , 从而降低异烟肼抗结核杆菌的作用。
3.2.4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的中药 (1)麻黄及含麻黄的中成药与地高辛不能合用。因麻黄中含有麻黄素 ,能兴奋心肌 ,增加地高辛对心脏的毒性 ,引起心律失常。 (2)中药藜芦不宜与洋地黄合用。因其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拟交感神经样作用 ,合用可诱发心律失常 。 (3)麻黄与含麻黄的中成药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帕吉林、异烟肼、呋喃唑酮合用。因麻黄素可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灭活 ,可致血压升高。 (4)六神丸与地高辛不能合用。因六神丸所含的蟾酥具有洋地黄强心甙的作用 ,合用易发生心律失常。 (5)强心灵 黄夹苷 和福寿草 冰凉花 均系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剂。前者由黄花夹竹桃或海芒果仁中提取 ,一周内用过强心甙者忌用; 后者系毛莨科植物冰凉花所提取 , 本药忌与钙剂同用 。 4中西药合理使用 在了解了中西药联用的现状和一些配伍禁忌后,我们现在着重解决的就是中西药合理应用的问题了 4.1中西药合理使用原则 临床中无原则地使用多种中西药物 ,既造成药物的浪费和毒副作用的增加 ,又可因药的拮抗和配伍禁忌而削弱其作用。中西药合理使用应在中西医临床诊断学及中西药临床药理学的基础之上 ,应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为指导 ,以古今中外的医学实践和科技成果为基础 ,以现代多学科的先进技术为手段 ,充分运用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知识与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临床上的具体问题 ,选择对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 ,取得既高于中医 ,也高于西医的疗效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