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车辆工程专业简介
一、专业代码:760701
二、专业名称:车辆工程
三、基本学制:四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高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突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掌握新能源、智能网联、智能交通等前沿科技,可到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或能在汽车类相关企业以及有关的研究设计院所、和管理部门从事车辆及其动力机械等方面的产品研发、应用研究、技术服务、信息化管理与集成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五、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汽车制造厂及研究设计院所、动力机械制造厂及研究设计院所、智能交通管理部门、智能车辆及动力机械设备使用部门,从事汽车及动力机械产品研发与应用研究、信息技术融合、智能车辆运维和信息化集成与管理等工作。
六、职业能力要求
(一)通用能力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法纪素质:具有良好的规则意识,遵守道德规范和纪律法规。
3.身心健康素质: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5.信息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信息获取、评价、交流、传递和应用的能力。
6.语言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
的初步能力。
7.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创业意识,具有良好的思维方式。
(二)专业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全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车辆专业知识及技能,应具有在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研发与设计、应用研究、技术服务、信息化管理等技术工作的能力。
1.绘图工具使用和图形表达能力。
2.整车及相关零部件设计及制造能力。
3.常用测试仪器设备与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车辆工程学科和机电结合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
5.汽车与动机机械运维信息化管理能力。
6.信息化技术与汽车及动力机械融合能力。
7.智能网联汽车与动力机械运维能力。
8.新能源汽车及动力机械运维能力。
9.程序设计与系统集成能力
七、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工程制图与机械设计、工程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车辆制造工艺学、车辆人机工程学、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构造与拆装、汽车电控系统检修、汽车CAN总线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底盘检修、新能源汽车构造与拆装、新能源汽车驱动与控制、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智能终端系统规划与实施、智能网联汽车装调与运维、传感器与驾驶辅助系统、程序设计与算法、ROS原理与技术应用、RFID技术应用、汽车智能仪表与检测技术、车联网技术等。
八、专业实习实训要求
金工实习、汽车驾驶实习、汽车拆装实习、机械设计实习、车联网技术实习、智能网联汽车装调测试实习、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测试实习、程序设计实习、创新创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九、对应岗位群
主要针对普通汽车与动力机械、新能源汽车与动力机械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链和产业链相关的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研究机构、设计机构、服务机构等单
位,面向研发、设计辅助,制造装配及相关信息化管理、质量管理等专业岗位,从事信息化集成、检测、试验、装配、调试、运维、质量控制及相关工艺文件设计、编写等工作。
十、专业相关证书
机动车驾驶证、教育部(1+X证书)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证书、教育部(1+X证书)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证书、教育部(1+X证书)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证书。
十一、对应中职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
1.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维修、新能源汽车维修、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
2.高等职业学校:汽车智能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造型技术、汽车试验技术、汽车改装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电子电路设计、嵌入式技术与应用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