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维山水诗中的画意与禅意

王维山水诗中的画意与禅意

王维山水诗中的画意与禅意第l7卷第6期2007年11月长春大学JOURNALOFCHANGCHUNUN?ERSnIY Vo1.17No.6NOV.2O07文章编号:1009-3907(2007)06-0047—03 王维山水诗中的画意与禅意明丽霞(北华大学图书馆,吉林吉林132000) 摘要:王维的山水诗构图美,意境美,色彩关,充满诗情画意;情绪恬淡,意境空寂,任运随缘.体现出禅宗的核心精神和意趣.关键词:王堆;山水诗;画意;禅意中圈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王维(7ol—761),字摩诘,太原祁人.他在唐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其山水诗满蕴着画意和禅意.1王维诗中的画意王维是中国文化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的集诗人,画家,书法家,音乐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他常常以画家的眼光来观察,描写自然景物因此他的山水田园诗,不仅有丰富的诗情,而且有浓郁的画意.苏轼曾评价其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这首诗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的五言律诗.诗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前三联为我们描绘了秋日山中雨后的美景,而最后一联则表明了心志,此联反用《楚辞招隐士》中的 "王孙兮归来,山中不可久留",表现了作者不满社会的黑暗,官场的污浊,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要求洁身自好的精神以及强烈的隐居的愿望.这是一幅以诗的语言画出的《山居秋暝》图.其画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诗中的画有构图之美.作画是要讲究构图的,一幅画要选取哪些景物,每一景物要画在何处,占多大的比例,这都是构图要考虑的.这幅画有山有水,构图十分和谐,严谨.画的上部是晴空,朗月和暮色中隐约的山峰,中部是苍劲的松林和林问的清泉,山石,下部是山坡的竹林和山下的荷塘,小溪.这三部分又互相联系:天空的明月照着松林,照着林问的清泉和山石;泉水和雨水汇聚在一起,顺着山势流到山下,流进莲塘或小河;河边洗衣归来的女子,穿过竹林,沿着山路向上,走回山村.月光,流水和人物把这三部分景物连成一个整体,构图十分疏朗和匀称.其二,诗中的画有意境之美.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此诗着力写出空寂,幽静的意境. 从而充分渲染了山居闲适生活的乐趣.雨后的黄昏,嘈杂的人声已经消歇,月亮升起,笼罩着山村, 照进了松林,显得十分空旷,寂静.但诗人并没有把景物写得死寂一片,而是写出了自然界和人的活动:清泉从石上流淌,既有动态也有声响;浣女从竹林中穿过,笑语喧喧;渔夫划着小船顺水下行, 摇动了莲花,擦响了荷叶,也都充满了音响之美. 这些动态,音响和全篇的幽静意境并不矛盾, 这是因为大范围的静谧之中,局部的响和动,能够更加衬托出整体的宁静.这是以动写静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和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因而这静给人的感觉,不是枯寂阴森,荒凉可收稿日期:2007—07—19作者简介:明丽霞(1974一),女,黑龙江省讷河县人,北华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中国现代美学研究.48长春大学第l7卷怕,而是饶有情趣.本诗中客观的清雅景色和诗人主观的闲适悠然的心境水乳交融,共同营造了幽静的意境.其三,诗中的画有色彩之美.王维善于设色, 这幅山水画的色彩既丰富又统一.月光是银白色的,松树是苍绿色的,泉水和山石是青白色的,竹林和荷叶是翠绿色的,女子的衣服可能是鲜艳的, 荷花则是粉红色的.整幅画的青绿色基调,给人以恬静,淡雅之感.红色虽然鲜艳,但在朦胧的月光之下并不显眼,和全画的色调仍是和谐统一的;而局部的鲜艳色彩反而更能衬出全景的宁静,深邃. 这种色彩的设计十分符合诗人向往隐居避世的心境.王维以高超的诗人,画家,音乐家的才能作诗,仅用了4O个字就描绘了一幅黄昏山村的画面. 景色的描写都是为了抒发他"自可留"在山中隐居的情怀.景色的清雅使人胸怀宁静,又令人向往, 留恋.此诗中的情和景达到了高度的一致,读来有如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2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禅和禅宗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禅指的是一种修道的方式,而禅宗是佛教的一支.禅是梵语Dhyana 的音译,原义是沉思静虑,是禅宗的悟道方式,它突出了一个"悟"字."悟"就是领悟,感悟,觉悟.佛教由释迦牟尼创立后,据说他的第二十八代菩提达摩于梁武帝时(约520,526年)来到中国,成为中国禅宗的创始人.禅宗在第五代弘忍之后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神会为代表的北宗禅,另一派是以慧能为代表的南宗禅,而佛教真正开始中国化也是从六祖慧能开始的.慧能是唐代的一个和尚,一提起他,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那首"成名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这首偈颂表现了慧能对禅宗的独特的理解.慧能认为,佛性本是清净的,人心也是虚空的,人们对禅法的获得不一定非要通过苦修,既可以隐遁山林,又可以混迹街市与朝廷.在声色名利场中,能出淤泥而不染,成为尘世中的解脱人,从世俗生活中体会宗教感情.由此参禅可以作为摆脱尘世苦恼的一种方式,王维所选择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 王维与佛教的渊源首先是来自于家庭的影响, 从他的名字就可见一斑.他的名和字合起来就是 "维摩诘".维摩诘是佛经中一位有成就的大居士, 是《维摩诘经》(最具代表性的佛禅经典)的主人公. 据说,王维的母亲在王维出生时,梦见维摩诘人室,于是给王维起了这个名号_2j.当然,王维并不是一开始就要遁人空门的.王维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过一腔热血和积极进取的男儿豪情,几经宦海沉浮他变得消极了,"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_2尽管他晚年在仕途上是很顺利的,但他的心思已不在政治上了,禅宗成了他内心最大的寄托.王维不仅从禅宗思想中吸取了一种艺术的生存方式,而且也将这种生命精神渗透到他的文艺创作中去.正因为这一点,他被人们称为"诗佛".王维诗中的禅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恬淡的情绪风格.从王维诗中,我们发现,他致力追求内心的平淡与无瑕,有很多的诗能够体现他恬淡的情绪风格.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在远离尘嚣的人迹罕至的山涧之中,缤纷绚丽的芙蓉花默默地开放,又默默地凋落,它洒脱随缘,既没有生的喜悦,也没有死的悲哀,在空寂中生生灭灭,来去自由.于一切境上不生忧乐悲喜之情,心念不起,这样正是禅境.在诗中也看不到诗人情感的痕迹,他只是客观地描述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不像常人那样看到花开而欣喜,看到花落就黯然, 他将喜怒哀乐之情都转化为一种恬淡超然的心态融化于诗中了.无怪乎胡应麟说,读此诗"身世两忘, 万念俱寂";六祖慧能说,"内见自性不动,名日禅".禅宗以顿悟自性,发现本心为宗旨.本心实际上是指不被外界所感,不动心起念,没有分别心, 没有执着心,也没有感情活动的一种感情状态.王维的山水诗就体现了这种本心清净的情绪风格. 其二,意境上的"空""静""闲".先来欣赏下面的几首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鹿柴》)(《鸟鸣涧》)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前两首诗,在字面上有"空""静"二字,而第三首诗在意境上讲的也是一个"空"字.这个空境,其实是作者的心境,是心空.如果我们稍加留意的话, 就会发现,在王维的许多诗中都是这种无人的境第6期明丽霞:王维山水诗中的画意与禅意49 界.佛教的基本宗旨是解脱世人的烦恼,佛家称 "离烦恼"日"寂","绝苦患"日"静";说"观寂静法,灭诸痴闻","一切诸法皆是寂静门".因此, 悟空对中国的禅僧和禅学诗人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是"心与静寂",躲进与世隔绝的深山,求得心灵的安静;一方面是"静因心寂",做到人虽在尘世,但心如止水."空"和"静"是参禅的最终境界,而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正是这种空静的佛家境界. 其三,任运随缘.我们来看一首王维的被称为 "尽是禅机"的作品: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这首诗以无所用心取胜,将自己领悟到的禅理与欣赏自然结合在一起.诗人讲述自己中年之后更爱好佛理,近来隐居终南山.兴致一来,即独自出游,漫无目的,随意而行,有水看水,有云看云,有合意之人,便与之谈笑.此诗从第三句起便带有浓浓的禅意.兴来就出游,任其自然,其中的快乐并不需要向别人宣扬,自己明白就行了."行到水穷处"就游玩来讲是很扫兴的,一般人或会兴阑而返,或会郁郁不乐.王维则不然.溪水走到尽头了,就坐下看云.无意中碰到林叟,话语投机,大家就多说一会儿,不因到了该回家的时间就中断兴致.这才是真正寄逸兴于山水,胸中无所滞碍.王维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对一切外境之物任运随缘,随遇而安,与世无争,不生执着取舍之意,无所依碍,正是禅宗的核心.参考文献:[1]郭朋.坛经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谭朝炎.红尘佛道觅辋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张清华.王维诗选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4]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5]曹中孚.王维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责任编辑:柳克PaintingflavorandChanBuddhisminWangWei'SscenerypoemsMINGLi.xia(Library,BeihuaUniversity,Jilin132000,China)Abstract:ScenerypoemswrittenbyWangWeiarefullofpoeticcharms,character izedinbeautifulcomposition,artisticconceptionandhue.ThosepoemsreflectcorespiritandinterestandcharmofChanBuddhism, whichcharacterizedinleisurelyandplacidmood,elusivesilencingandfreenaturalandquietmood.Keywords:WangWei;Scenerypoem;paintingflavor;ChanBuddhis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