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创新
食品安全问题牵动上级领导的神经,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和生命安全。认清当前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形势,因地制宜创新监
管手段,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对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维护和
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食品
经营主体和食品品种与日俱增,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
要求。再依靠传统的望、闻、问的监管方式,依靠简单的地毯式的突击
抽查,耗费的资源越来越多,监管效果却越来越微。因此,在食品的监
管工作中,必须与时俱进,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
面。
一、迈好“一二三四五”,推动监管工作整步前进
一是绷紧一根弦。作为食品产业链条最薄弱的一环,流通环节辐射
面最广、不可预知的因素最多、监管难度最大,一些矛盾在监管过程中
逐渐积累并愈发尖锐。对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如何营造一个安全
的食品消费环境,可谓任重道远。认真组织学习全国、全省产品质量工
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
定》、国家总局和省、市局的有关会议精神。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清
醒的认识到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重要地位,监
管措施前所未有的细化,责任追究前所未有的严厉。食品安全工作作为
事关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当前全国工商系统所有工作中的一项重中
之重,需进一步增强系统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全体干部的思想
认识。
二是建好两台帐。去年的食品安全整治,我们部门投入了充足的人
力物力,取得了明显效果,基本实现了“两个100%”目标。但随着后
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暂告一段落,监管、宣传、舆论的力度有所减
弱。而经营者的惰性也逐渐显露,进货台账、索证索票等相关工作已出
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现象。很多地方的经营户要么不继续做台账记录,
要么随便记录一下应付检查,索证索票制度更是形同虚设,追溯功能根
本无法发挥。相关责任人不仅要将进、销货台帐发放到所有食品经营者
手中,更要求他们必须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严格按标准、按要求建
立进、销货台帐。
在检查台帐的过程中,
一是查票对证,即查看食品进销发票,
核对上游供货商(生产商)资质、食品合格证、食品检验报告
等。二是查商品对发票,即查看食品店货柜商品对照检查发票记
录是否一致。三是查票证对建档,即检查发票、证照等是否按票
证分离分别建档。经过认真检查,使食品安全工作日常化。对于
有的经营户对于建立台帐认识不到位,应参加建立台帐业务讲
座,就为什么要建立台帐,什么是索证索票,怎样建立台帐等相
关内容进行培训。组织台帐业务评比,由各食品经营者参加,对
不符合要求的经营户进行责令整改。通过有效的宣传、引导、沟
通、评比,使食品经营户不断提高对建立健全台帐工作重要性的
认识,逐步形成“要我建台帐到我要建台帐”的转化。
三是落实三制度。制度建设是根本,是保障。要以落实食品安全监
管有关制度为抓手,着力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管理。
(1)认真落实食品安全专管员制。聘请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
高,责任性强的“食品安全专管员”专职负责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以
此来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2)认
真落实网格化坐标式市场巡查制。在日常监管上,将各管辖区确定为一
个市场巡查网,然后将网划分为若干个格(城区按照路段,乡镇按照
村、组的分布情况),每格内销售高危商品、食品等涉及生命财产安全
和信用度差的市场主体被确定为网格中的巡查坐标点,每一个巡查格和
巡查点都有专人进行日常市场巡查。通过开展网格化坐标式市场巡查,
明确了每一个单位、每一名干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责任。(3)认真
落实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制。各基层分局(所)按照食品经营
风险高低,将食品经营户进行细化分类,并建立食品经营户分类监管档
案。各市场巡查网(格、点)按照不同的分类有重点的对食品经营户进
行巡查监管。
四是突出四重点。为了提高监管效能,确保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将紧紧围绕“四个重点”开展。
(1)突出重点区域。即: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车站码头、
旅游景区等食品经营比较集中的区域,无照生产经营问题突出和制假售
假屡打不绝、反复发生的区域等作为整治的重点区域。(2)突出重点
对象。即:农副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商场,以及小
商店、小食杂店、小摊点、小餐馆等。
(3)突出重点品种。即: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家用电器、儿童
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材料、人造板、扣
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以及进出口商品等。(4)突出重点问题。
即:无照经营行为,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食品以及假冒伪劣商品行
为等。
五是瞄准五目标。通过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务求实现五大
工作目标。即:(1)所有食品经营者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
度、食品进、销货台帐制度、食品质量管理制度、食品质量承诺制度、
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等五项制度。(2)所有食品经营者进、销货台帐
建帐率达到100%。(3)所有食品经营者索证索票率达到100%。(4)
城区和镇(办事处)所在地食品经营者持照率达到100%。(5)通过对
食品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实行严管重罚,进一步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查办
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切实净化食品市场秩序,维护消费安全。
二、突破“四个创新”,提升监管综合能力
一是食品安全监管思路的创新。
对于我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思路的创新,建议多走出
去,向其他省市县学习,向国外先进的食品安全监管运作模式学习,并
结合我县县情,采取“以品种监管为主,分段监管为辅”的管理模式。
二是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创新。
鉴于目前我县食品监管体制依然没有理顺,各部门的食品监管和服
务业务难以整合的情况,尝试将食品安全问题纳入各级行政长官的问责
范围,依靠行政权威建立多元一体的矩阵式多部门联合监管体系和部门
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并将主管及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纳入绩效评
价和绩效管理系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同时,将我县现有多部门管理
的机制逐步过渡到由几个主要部门管理,再由一个部门进行综合监督的
机制,并积极推进“以品种监管为主,分段监管为辅”的全程监管模式
的建立和发展。
三是食品安全监管法规与制度的创新。
建议加快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制
度创新与整治。(1)整合法律法规资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
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2)提高惩罚标准,增加违法者的风险
成本;(3)加强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建设,包括食品从流通到消费各
环节的全过程控制、食品销售环节的追溯和承诺制度及食品安全预警制
度等;(4)完善食品安全社会信用制度体系。
四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与手段的创新。
(1)细化指标,不断深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以强化监管手段为
基础,加强食品质量监测工作,确定每周定向监测抽查5-10种重点食品
的质量,加快建立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快速检测体系,及时发布消费
警示。(2)加大对食品供应商的管理力度。抓住对供应商供货源头监
督和零售商规范管理这两个重要环节,实行供应商集中备案,零售商验
货查单,探索出一套食品安全溯源监管机制及其操作流程。(3)完善
防范体系,建立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机制。明确保障预案实施的工作
原则、组织机构、职责任务和责任奖惩,初步建立了突发食品安全事件
应急体系,为规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及时有效地防控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提供了保担当重任、敢为人先。
我县流通环节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务必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为统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食品安全问题,维
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秭归为目标,认真做好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工
作,营造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