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网评论文章

人民网评论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论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原标题: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不久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食品安全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来谋划,四个“最”铿锵有力,一个“确保”掷地有声。这样的宣示与承诺,对农产品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回应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切,更彰显了党和政府勇于担当、为民纾困的坚强决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央着重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各级干部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下最大气力抓好。

食品安全涉及的环节和因素很多,但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农产品生产是第一车间,源头安全了,才能保证后面环节安全。抓食品安全,必须正本清源,抓好农产品质量这个基础性工程。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长期以来,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和生活各种排污,破坏了生产食品的环境,对食品安全形成威胁。只有土地干净、清洁生产,才会有优质农产品。大力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就能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严格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就能把住农产品生产安全关。不管是整治生产环境,还是重塑生产过程,从根本上说,都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夯实基础。

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面对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各类风险交织的形势,靠人盯人监管难以奏效,多头分管、责任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也消解了监管效力。这就要求我们创新管理、凝聚合力,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抓紧建立健全追溯体系,从而织出一张确保食品安全的天罗地网。徒法不足以自行,面对管理有漏洞、执法不作为、违法成本低等突出问题,针对农村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更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让利欲熏心者得不偿失,让诚信守法者受惠获益。

食品安全是个社会问题,捍卫“舌尖上的安全”,需要方方面面付出不懈努力。产品有品质、品牌有信誉,人们的信心就会逐渐提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让犯罪分子如过街老鼠无处藏身,才能形成维护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实践证明,抓和不抓大不一样,真抓和虚抓大不一样。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中央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让“盘中餐”令人放心,让生活质量更上台阶。 为群众办好事 让群众好办事(整改进行时·晒晒整改成绩单 原标题:为群众办好事 让群众好办事(整改进行时·晒晒整改成绩单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老百姓最反感。专项整治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向“三难”“亮剑”,用行动“交卷”,由问题切入,从具体做起,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简政放权,把该放的都放掉 行政审批改革是解决“三难”问题的“牛鼻子”。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从调整权力运行机制入手、由重置利益格局切入,行政审批改革取得积极突破,审批事项大幅减少。

从中央机关看,中编办全面摸底核实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先后分3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21项。其中包括,发改委废止煤炭许可证管理办法等7个规章、108个文件,分两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6项;财政部取消或免征3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和下放4项行政审批项目;商务部取消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机构资格等10项审批事项。

从各省区市看,河北分两批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行政监管“三类事项”共175项。甘肃取消、下放、合并行政审批事项100多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70多项。北京对行政审批事项做了两次“手术”,取消163项,下放196项。上海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53项。安徽全面梳理320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取消1461项政府行政职权。

审批“瘦身”,群众舒心,效率提升。天津市一家企业负责人高楠表示,“原本一年半载办不下来的审批,现在仅仅用了半个月,项目就顺利开工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高效办事,用真诚赢得真情 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尤其是窗口服务单位,用真诚赢得真情,用真心传递温暖。

在中央机关,海关总署减少内部审批环节,使企业可以足不出户24小时全天候“自由”报关,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平均缩短82%以上;发改委努力破除“衙门作风”,建立地方和部门负责同志来委商谈工作情况反馈机制;公安部开展“办户口难、办证难”专项治理行动;税务总局重点整治“吃拿卡要”行为„„一项项务实举措,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作风变优、办事提速、心情舒畅。

记者了解到,各省区市办事效率提升效果相当明显。浙江省级政府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时间由200多天缩短到60天;湖北省直单位99%的审批项目实行零收费,各单位审批环节压缩1/3以上,审批时限提速40%以上;广东重点整治群众办事“折返跑”现象,把省管28类投资项目由审批改为核准,流程由“串联”改为“并联”。 明察暗访,正风肃纪敢追责 是否存在“吃拿卡要”、有没有态度生硬、程序是不是繁琐、效率是不是低下„„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三难”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广泛运用明察暗访方式,通过正风肃纪改“四风”转作风。

重庆通过暗访办事窗口,801人因“吃拿卡要”、不敢担当、不作为被查处;通过对话基层群众,40余名存在态度生硬、不负责任、收受红包等行为的医护人员被吊销医师资格;18个督导组通过蹲点暗访、调阅监控等方式,查办上班时间赌博等违纪违规问题93个,通报典型案例6个。

“处理一批”,可以“震慑一片”。贵州查处上班时间打麻将401人,查处上班时间玩游戏、网购炒股402人。福建通过明察暗访发现76个单位、83起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规定情况。内蒙古开展明察暗访7921批次,通报1913件。在甘肃,470人因慵懒散漫、推诿扯皮被追究责任。黑龙江针对“庸懒散”及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开展随机查访,目前已查处“四风”方面问题案件884个,处理1027人。

治理谣言,迈向精细化(深阅读) 原标题:治理谣言,迈向精细化(深阅读) 如果要问2013年流行的一个热词,“打谣”是必选项。2013年,堪称“打谣”进行时,政府打谣力度加大,媒体辟谣速度加快,社会辨谣全民参与。

迈入崭新的2014年,谣传数量虽然正在减少,但不实信息仍难绝迹。治谣不能放松,未来我们如何治谣?

回望2013 治谣格局初步建立 2013年,国信办倡导互联网“七条底线”,公安机关组织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两高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系列措施让网络谣言得到有力遏制。

“2013年,虽然造谣传谣的小微舆情仍然存在,但基本没有出现传播时间长、覆盖面积广、舆论能量大的谣言。”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认为,面对网络议论,政府部门迅速调查和公布事实真相,主流媒体热心解读网络热点、消解公众疑虑,是网络谣言行而不远的两个“刹车闸”。

媒体辟谣方面在去年有何特点?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教授王灿发表示,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人民网等,有针对性地设置议程进行辟谣,更加注重运用新闻传播规律,辟谣效果好。

武汉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授沈阳认为,联动、合作是去年媒体辟谣的关键词。一方面,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深度合作,成立网站联合辟谣平台等。另一方面,政务微博、自媒体等与媒体辟谣联动更为紧密,在涉及民生的谣言中,公安政务微博、科普类自媒体与媒体的联动更多。

祝华新对一个媒体互动的案例印象很深刻。2013年10月14日,上海外滩一女子投江轻生,外籍男子将其救起。微博有人发帖,称老外救人时,岸上的随身物品被盗,引出“国人素质堪忧”的议论。上海警方立即查证,发现老外未丢失任何物品。警方微博、当地媒体人微博迅速澄清。人民网、人民日报等也及时报道事实真相。博主删除谣言微博,并发帖致歉。

祝华新认为该案例充分证明,网上舆情应对不仅可以“网上来网上去”,还可以找纸媒或电视台“落地”,让真相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巩固和扩大网上舆论攻防的战果。

展望2014 专家型网友正在登场 中科院某专家发布研究成果称,北京汽车尾气对雾霾形成的贡献率仅为不足4%,但数天后,中科院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数据“低估”。

不实信息,源头可能是普通百姓,也可能是媒体记者,也可能是专业学者。面对各种海量信息,我们该怎么办?

沈阳认为,关键还是提速,政务微博、官方微博应该提高发布活跃度,信息公开更加彻底;媒体应当加快对于未证实消息的确认速度,便于跟进或辟谣;相关应用平台应进行技术革新,例如完善社区管理机制、优化搜索引擎,对于不实信息的关键字搜索结果,自动、优先呈现真实信息;手机新闻客户端的推送应注意及时跟进,尤其是推送热点谣言的辟谣信息;强化网络大V信用体系,对于经常发布、转发不实信息的,在其转发和搜索等功能上进行一定限制。

对于未来的网络舆论工作,祝华新认为,经过前一段时间的互联网专项治理后,网上舆论工作将进入专业化、精细化舆论博弈阶段。

祝华新认为,面对海量信息中的不实传言,应依靠专业力量进行精细化斗争。杂家型大V应谨慎发言,可以鼓励专家型的“中V”,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反馈民意,促进顺畅沟通和良性互动。专家型的“中V”如果大量出现,其自身也是对信口开河的杂家型“大V”的制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