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报告:“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
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
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当时的情况进行了正反两个方面的总结才提出实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1年
左倾错误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遵义会议之后确
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之后,开始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合乎实际的完整的路线、理论、
方针和政策。抗日战争初期有努力排除右倾的干扰。在延安整风之后马克思中国化得到了党的共识。七大
通过对党章的修改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定了以马克思列宁注意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
统一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工作指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
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一、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
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
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
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
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辩证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
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它们共同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

从诞生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各个历
史阶段,始终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虽形成于不同
的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从本质上看,这几大理论成果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
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同属
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点是一脉相承的。
另一方面,这几大理论成果又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把使马
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点也是一脉相承的。这几大理论成
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国的实
践经验和历史文化,为解决中国的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的历史课题,在不
同时期所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创造,它们都是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又
将其和中国的民族特点、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并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
现出来,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
它们又都致力于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
炼,从而使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点
也是一脉相承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有着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各自的针对性、各
自的理论侧重点以及各自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但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后
来形成的理论则是在前面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我们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
联系起来进行学习、理解和运用,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的想
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它们之间不仅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更是后人在
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立足于新的社会实
践,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关系。
从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来看,这几大理论成果是与时
俱进的。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
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
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党
治国治军的新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而创立出来的。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
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面
临着历史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解决
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从内容来看,它们都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为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而
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毛泽东领导全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具
体实际,不断地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推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中国的发展,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
史性飞跃。邓小平领导全党总结自身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历史经验,总结中
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科学分析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继承和发展
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新的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第二次历史
性飞跃。“三个代表”是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又提出的
一系列新的观点,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
要求,着力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
的能力。而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新世纪以来中国
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几
大理论成果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
义在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
从历史意义来看,也是与时俱进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
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从创造主体来看,也是与时俱进的。毛泽东思想是处于无产阶级革命
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共产党人,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
体领导下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是处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进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共产党人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
导下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并领导
国家建设的党在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下的理论创新;而
科学发展观是处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
央领导下新的理论发展。
作为这些理论成果创造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逐
步由弱小到强大,由幼稚到成熟,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
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
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而且在新的世纪还在不断发展、
壮大、成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