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本体论
先的本质。”——巴门尼德
理念是永恒、普遍、绝对和必然的,是知识的对 象,事物存在的依据、共相和本质、 目的,是 事物的本体存在。——柏拉图
本原是最初的原因。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有质料因、形式因、 动力因 和目的因这四种原因。但这四种原因的共同最 初原因或第一原因是什么,寻找这第一原因是整个《形而 上学》的宗旨。他一方面认为本体或实体是个别事物,另 一方面又认为灵魂或形式是本体或实体。——亚里士多德
观是盲目的。”知识、真理、认识是先
天(先验)形式和后天刺激(引起的感
性)的总和。——康德
黑格尔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主体— 理性”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发展,完成了康 德试图建立形而上学本体论而未尽之事业, 使形而上学的主体本体论达到了顶峰。绝 对理念或绝对精神是最高、最后概念,是 一切概念的统一,是全部真理。这样本体或实体、主 体、精神(思想)的运动就是一个以预设终点为起点, 以终点为目的的,自己完成的“圆圈”。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
世界既不统一于人的思维和超人的精神,也不 统一于独立于人之外的物质,而是统一于人的 实践。——马克思
五、中国哲学本体论研究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本体即道。现代中第一性的,但很少 把物质称为本体。
道可道,非常道;名 可名,非常名 —老子
哲学本体论
一、古代哲学本体论
二、近代哲学本体论
三、现当代哲学本体论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
五、中国哲学本体论研究
一、古代哲学本体论
古希腊本体论哲学不同于自然哲学追 求宇宙万物生成本原的宇宙生成论, 而是将超验“存在”作为研究对象, 认为“存在”是“在者”所“在”的原因、基础和 前提。 “自然万物最普遍、最一般的共相、即逻辑在
三、现当代哲学本体论
海德格尔等人的存在主义和解释学认为 存在是世界的本体、本原、根源。 美国哲学家奎因认为,任何科学理论学说都是具有某 种本体论立场的,都包括肯定和否定这样和那样事物 存在的某种本体论前提,因而一个人的本体论对于他 据以解释一切经验乃至最平常的概念结构来说,是最 基本的。
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的界限 就是世界的界限,语言是人的 语言,是“我”的语言,因此, 自我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 ——维特根斯坦
二、近代哲学本体论
笛卡尔认为“我思”既是“我在”的根源 和前提,也是“我在”的本质规定和目 标追求。本体是脱离人类思维而独立 的存在,不需要人类存在的存在。这种独立存 在的东西叫做实体。所谓实体就是不需要别的 东西存在而存在的东西,实际上只有一个这样 的存在物,即上帝才是绝对意义上的存在物 。
“如果没有感性,则对象不会被给予; 如果没有知性,则对象不能被思考。没 有内容的思想是空洞的;没有概念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