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心得: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最新)

工作心得: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最新)

工作心得: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最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 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 澳门互利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之一,也是新阶段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举措。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 区一体化进程, X 作为核心城市,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引领和枢纽的作用。 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相比, 在文化方面, X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应该以 X 为核心,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经济的作用,使 X 的文化聚集效 应辐射到大湾区各城市群,形成大都市连绵带,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一、 X 文化的魅力与特点 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作为一个西关人,我理解下的 X,是“包容与坚

守并进,摩登与传统同行”。北京是长久以来的政治文化中心,浓郁的历史厚重 感自带恢弘大气的特质;上海最为精致,称它为走在时髦尖端的弄潮儿丝毫不为 过;深圳是崭新的创意无限、活力四射、朝气蓬勃;而 X,似乎什么特质都有一

点,可又不能代表它的全貌。 X 作为被改革开放春风沐浴的第一批城市,有综合 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创意科技产业,也有诉说着岭南文化的骑楼和 西关大屋;黄埔古港见证了 X" 海上丝绸之路 "的繁荣,自宋代以后便长期在海外 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些人认为 X 是一片历史文化沙漠,可事实上作为千年 商都,X 一直在中国的历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X 地处我国大陆的南端、珠江三角洲的北端,濒临南海,其优越的水路运输 条件,是与外界行船经商的绝佳地点。正是因为偏南一隅的位置和北部高山的阻 隔,才使 X 发源出与中原地区截然不同的岭南文化。 X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00 多年以前, X 的港市从南越国统治时期已经成型,“千年商都”的名号由此算起, 唐宋时代 X 成为了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明清时期长时期成为了唯一的对外通商 口岸,在康熙年间还设立了“十三行”专门从事对外贸易;除了经商之外, X 成 为了走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最前列的城市,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后有三 元里抗英,X 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的策源地, 辛亥革命的策划由 X

开始,黄花岗起义为后来武昌起义的胜利揭开序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X 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直都闪烁着光辉。到二十世纪八 十年代,这种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被作为实践的向导永久地烙印在了 X 的 灵魂里,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渊源深厚的从商经验, X 成为了改革开放 的前沿地和“试验田”,倡导商品经济理念,加快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接轨, 大胆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全国第一家五星级酒店 -- 白天 鹅宾馆也在 X 沙面落地。 “开拓进取、务实高效、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理念, 贯穿在 X 发展的全过程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X 以极快的发展速度始终占据着 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位置。

同时, X 具有高度的容纳力,相比起闭关自守, X 长期以来更倾向于开放与 革新,这种心态不仅贯穿在经济建设中,还影响着这座城市其他方方面面。最为 X 人津津乐道的“吃”这件事,便是开放性思维最佳的体现, X 菜以选料之广博 而闻名,飞禽走兽、山珍海味、野菜山花,无可不入肴。 X 还是最大限度地保留 和完善着城中村,给那些初来

X 的追梦者和务工人员一个憩息的家,让无数潜藏 着的想要在 X 落地生根发芽的梦想得以吐露芬芳。X,敢为人先是它的天性, 开放是它由此而生的内涵。 容纳了一千五百万人口, 容纳了千年传统古迹和现代化生活为一体,容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性格,并始终 坚持着岭南本土务实进取的态度,在多元的特质碰撞中汲取养分,保持着自身的 生猛与鲜活,这就是

X 的文化魅力!

二、文化特点决定了 X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文化引领的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 X、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 肇庆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当 然首先是从地理位置上来考虑的,其发展的核心,无疑是经济建设,比如基础设 施的互联互通,利益共享产业价值链的培育,金融核心圈的共建,大湾区优质生 活圈的营造,等等。然而,除经济建设外,大湾区融合发展还有一个核心元素, 就是人文文化。而这,恰恰是粤港澳大湾区非常突出的元素,是世界知名湾区如 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所不具备的。粤港澳有着非常丰富而集中突出 的人文文化,使得大湾区的交融与合作具备了核心和灵魂。而 X,作为广东省府

所在地, 作为有着 2000 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代表、 有着 40 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前沿阵地, 正是这种人文文化的集中体现, 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融合与发展、 推动文化贸易交流起着引领和枢纽的作用。

首先是同一性。一是历史的同一性。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自古同属于百越 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后,又基本同属于南海郡范畴。 2000 多年来,虽然政制 不断变化, 但是 11 个城市的人文历史总是维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是人口的同 一性。 11 个城市,虽然也有一定数量的客家人和闽南语系的族群,改革开放后在 一些城市特别是深圳等几个城市,外来人口超过了本土人口,但绝大多数城市都 是以广府人为主体。三是语言的同一性。与人口的同一性一致, X 话是 11 个城市 共同的话语体系,即使外来人口占多数的城市, X 话的地位也依然处于核心地位。 四是文化的同一性。 11 个城市,除了香港和澳门渗入了殖民文化外,岭南文化和 珠江文化一直占主导地位,粤剧、西关大屋、食在 X、孙中山、黄花岗起义⋯⋯都 是 X 文化的代表。因为以上因素,以 X 为核心,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自古同 宗同源一家亲,文化上亲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与语言上相通,因此从协调性 来说,会比其他湾区更好。在这个高度协调的区域,我们可以做到深度合作、分工、配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又完善的产业结构、社会生活制度(福利、社保、 交通等等)和文化体系。

其次是创新性。 X 历来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有创新文化的历史传承 和深刻底蕴;而且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排头兵、实验田,得改革开放的风 气之先,许多创新实践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 力。

再次是核心优势。 X 云山珠水生态格局奠定了其他城市难以企及的生态优势;

X 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 圈、珠三角洲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有着突出的区位优势;广府文 化开放、包容、务实、敢为人先的特点,再加上 X商贸传统,造就了 X 商贸在粤 港澳的龙头地位, X 有着突出的文化优势; X 拥有我国三大空港枢纽之一的新白 云国际机场和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是我国重要的铁路客运主枢纽和 三大通信枢纽之一,枢纽功能特征与优势非常明显。综上所述, X 开放、包容、创新、进取、同一的文化特点将是大湾区交流合 作最重要的无形力量,是最高的竞争力,我们必须重视发掘,智慧地开发利用,

使 X 的文化产业、文化贸易交流成为推动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如何发挥 X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文化引领作用

(一)建立传统工艺文化产业链,将文化与经济更好地融合。玉雕、广彩、 广绣等都是 X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出口传统工艺品以 换取外币曾经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手段。但由于缺乏技术创新、花式品种落后、 销售渠道单一等原因,这些传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传统工艺日益萧条。如 何让传统工艺成为 X 文化交流的标签、成为 X 文化产业的龙头、成为粤港澳大湾 区文化聚集地、甚至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的宠儿,我认为,应该将传统工艺 与旅游、饮食、销售、服务业等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通过文化带动周 边经济,通过经济推动文化传承。例如可参考广交会模式,建立一年一度的传统 工艺美术品交易会,吸引周边城市及世界各国前来洽谈贸易、学术交流,既推广 我国的传统工艺文化,又形成经济辐射效应,带动上游及下游产业链,推动经济 发展 二)创新文化产业技术,打造高精尖端文化产业。自主创新是今天发展循 环经济的动力,也是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技术创新日益成为推动 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传统文化产业要走出传统,逐步向高加工度、精细加 工为主过渡,高科技元素的注入和无穷的创意会让传统的文化产业产生高倍的附 加价值。从雅昌文化集团的发展得到启示, 传统、单一的文化产业正逐步走向 “以 艺术数据为核心,综合应用 IT 技术手段和领先的数字科技,多种工艺材料的综合 性文化产业”转变,让传统、单一的文化产业与新经济接轨,让传统企业嫁接新 经济活力,使传统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国际市场份额,使传统文化产业逐 步走向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技术,让中国文化融入世 界文明。

(三)文化产业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文化产业创新所需要的社会环境,主 要包括支持和维系创新的政策、法规、五大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 知识流)、渠道、市场等。 X 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体制等 创新要素驱动,通过文化产业聚集效应,使 X 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 用。例如从税收制度、经营模式上转变,以南方玉雕厂为例,过去实行国营体制, 分别要缴纳 10%消费税、 17%增值税,若转为股份制民营企业,则只需缴纳 5%

的营业税,大大增加了企业盈利空间,既能扶持民间工艺文化发展,又能吸引周 边更多城市前来投资,产生聚集效应。又例如玉雕、广彩、广绣、粤剧等艺术大 师大都云集 X,大学城也座落在 X,X 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优势,可以在 X 设 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基地”,通过设立学校传授技艺、设立研究所研发新工 艺新产品⋯⋯全面培育文化产业系统工程, 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研发、 转化、产业化 的一体化工程,并由此产生技术研发、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中介服务和科技融 资五大平台,不仅使传统工艺得到传承,也使 X

的文化产业获得持续发展的源头 活水,同时还能向大湾区产生聚集辐射效应,推动大湾区内其他产业得到进一步 的交流合作。

(四)科学规划,打造 X 城市特色文化名片。 X 有很多旅游景点,如南越王 墓、越秀山、沙湾古镇⋯⋯,但旅游线路大多零散, 没有十分突出的精品旅游项目; 而且,每个景点之间没有很大的关联性,通常去完一个景点就不知道还可以看些 什么。政府应该统筹规划,在景点与景点之间、每个景点周边,植入文化产品,形成整体效应,打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品牌;在衣、食、住、行的半小时生 活圈,也应该注入文化元素,使文化产业无处不在,使文化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文化产业发展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科学合 理配置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相比,在文化方面, X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应该以 X

为核心,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经济的作用,使 X 的文化聚集效应辐射到大湾区各城市群,形成大都市连绵带,推动区域经济协同 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