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口政策及现状分析总

中国人口政策及现状分析总

中国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分析

摘要;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

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文化,经济活动的基础。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多人口的中国,在享受着巨大人口福利带来的廉价经济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调,养老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人口素质的整体偏低给中国的转型时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及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人口问题更加突出,矛盾更加尖锐 ,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因此,为了改善这种人口现状,达到人口再生产的转型,我国坚定的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并把它当作一项基本国策来推动和实行。几十年来,得益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坚定实施和推广,我国遏制了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缓解了人口过多带来的一系列人口矛盾 ,为世界人口工作做出了自己巨大的贡献。但是相反的,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给社会的稳步发展带来了阻碍,人口的老龄化和人口比例的失衡又成了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道难题。如何根据我国现在的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合理有效的人口政策,如何平衡好人口过多或人口过少畸形现状的,找到双方和谐共处的关键点,成了我国政府需要急切解决的一个重大任务。本文通过各种数据和实例论证了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适应现在的中国,并且认为每个家庭生育多少子女应该根据家庭自身的条件以及社会环境来决定,不能单纯的规定可以生几个。 关键词;计划生育 老龄化 性别比例 现状对策 指导老师;李彩霞 目录 引言

一 中国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含义 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控制的政策,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常被称为“一胎化政策”或“一孩政策”此政策限制城市户口已婚汉族男女只能生育一名子女,但许多地区对农村夫妇、少数民族和夫妇均为独生子女等几种情况作出了例外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也普遍设定了自己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了减轻人口增长过快对中国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在19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1979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将“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立为其基本国策之一。 (二)与计划生育政策相关的人口理论—现在人口适度理论 根据索维的现代适度人口理论的说法,首先要确定一个国家适度的人口规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究竟多大的人口规模合适?什么样的人口密度最合适?他认为应该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进步程度来考察,特别要注意一国的工农业生产能力。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够被一国工农业生产潜力允许达到最大生产率所达到的人口,就是适度人口。那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提出是恰到好处的,在六 七十年代,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影响以及毛泽东“人多力量大”的武断话语,造成了我国人口的大量增长。据统计,清朝时期中国人口大概维持在4亿人左右,建国初期是5亿4167万人,文化大革命之前(1965年)是7亿,文化大革命后1977年超过8亿,1982年超过10亿。但是由于刚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很多地方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了我国的人口还是持续告诉增长了一段时间。在建国初期的时候,我国的经济不发达,社会保障不完善,医疗水平不高,生产力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根据现代人口理论所说的,我们国家要想获得一个快速的发展就必须控制人口在一个合适的规模,计划生育就是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随着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人口总数也被控制在了一个合适的范围。正以为如此,我们的国家才会保持高速的发展速度,向着人力资源大国的地位奋力迈进。总体来说,计划生育政策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内在动力 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有利影响: (1)、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使中国少生了近4亿人,使总人口达到13亿延迟了4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20世纪唯一达到低生育水平的国家,并将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提早半个世纪实现人口零增长,对世界人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六次人口普查总人数 年份(年) 1953 1964 1978 1990 2000 2010 数量(万) 58260 69122 100391 113051 129533 133972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1953到1964十年间,我国增长了10862万,每年增长1086万,平均增长率为0.018%。从1964到1978十四年间,我国增长了31239万,每年增长2233万,平均增长率为0.032%。从1978 到1990十二年间,我国增长了12660万,每年增长1055万,平均增长率为0.010%。从1990到2000十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16482万人,每年增长1648万,平均增长率为0.014%。从2000到2010十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4439万,每年增加439万人,平均增长率为0.003%。在1953到1978年间,由于没有彻底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可以明显的看出人口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年均增长率为0.025%,但是在1978到2010年间,计划生育被当作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人口增长明显减缓,年均增长率为0.009%。很显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减缓了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改善了人口压力。

(2)、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止,减缓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40年左右的人口抚养比(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相对较低的黄金时期,增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人口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人口是典型的高出生、高死亡模式,人口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都非常高。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政府对文化教育和健康方面的巨大投资迅速改变了上述状况,营养和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人口受教育水平迅速提高。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跨跃,人口优势顺利地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2.不利影响 (1)、降低了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导致我国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给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家庭养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年份 0-14岁(%) 65和以上(%) 老少比(%) 年龄中位数(岁) 1953 36.3 4.4 12.2 22.7 1964 40.7 3.6 8.8 20.2 1982 33.6 4.9 14.6 22.9 1990 27.7 5.6 20.1 25.3 2000 22.9 7.0 30.4 30.8

年龄类型划分标准 类型 0-14岁(%) 65和以上(%) 老少比(%) 年龄中位数(岁) 年轻型 40以上 4以下 15以下 20以下 成年型 30-40 4-7 15-30 20-30 老年型 30以下 7以上 30以上 30以上

以上两个图表可以清楚的看出,从1953年到1964年我国人口状况与后边几十年有明显的不同,这是由当时特殊的历史社会条件所决定的。从1964到1982,老少比每年增长0.072,从1982到1990,老少比每年增长0.087,从1992到2000,老少比每年增长0.14。与老少比一样,其他几项统计数据也是成加快趋势的。而这一段时期,正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时期。截止到21世纪出,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也就是所谓老龄化。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现在的情况是“未富先老”,也就是说在我国生产力未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老龄人口已经占据了总人口比较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医疗技术的提高,养老制度的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更是关键。

(2)、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更促进了重男轻女文化对人口生育的影响,导致大量选择性别流产和求男生育行为的发生。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我国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调,大量的适龄男性将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给未来的社会发展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中国前五次人口普查男女性别比例 年份 男生比例 女生比例 性别比

1953 51.82 48.18 106.83 1964 51.33 48.67 106.14 1982 51.5 48.5 106.3 1990 51.6 48.4 106.6 2000 51.63 48.37 106.74 通过五次的人口普查可以看出,我国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性别比例的失调更是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现在以及将来的发展,更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举个形象的比喻,根据现在的性别比例,我们中国将有几千万的人打光棍,难道不会影响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吗?答案是肯定的。 (3)、在国际上,一些和中国敌对的国家和地区,利用中国推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到处宣扬中国不尊重人权,严重损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威望。 (四)、计划生育政策综述 作为世界历史上一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问题一直是关系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大事。不同于几百年前,多生一个孩子就多一份劳动力或者军事实力的事实,现在的人口政策应该更注重的是人口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就拿美国来说,虽然只有两亿多人,不到中国的五分之一,但是你敢说美国不强大吗?你现在还敢说人多一定力量大吗?我不否认人口数量多有人多的优势,它可以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可以有很大的人口福利,可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等等。但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口数量的优势慢慢被机器所替代,只有人口的素质才是决定未来国家发展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