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原油贸易现状分析报告一2018 年全球原油贸易现状(一)2018 年全球原油贸易总量保持增长金融危机以来,在我国等新兴经济体石油消费和原油进口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全球原油贸易总量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4%。
初步统计,2018年全球原油进口量为4540万桶/日,同比大幅增长150万桶/日,增幅为3.5%,占石油贸易总量的60%(见图1)。
从全球来看,尽管2018年全球面临着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地缘政治动荡加剧等不利因素,但2018年世界原油贸易仍维持了较快增长,其主要支撑因素为,一是全球炼油毛利总体表现良好,带动炼厂加工量维持较高水平,美湾复杂型炼厂加工WTI收益平均为12美元/桶左右,新加坡加工收益平均为6美元/桶的健康水平;二是主要炼油中心如美国、韩国、西欧为满足国内炼厂需求,原油进口量仍维持较高水平,如美国2018年原油进口量为795万桶/日左右的较高水平;三是以我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原油进口量大幅增加。
在我国,云南炼厂及惠州炼厂投产,增加了原油进口,同时今图 1 全球分地区原油进口量∗为预测值。
数据来源: BP, Unipec Research & Strategy ( URS)。
年非国营进口原油配额实际发放 1.48 亿吨, 地炼进口量和加工量也在下半 年快速回升。
另外, 印度 2018 年原油进口量保持 7.1% 的快速增长; 四是 2017 年下半年至今, 基准油价多数时间维持 backwardation 的价格结构, 推 动炼厂逐步降低高成本的商业性浮仓库存和商业性岸罐库存, 为全球原油贸 易增加创造了条件。
(二)全球原油贸易重心继续东移2018 年全球原油贸易格局继续调整, 大西洋盆地石油需求总体萎缩, 更多原油资源向东流。
亚太地区于 2008 年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 口地区, 原油进口量由 2008 年的 1642 万桶 / 日提高至 2018 年的 2411 万桶 /日, 年均增长 3.9% , 占世界原油总贸易量的比重也从 2008 年的 42% 大幅 提高至 2018 年的 55% ( 见图 2), 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原油贸易区域。
从具体 国家来看, 中国、 印度等国家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提高, 我国 2018 年原油 进口量大幅增至 900 万桶 / 日, 远超美国的 795 万桶 / 日, 连续两年成为全球 第一大原油进口国; 印度 2013 年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原油进口国, 2018 年原油进口量预计增至 455 万桶 / 日, 同比大幅增加 30 万桶 / 日。
图 2 2008 年和 2018 年全球原油贸易份额变化 ( 进口地区)数据来源: BP, Unipec Research & Strategy ( URS)。
与此同时,北美地区原油进口量由2008年的1045万桶/日下降至2018年的858万桶/日,年均下滑1.95%,其所占全球原油贸易的比重也由26%降至19%。
此外,同期欧洲在金融危机以及环境保护政策影响下,关闭部分老旧炼厂,炼油业发展停滞不前,原油进口量也呈下降趋势,占全球原油贸易比重也由27%降至23%。
(三)全球原油贸易竞争更加激烈近年来,全球主要产油国、贸易商、国际石油公司越来越重视与终端用户的合作,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纷纷在消费国争抢市场份额,使得全球原油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
以亚太为例,传统以来,中东原油在亚太市场保持绝对优势。
2018年亚太进口中东原油数量达到1530万桶/日,同比大增47万桶/日,创历史新高,占其进口总量的64.5%。
而与此同时,作为亚太第二大原油进口区域的非洲,近年来受该区域政局动荡影响,在亚太市场上进口份额整体趋降,2018年亚太地区进口非洲原油数量为318万桶/日,占亚太进口总量的比重由最高时的18.3%下降至13.4%(见图3)。
图3亚太地区分来源原油进口量数据来源:PIRA,UnipecResearch&Strategy(URS)。
此外,近年来俄罗斯不断加强与中国等国的能源合作,特别是中俄管线投产后,对亚洲地区的管线、海运出口量迅速增长,2018年亚太自俄罗斯进口原油数量高达245万桶/日,是2008年的3倍多,创历史最高水平,占亚太地区进口总量的比重也快速提高至10.3%,前苏联地区成为亚太地区原油进口的第三大来源区域,俄罗斯近两年更是超过沙特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除前苏联地区之外,拉美各国原油出口重心也不断东移,尤其是区内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国加大了对亚太地区原油出口量,推动2018年拉美对亚太出口量提高至189万桶/日的历史新高,是2008年出口量的5倍左右。
(四)美国成为全球原油贸易格局中的新出口力量2015年底,美国正式解除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随着原油产量快速增长和出口设施不断完善,美国原油出口量快速提高。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初步统计,2018年美国原油产量大幅提高至1090万桶/日,年均产量增幅近155万桶/日,原油出口量增至185万桶/日,同比增长73万桶/日。
一方面,美国页岩油品质多为轻质低硫原油,呈轻质化趋势,美国产量增加后,大幅削减西非、欧洲等地轻质原油进口,这在过去三年已有所显现,2018年,美国自欧洲进口原油降至6万桶/日,自西非进口原油降至25万桶/日,较2016年下降近一半。
另一方面,2018年以来受主要页岩油产区Permian区块的管输瓶颈限制,WTI/Brent价差全年维持平均-7美元/桶的较宽水平,美国主要油种经济性显现,不仅增加了至欧洲炼厂的出口量,出口至亚太地区的原油也大幅增长,2018年美国出口至亚太地区的原油增至70万桶/日(见图4),占美国原油出口总量的37.8%,替代了部分亚太从西非进口的轻质油,在全球原油贸易中的地位逐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原油出口增加带动美湾成为活跃的现货贸易中心,原油定价地位也随之上升,洲际交易所(ICE)于2018年10月推出一份Permian产地休斯敦交割的原油期货合约(PermianWTIFuturesContract),图 4 美国原油出口情况统计数据来源: EIA, Unipec Research & Strategy ( URS)。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 CME) 也将于 2019 年 1 月推出一份休斯敦交割的原油 期货合约 ( WTI Houston Crude Oil futures contract), 以形成反映美国原油出 口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
(五)全球原油贸易不稳定性加剧2018 年, 受伊朗制裁、 中美贸易摩擦及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影响, 全 球原油贸易不稳定性加剧。
宏观面, 特朗普政策的贸易保护措施对全球货物 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 特别是中美两大经济体贸易摩擦不断升温。
目前双方 已互征两轮关税, 涉及数千亿美元商品贸易。
从中美原油贸易来看, 2018 年前 6 个月, 我国进口美国原油约 33 万桶 / 日, 是上年的两倍, 占我国进口 总量的比重为 3.6% , 美国成为我国第十大原油进口国。
尽管原油被排除在 我国加征关税清单之外, 但受国家政策影响, 8 月后中国暂停进口美国原 油, 有超过 30 万桶 / 日的美国原油在印度、 韩国等寻找新的出口目的地, 对 美国出口原油价格构成较大压力, 促使 WTI / Brent 价差进一步拉宽。
与此同 时, 我国在西非、 北海、 远东等地采购轻质原油替代美国油。
伊朗方面,特朗普5月8日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对伊朗能源、造船、航运和银行业等领域制裁,要求各国从11月份开始停止所有伊朗石油进口,即便11月5日特朗普政府宣布8个国家及地区获得进口伊朗石油的临时豁免,对原油贸易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出口流向来看,伊朗石油三分之二以上出口至亚洲,主要是中国、印度、韩国、日本;三分之一出口至欧洲以及其他中东国家,主要包括土耳其、意大利和法国等。
5月~11月,伊朗石油产量和出口量下降幅度近100万桶/日,韩国于7月停止进口伊朗油,日本、印度进口量也大幅下降,全球中质含硫油供应下降,各国加大从欧洲和拉美市场的进口量进行替代,高低硫油价差也有所收窄。
美国方面,管输能力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原油出口。
随着国际油价上涨,其主要页岩油产区Permian区块产量猛增,占到美国原油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Permian区块12月产量近370万桶/日,然而据咨询机构PIRA统计,该地区管线、火车的运输能力以及炼厂加工能力合计仅为320万桶/日,大量原油无法运输至库欣交割地和主要出口地美湾,限制了美国原油出口,WTI/Brent价差一度拉宽至-11.29美元/桶,创2015年3月以来最宽水平。
直到第四季度,5万桶/日PermianExpress3管线和50万桶/日的Sunsise管线扩能项目,大幅缓解了美国原油出口瓶颈的限制,推动美国原油产量快速攀升至1170万桶/日的历史新高。
此外,利比亚、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加拿大等产油国的产量下降或部分时间油田生产中断,也成为限制原油贸易发展的因素。
2018年,在美国制裁下,委内瑞拉经济下行,资金不足,油田、管道和港口的正常运作受到影响,原油产量已降至30年以来最低的120万桶/日,不仅无法满足国内炼厂的原油需求,最大的炼油中心(CRP)开工率仅为10%,而且出口至美国的重油也大幅下降。
其他国家,如利比亚,3月受武装分子袭击和管线关闭等问题影响,油田生产一度中断,产量降至70万桶/日。
加拿大,7月最大的油砂生产商Syncrude的MildredLake项目因电力中断而关闭,令加拿大石油产量下降10%,减少了对美国库欣地区原油供应量,令WTI/Brent价差快速收窄至-3美元/桶,这些不确定因素均加剧了原油贸易的不确定性。
二2019年全球原油贸易展望(一)原油贸易总量继续攀升,重心继续东移预计2019年,全球原油贸易将维持增长,且贸易流向继续向东移,贸易总量预计达到4680万桶/日,同比增长140万桶/日左右,增幅3.1%,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亚太几个即将投产的大型炼厂,其加工量的提升将带动原油贸易,特别是中质含硫油贸易的增长。
在我国,恒力石化(2000万吨)预计2018年底投料开工,2019年开工率或将逐步增加,设计加工中质含硫油,具体油种有沙重、沙中、马林原油;浙江石化(2000万吨)计划于2019年第三季度投产,设计加工高硫中质、高硫高酸油,具体油种包括沙中、伊轻、伊重、巴西油。
此外,我国2019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2.02亿吨,比2018年全年实际下发的配额增加5381万吨,因此地炼全年原油进口量预计也将维持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