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专项练习: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对外关系(限时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对以下地区行使直接管辖权的先后顺序是()①广东②西藏③新疆④黑龙江流域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解析:答案:C2.几位同学对“古代中国少数民族”问题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设计关于古代中国少数民族的探究课题。
以下同学们自己设计的论文题目中,出错的是()A.我看岳飞抗金B.明长城能起到防御作用吗C.元朝与北宋的对峙D.靖康之变与北宋的灭亡解析:元朝建立于1271年,北宋灭亡于1127年,故元朝不可能与北宋对峙,故C项为答案。
答案:C3.(精选考题·重庆高考)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①派甘英出使大秦②出使大宛、大月氏③任西域都护,管理西域④大败北匈奴,使其政权瓦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此题考查东汉时期的民族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出使大宛、大月氏的是张骞;大败北匈奴,使其政权瓦解的是窦固、窦宪,因此排除含②④的选项即可,答案为B。
答案:B4.(精选考题·呼和浩特模拟)“望不尽连绵的山川,蒙古包像飞落的大雁,勒勒车赶着太阳游荡在天边,敖包美丽的神话守护着草原”……这首歌曲让许多人对蒙古草原心驰神往。
以下古代少数民族统治蒙古草原的先后顺序是()①突厥②回纥③契丹④匈奴A.④②①③B.④②③①C.④①②③D.①④③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蒙古地区历史的掌握情况。
突厥、回纥、契丹、匈奴分别在隋朝和唐朝前期、唐朝、宋朝、秦汉时期统治蒙古高原,故其次序是④①②③。
答案:C5.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
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
位于河西走廊上的“河西四郡”是丝绸之路上的四颗明珠,请判断这四郡都是哪位皇帝在位时设置的()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解析:设置机构意味着中央政府对河西走廊地区的管辖加强。
在汉武帝出击匈奴以前是不具备设置机构条件的,因为之前河西走廊被匈奴控制。
答案:D6.(精选考题·江苏高考)“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解析:此题考查元朝对西藏的管辖,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元起朔方”“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郡县土番之地”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应选A;中书省为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B错误;理藩院是清朝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的权力机关,C 错误;行中书省是元朝的地方行政机关,D错误。
答案:A7.唐中宗诏:“朕之少女,岂不钟念。
但为人父母,志息黎无,假设允乃诚祈,更敦和女子……降(下嫁)彼吐蕃赞普,即从今月出发,朕亲自送于效外。
”以下各项与材料所述内容相符的是()A.唐朝通过和亲,加强对吐蕃的管辖B.迫于压力,唐朝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C.文成公主嫁与吐蕃采取和亲政策D.唐朝重视加强与吐蕃的关系解析:解答此题特别要注意的是唐与吐蕃是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正反权并立的关系,中央政权对吐蕃的正式管辖始于元朝,故A项不符合史实;唐朝国力强盛,不存在B 项所说情况;C项发生在唐太宗时期,故只有D项正确。
答案:D8.在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的探究活动中,有一项活动是以对联形式展开的,其中有人出了上联“鉴真六渡东瀛连华日友好”,你认为从内容到形式最为贴切的下联是()A.杨广三征高丽破中韩宁静B.孔明六出祁山报刘汉情谊C.郑和七下西洋结中外和善D.张骞两通西域架中西桥梁解析:先解读题干,明确问题核心是选出与“鉴真六渡东瀛连华日友好”相贴切的对联(从内容到形式)。
“鉴真”为人名,是中外交流的使者,“六渡”为次数,“东瀛”即日本,是对外交流目的地,“连华日友好”是鉴真的贡献。
根据答题方向和限定词分析备选项,“杨广三征高丽破中韩宁静”违背中外友好交流这一主题,故排除A项;“孔明六出祁山报刘汉情谊”没有表达对外交往,“张骞两通西域架中西桥梁”表达国内民族交往,故B、D两项也予以排除;“郑和七下西洋结中外和善”从内容和形式来看都符合,应选C项。
答案:C9.(精选考题·四川高考)隋唐时,中印交流促进了双方文化的发展。
以下人物中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是()A.甘英B.玄奘C.一行D.鉴真解析:此题考查唐朝与印度交流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甘英是东汉人;一行是唐朝天文学家;鉴真为中日友好做出了贡献;玄奘到印度学习佛学,增进了中印的友谊。
答案:B10.以下对古代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西汉时期开辟的直接连通亚洲与欧洲及非洲地区的商贸通道B.唐朝时期,中国瓷器经此通道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非地区C.宋代以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及政治等原因而逐渐衰落D.是古代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被誉为“文化大运河”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而汉代的丝绸之路最远到达欧洲,丝绸之路能够到达非洲那么是在隋唐时期,故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在非洲发现了唐朝时期的瓷器,B项表述正确;宋朝时,由于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对外交往以海路为主,C项表述正确;D项表述符合史实。
答案:A11.(精选考题·武汉模拟)中国位于东亚,巍峨的崇山峻岭和绵延的戈壁沙漠把中国与欧亚大陆的西部地区隔离开来。
但中国文明并非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产生与发展,自古以来,中国与世界一直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流。
其史实有()①汉朝皇帝赐“汉委奴国王”金印②唐在登州设渤海馆专门接待渤海的使者和商人③伊朗境内曾发掘出不少唐三彩④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合译《泰西水法》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
用排除法,②属于民族关系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含②的选项即可。
答案:A12.从永乐元年(1403年)起,明成祖就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他对主管外事的礼部大臣说:“今四海一家,正当广示无外,诸国有输诚来贡者听。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
由此材料可以看出()①明成祖认为海外诸国均是落后于中国的“番国”②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③明成祖对发展对外交往的态度比较消极④明成祖对开展友好交往底气十足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①正确②③④错误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解析:由“广示无外”、“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等信息可判定①④说法正确,②③不符合材料意思。
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7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事件。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徒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
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
汉使西域者益得职。
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西域传》材料2:颉利被俘时,降唐的突厥群众有10余万人。
唐太宗采用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
”将这部分突厥人安置在东起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西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之间。
在原先突利可汗统治地区设置顺州、祐州、化州、长州四个都督府。
分颉利可汗所属为六个州,左部设定襄都督府,右部置云中都督府。
这年五月,任命突利为顺州都督。
顺州,侨治营州(治所龙城县,在今辽宁朝阳市)五柳戌。
投唐的突厥酋长,都被授予将军或中郎将之职,五品以上官员有百余人,几乎占朝中同级官员总数的一半。
突厥人迁居京城长安的将近1万户。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材料3:公元一七四五年(乾隆十年),准噶尔首领噶尔丹策零死,上层贵族为争夺汗位发生内乱。
这更加说明分裂不能自立,不能抵抗沙俄的入侵,只会招致沙俄深入侵略。
这更为迫切地提出了统一的问题,清朝的乾隆皇帝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准噶尔首领搞分裂割据,是不得人心的。
各族人民是希望统一,希望安定的。
由于新疆地方两千年来同内地有着血肉的联系,所以在准噶尔内乱时,就很自然地发生了人民向内地迁徙的群众性运动。
清朝政府在接待并安置了内迁群众的同时,刚好又有辉特部台吉前来归顺。
考虑到当时的形势,就决定统一新疆。
——《新疆简史》(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是如何解决西域问题并加强对其管理的。
(6分)(2)材料2中唐政府对东突厥的处理方式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来唐朝是如何解决西突厥问题的。
(3分)(3)根据材料3概括清朝统一新疆的原因。
(6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的乾隆皇帝是如何完成统一整个新疆这一历史任务的。
(3分)解析:此题以新疆乌鲁木齐市打砸抢烧事件为背景,重点考查古代新疆归属中央的过程,以及中央政权对这一地区进行管理的一些史实。
第(1)问由材料1中的“酒泉郡”“列四郡”,可看出当时西汉在西域设郡进行管理;由“汉使西域者益得职”“校尉领护”,可以分析出当时西汉设西域都护以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此外还要注意回答时不要混淆西域、匈奴、西汉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2)问“最大特点”要结合材料2中的“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回答,答“如何解决西突厥问题”时要结合所学知识,明确唐太宗、唐高宗、武那么天在这一地区实行的政策。
第(3)问答“原因”时,一定要充分关注材料3,注意要点的全面性;答乾隆帝如何完成统一整个新疆的任务时,除了答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外,还要提到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答案:(1)面对西域各族受匈奴控制的局面,西汉联合西域各族共同对付匈奴,最终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汉同西域各族之间的联系;西汉在西域设郡,并置西域都护进行管辖。
(2)最大特点:全其部落,顺其土俗(或答“在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的情况下,设都督府管辖,仍以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
唐太宗征服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唐高宗时派兵大破西突厥;武那么天时,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后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3)原因:准噶尔部发生内乱,面临着俄国入侵干涉的危险;准噶尔首领搞分裂割据,是不得人心的;各族人民渴望统一,并出现向内地迁徙的群众性运动;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准噶尔中的一些部落前来归附;清朝前期强大的国力和民族向心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