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国家、地方、学校 三级课程校本化实施规划
(2012年修订)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造性地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小学素质教育,严格落实渝教基〔2012〕21号文(《重庆市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表》)精神。以重庆“二期课改”、“卓越课堂”行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巴蜀律动课堂”研究,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抓手,进一步突显巴蜀律动课程的综合化、巴蜀律动课堂的生本化,践行“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在律动课堂里自由生长。特制定三级课程校本化实施规划,指导学校未来的课程建设,让课程奠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 目标愿景 办学理念: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为学生而办学校。学校魅力:走进巴蜀园,走进快乐园;走进巴蜀园,走进创造园;走进巴蜀园,走进成功园。育人目标:头脑科学、身手劳工、自信、豁达、优雅的合格公民。 二. 课程的整体规划 (一) 律动课程管理的体系构建。
1333律动课程体系:1条主线——学生发展。3维目标——身手劳工、头脑科学、情趣高雅。3类课程——学科课程:以夯实基础为重点,以律动课堂为突破,以能力为导向。活动课程: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省、自律的习惯,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乐观进取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主要包括品德、综合实践课程之非指定领域(如校队队会两操传统主题活动、放学午餐8分钟等)、综合实践课程指定领域(信息技术、劳动与生活技能、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特色课程:以个性成长为重点,以生为本创新课程,自主选择满足个性,即通常说的课程辅助活动。最后一个3,则有示3大律动教育要素:尊重、激发、共生。 (二)律动课程实施的整合路径。 1.三类课程整合。 为清晰课程育人功能,我们把课程分为了学科课程、特色课程、活动课程三大类,三类课程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既有目标、学习方式的共同点,各自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这三类课程往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推进,都由小学校具体实施和推进。但在研究过程中常常把学科课程和特色课程整合成一大类由学科大组负责系统规划,强化学科课程特色和提升学科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活动课程是指以经验性、体验性课程为主的课程,我们统一整合以实施活动课为主要的形
学科课程1.语文;学;3.英语术;5.体育学 式进行实施。 2.学科整合 学科整合,首先是不同学科的共性要求即“巴蜀儿童礼”,以此共育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奠基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要求师生入脑入心人人过关,进教室进课堂课课过关。其次,学科间的整合实施,如读书节以语文、英语学科协作推进;艺术节则音乐、美术学科协作推进;大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则由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品德学科和物业组协作推进。科技节则由科学、数学组协做推进;体育节由体育学科、班主任学科协作推进。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实施 对国家和地方课程中没有具体课程标准的活动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系统规划,减少课程的随意性,提高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无课标无教材的实践活动课程,我们研发了则要有实施体系和实施大纲,如《活动课实施指南》(原生活课程实施指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我们的节日序列化课程》、《我们社会实践》、《我们的校会》等。
○指定领域课程实施指南 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性四个领域 (信息技术、劳动与技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域 践、研究性学习)
项 目 信息技术小能手 小小劳动能巧手 小小生活实践家 小小课题研究员
范 式 程序:揭示课题—提
出问题 -合作探究-交流修改-展示成果 程序:主题活动—猜想构思—实验讨论—记录思考—表达交流—梳理总结 程程序: (拟定主题—准备设计 — 合作分工—反馈总结) ( 一 上 江北中央公园 大礼堂
一 下 、 渝北体育公园 动步公园
二 上 江北鸿恩寺公园 洪崖洞
二 下 江北龙头寺公园 科技馆
三 上 主题:认识新朋友—计算机 1入法输 2计算机大家庭 主题:我是小巧手 1缝沙包 2做背心 3打毛线 4剪 纸 5整理房间
磁器口古镇 南山植物园
1生活垃圾处理(小调查)
2植物的变化(小观察)(科学) 3商品交易会(小发现) 4观察蚯蚓(科学)(小发现)
三 下 主题:网上寻宝 1网络资源大搜索地图—我的家 2输入习作 主题:今天我当家 1水果拼盘大餐 2煮面 3洗碗 4拖 地 5超市购物
三峡博物馆 方特科幻园
1山城路与桥(小课题)(美术)
2奇妙的无土栽培(小种植) 3生活用水研究(环境)(小课题)
四 上 主题:电子小报、网络信息 1、电子小报《营养早餐》 2、童话书封面插图 3、上网查资料 主题:我是小编辑 1制作童话书 2插花 3.树叶贴画 4 安全体验
渝北园博园 永川茶场植物园
1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调查
—塑料袋的利与弊(小课题) 2蚕宝宝的秘密(小发现) 3调查居室小气象(小调查)(科)
四 下 主题:电子邮件、演示文稿 1、发邮件 2、一封电子家书 3、演示文稿 主题:小小美化师 1编织;2泥塑;3拉花; 4多彩布艺;5小相框;6小笔筒
天才梦工厂体验 军事拓展
1“低碳生活 你我同行”—生活
污水知多少(小课题) 2兴趣哆来咪(小发现) 3对“火柴盒”房子的思考(小课)
五 上 主题:图像处理、电子表格 1、图像处理光影魔术手 2、电子表格之我们去旅游 3、合理使用计算机 主题:小小设计师 1 纸模服装设计 ;2洗衣;3 五彩立体;4.线人模型;5小袋鼠 6小手袋
长安汽车城 含谷种植基地
1汽车的魅力—商标(小课题) 2猫对气味的反应(小实验) 3我们的小区(小考察)
五 下 主题:网络与图片 1、图片处理 2、博客与网络 3、研究报告(信息时代) 主题:小小美食家 1炒鱼香肉丝 ;2魔幻厨房;3蔬果沙拉;4煎蛋
红岩参观烈士墓 叶荣臻纪念馆 1食堂浪费现象调查(小调查)
2—对环境的利与弊(小课题) 3对幸福感的研究 (小访问) 六 上 主题:玩转动画 1、动画制作 2、声音编辑(小组合作) 主题:科技小制作 1制作无线话筒 ;2模型制作;3变废为宝4 创新
合川钓鱼诚 北培淘吧 1潜能 自信 超越(小发现)
2落叶之谜—黄桷树的秘密(小考) 3吊脚楼(美术)(小调查) 4重庆火锅(小课题) 六 下 主题:信息技术大综 1、制作成长手册 2、网络游戏探究报告 主题:创意小制作
1创意小制作 ;2修家电 ;3补书 4鲁班工坊;5小农场
中山古镇 大足石刻 1减压妙方(乐观)(小实验)
2国际视野—地球村一日游(小调) 3成长回眸(语文)(小发现)
评 价 每期自选1项等级达标;8级小实践家发证书 每期自选1项等级达标 ;12级发证书 每期自选1项等级达标;12级小实践家发证书 每期自选1项等级达标 8级
小实践家发证书
4.时空整合 (1)时间统整留足空间。合理规划学生的在校时间、大型活动时间、课堂时间,给学生自由生长留足时间。如大型活动活动规划, (2)空间统整立体实施。 根据课程特点实施长短课结合,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进行实施,特别针对一些难点课程的实施,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英语课和写字课的实施建议。本部和书院的英语采用长短课结合的方法进行实施,确保英语天天见。一二年级每周只有两节英语课,为保证其效果,利用每周只有26节课规定课时,比高年级少四课时,把这4课时统一安排在每天的第4节课进行,保证英语和写字天天练。即每天第4节课的前面15分钟是英语诵读或者国学经典诵读,后面15分钟自己习字,统一由语文老师负责,进行课堂管理。英语教师负责英语诵读质量。也就是1、2年级每周3次英语诵读、1次国学经典诵读,时间均为15分钟(没有英语课的3天均为英语诵读,保证英语天天见。余下的1次为国学经典诵读)。写字课15分钟,一周4次。(英语诵读和国学经典诵读、写字课等可以考虑由英语学科、语文学科统一由学校专业水平很高的老师拍摄教学内容,做成视频资料,在电脑里进行播放,进行统一教学。这样具有系列化和阶段化的学习,教师易于操作,也避免执教教师的随意性,保证每天诵读和写字的质量。如容闳学校就是这样,可以借鉴模仿学习。(课表安排详见附件一) 体育活动课程的实施建议。体育学科组和各小学校进行统筹,一定明确各种体育活动课程的明确定位和价值。大课间以班级为单位的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场地要统一规划。体育课主要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运动会则以展示学习成果为主;体育课程辅助活动则以项目式学习为主。 自主八分钟的实施建议。每周一学校评比流动红旗,听广播学校进行统一的值周小结;每周五班级评比巴蜀榜样,或者生活实践课程的内容及要求等。小学在进行每天自主活动八分钟课程内容时,注意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每周二、三、四均有各班级设置,要求在开学有自主八分钟课程表,张贴在教室外墙上。 附件一、作息时间及课表安排
星期 时间、节次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备注
上午第4节 11:30—11:45 英语诵读 国学经典诵读 英语诵读 英语诵读
上午第4节 11:45—12:00 写字 写字 写字 写字
(3)校际整合。 ①三园课程设置。
巴蜀园课程设置:结合园区传统优势和场地特点,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侧重体育和创造特色。在课程设置上严格执行市教委规定,先规范后示范,每期专设一个“创造”综合实践活动周。 重庆市小学课程安排表(巴蜀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科目 周课时 科目 周课时 科目 周课时 科目 周课时 科目 周课时 科目 周课时 品德与生活 3 (含班队1) 品德与生活 3 (含班队1) 品德与社会 2 品德与社会 2 品德与社会 2 品德与社会 2
科学 2 科学 2 科学 2 科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