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农业生产要素
第三节 农业中的土地问题
3、土地使用制: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 的规定。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占有、使 用并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权利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 律体现形式。 4、土地国家管理制度:国家政权以社会代表的身 份对土地进行管理、监督和调控的制度、机构和手段 的综合。 5、土地产权的种类:所有权(地权)、使用权、 租赁权、抵押权、地役权(为了其毗邻土地的权益, 有义务允许他人在其土地上的某种行为)、地上权、 土地发展权(变更土地使用性质)。
二、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
(一)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1、农业自然资源:是自然资源的基本组 成部分,是指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的或可 能利用的自然条件。 2、土地在农业中的作用
3、土地供给的特征:
(1)受制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2)供给有限; (3)土地质量的异质性。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概述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
第三节 农业中的土地问题
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表
年份 1400 1600
中国人口和耕地面积的变化
人口(百万) 65-80 120-200 耕地面积(百万亩) 370 500
1873
1933
350
500
1210
1470
资料来源:铂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
第三节 农业中的土地问题
表
农村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X 0
△X
TPP 0
△Y
APP 0
MPP
精确 平均
生产弹 性
2
4 6 8
2
2 2 2 2 2
3.7
13.9 28.8 46.9 66.7 86.4
3.7
10.2 14.9 18.1 19.8 19.7
1.9
3.5 4.8 5.9 6.7 7.2
3.6
6.4 8.4 9.6
1.9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概述
(四)科学技术 1、农业科学技术是揭示农业生产领 域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在生产中应 用成果的总称。 2、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1)改善其他生产要素的质量; (2)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 (3)改造传统农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 结构的高级化。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概述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概述
(二)劳动力
1、农业劳动力:包括农业劳动力的数 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农业劳动力的数量, 就是能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农业劳动力 的质量,是指农业劳动力的体力强弱、技 术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 2、劳动力在农业中的作用 3、劳动力供给的特征:近似于无限供给 4、农户的多目标性
4
5 6
700.1
840.4 940.2
170.6
140.3 90.8
570.2
670.0 710.7
140.3
90.8 40.7
340.4
340.7 330.1
50.0
3.0 -10.6
7
8
990.1
990.3
40.9
2.0
710.8
690.6
1.0
-20.2
290.6
250.6
-30.5
-40.0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试验资料:不同肥力的土地上生产小麦的总产量和边际产量(KG)
要素投入 单位数 1 2 3 120.2 290.2 520.5 甲地 总产量 边际报酬 总产量 120.2 170.0 230.3 100.2 240.7 420.9 乙地 边际报酬 100.2 140.5 180.2 70.7 190.6 290.4 丙地 总产量 边际报酬 70.7 110.9 90.8
表 饲料配 饲料 合 X1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20 16 13 11
生产要素利用的最佳配合比例的确定 饲料X2 边际替代率 (△X1/△X2) 饲料成本 1 4.0 4 3 2 3.6 3.4 3.4 饲料成本 2 4.0 3.5 3.2 3.1
0 1 2 3
第5组
第6组
10
9
4
5
1
1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产 量
固定报酬的生产函数
产 量
递减报酬的生产函数
可变要素投入量 递增报酬的生产函数
可变要素投入量 农业生产中并不常见 农业生产中的 常见形态
产 量
当可变要素投入在比例上少于其 他固定要素投入时,可能产生 可变要素投入量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产 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总产量曲线(TP)
5.1 7.5 9.1.6 1.5 1.3
10
12
10.0
9.6
14
2
2 2
104.5
119.5 129.6
18.1
15.0 10.1
7.5
8.4
6.4 3.6
9.1
1.1
0.8 0.5
16
18
7.5
7.2
7.5
5.1
20
22
2
2
133.3
129.1
3.7
-4.2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某一可变投入不 断追加到另一(一些)固定数量的投入上 面时,该可变投入由稀缺到充裕,最终会 使后一单位的可变投入所增加的产出比前 一单位低(边际产量递减)。通常用于描 述连续追加到有限土地的其他投入物的边 际收益变动。它要求人们注意单一投资的 合理集约度、各种要素的适当配比,以提 高资源配臵效率。技术进步能够提高土地 对其他投入资源的容受力,能够使土地报 酬不断增加。
三、限制因子理论、木桶理论
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 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相 应地,农业生产取决于最稀缺的资源。我国 农业生产最短的一块“木板”是土地。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 投入-产出关系(factor-product relationship) ◆ 投入-投入关系(factor-factor relationship) ◆ 产出-产出关系(product-product relationship)
边际产量曲线(MP)
平均产量曲线(AP)
可变要素投入(X)
农业生产函数中的合理阶段与不合理阶段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分析: 一般而言,当可变投入物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时,总 产量不断增加,直至达到最高点,然后开始下降; 每一单位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由递增到递减,直至 零,此时的总产量最大。 投入的合理区间是平均产量由递增到递减的转折点 至边际产量为零的区间(第2阶段)。 考虑到可变投入与产品的相对价格,当边际收益等 于边际成本(也即边际产量等于资源价格与产品价格 的比率)时,就达到了净收益最大的目的,此时的可 变投入量就是最经济投入量。---边际平衡原理。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边际替代率
衡量一个要素或产品替代另一个要素或产品的比 率。 本问题解释的是要素替代:产品量不变,要素的 替代关系。用来回答怎样生产的问题(计算可变资 源的最优配臵) 例:两种配合饲料如何配臵,可以生产相同活体 重的生猪。 下表是单位活体重的生猪生长需要的不同饲料配 合比例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3.6
3.8
3.2
3.3
注:饲料成本1时,设PX1=0.2元,PX2=0.4元;饲料成本2 时,设PX1=0.2元,PX2=0.3元 。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三、产出—产出关系 产品—产品关系(product-product relationship) 有限资源分配于两种(多种)互 竞产品生产,由于投入资源报酬变动,一种产品被 另一种产品替代时总收益呈变动趋势。当一种产品 增加的边际收益等于另一种产品因此减少的边际收 益(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比率等于它们价格比的负 倒数)时,总收益最大,这时就达到了一定资源条 件下的最佳产品结构。这就是产品的边际替代原理。 扩展开来,当对每种产品的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 值相等时,就达到了整个资源的最佳配臵,此即一 般等边际原理。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概述
第五章
农业生产要素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概述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第三节 农业中的土地问题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概述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概述
一、农业生产要素的内涵
农业生产要素,是在农业生产过程 中,为了获得人们需要的各种农产品所 必须投入的各种基本要素的总称。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概述
第二节 农业生产函数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表(假设数字)
X TPP(Y) APP 7.0 10.0 MPP (△Y) 7 13
0
1 2
0
7 20
3
4 5 6 7
31
37 40 39 35
10.3
9.3 8.0 6.5 5.0
11
6 3 -1 -4
生产弹性(EPC)=产品数量变动百分率/ 要素数量变动百分率 = △Y/Y/ △X/X=边际产量/平均产量(解释参考上图) 当EPC=1时,边际产量=平均产量,两曲线相交. 当EPC<0时,总产量曲线下降
(1)1949-1953年:“政府+农户”二元主体结构 (2)1953-1978年:“政府+农村集体”二元主体结构 (3)1978至今:“政府+农户+集体+企业”多元主体结构 (4)演化趋势:以农户和企业投资主体为核心、以政府投资 主体为后盾、以集体投资主体为补充。
第一节 农业生产要素概述
5、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原则 (1)公共性原则 (2)产业导向原则 (3)效益优先原则 (4)科技领先原则
6.7
5.9
0.0
-4.4
1.9
-2.1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