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庆供电公司电网生产基地规划设计
张彤阳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从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庆供电电网生产基地出发,以总体布局和环境设计两方面为主进行探讨,在保证空间高效合理的同 时创造人性化的空间,使整体规划融于自然之中,以其对当前的生产办公基地有所启迪。 关键词:生产基地;功能;环境;场所 中图分类号:TU一022;TU 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ZOlO)04—0464—03
1 工程概述
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庆供电公司电网生产基地位
于安庆市大桥开发区,东临独秀大道,南临振风大道,
规划占地1i.7 hm。。建设内容包括:电网调度楼、信
息楼、输配电运行维护中心、试验大厅、检修大厅通信
中心、电能计量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以及横江实业
公司电力规划设计大楼、建安大楼等。其中安庆电网
生产、营销基地占地约8.4 hm。,横江集团基地占地
3.3 hm。,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70 680 m (图1)。
图1规划乌瞰图 设计方案本着起点超前、思维创新、科学合理的
设计原则,立志打造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经济实用
的新区新地标;以崭新的建筑造型,体现电力企业科
学发展的新形象、新内涵。
2设计理念
(1)工作与生活的和谐。霍华德提出了“场所
性”概念,即“包含着个体、一对或者一个团体对一片 地带的排外性的控制”人同样有着场所的要求口]。基
地内办公场所、产业场所、休闲场所、交流场所,通过 “院”、“廊”、“厅”、“路”等多种方式融为一体,形成
地域综合体;点、线、面相结合以发挥开放空间最大
效用 引。
(2)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
概念,协调基地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将基地形象融入
景观规划使之成为有机的生态圈,合理梳理地块中的
水系绿地,使之形成观赏、休闲、活动等多层次、多类
型的空间l3],让人的工作与生活活动均交融在自然风
光之中。
遵从这两条指导思想,方案注重从电力科技企业
本身提炼精华,以建筑的语言加以诠释,使其融人到
有形的建筑形象中,创造一个新的科技人文景观。
3规划设计构思
供电公司电网生产基地无论造型布局都应聚有
高科技的元素,从规划到建筑单体,再到景观设计,着
重强调科技化、开放性、超前性,努力创造一个亲切宜
人的建筑形象,一个高效率的创意设计区,一个舒适
自然的公共环境。
3.1井环结构
规划以环形路网为构图中心,突出总体布局的向
心感、紧凑感(图2)。环路内部为主维护检修区、员
工活动区,围绕自南向北贯通的中心景观带展开。环
形周边为对外办公区,并以井字结构、嵌入绿地为纽
带,使内部研发检修用地与外部办公用地形成共生整
体,达到内外兼修,协同共生的目的,形成崭新严谨的
平面构图,从而为用地、功能分区、建筑体量及立面的
比例创造有利条件。
收稿日期:2010—03 08;修改日期:2010—04—30 作者简介:张彤阳(198O一),男,安徽来安人,硕士,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464 《工程与建设》
2010年第24卷第4期 图2规划总平面图 3.2人车分流 ’
出入口对空间的围合感具有重大影响,同时也会 影响到空间中的使用方式和运动方式r4]。根据规划
要求,供电公司电网生产基地礼仪性主入口设置在振
风大道上,车行次入口设在基地北侧叶祠路上,主礼
仪人口正对中心景观带,车流人口紧邻物流区,各自
适宜。同时以环形道路构建交通骨架,连接主次人口
与园区支路,加强内部联系,清晰划分出功能区。在
此骨架上梭形穿越而过的步行道、步行连廊则塑造出
园区的交通机理,使园区交通体系形成有机整体。为
获得良好的外瞻效果,沿市区干道不设大型公共地面
停车场,停车位置主要布置于主体建筑地下室和基地
边角处,方便使用的同时保证了基地中良好的景观环
境。主干道围绕和划分各功能区,使车行仅限于各功
能区域间,保证各功能区域内的安全和宁静。步行道
围绕景观绿化布置,充分考虑人流的使用。绿化小道
穿行于景观之间,充满园林气息,使基地人们对周围
景观产生一种富于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l5j。
3.3动静适宜
任何基地都会考虑可达性,也就是使用者能够接 触他人、公共设施、资源、信息或场所的程度[6]。根据
各建筑单体的属性及功能要求,方案通过道路、景观
将各不同建筑属性的单体进行了优化组合,达到办
公、生产、检修试验、物流等功能分区明确。通过环形
车道自然分开出供电公司和横江实业公司两大用地
界线。沿城市主干道布置电网调度大楼、信息附楼和
电能计量大楼,充分展示电力公司以人为本、为社会
提供服务的功能属性,高大挺拔的建筑形象充分展示
了电力系统的结构美和现代美。正对主人口的景观
轴线和曲线人行步道分开生产、试验、物流和办公,沿
景观步道东侧布置电网技能鉴定中心、客户服务中
心、电费中心等办公建筑,西侧布置输配电运行中心、
电网检修中心等生产试验建筑(图3)。电力物资储 备中心则结合用地布置于基地西侧,结合不规则用地
布置室外堆场,车管中心位于基地西北角结合叶祠路
布置物流区的出人口,方便车辆进出。横江实业公司
沿叶祠路顺势展开,充分利用沿街地形,达到土地利
用的最大化。电力规划大楼、应急抢修中心和物资配
送中心的沿街布置充分考虑到建筑的便利性。整个
基地通过环形道路、曲线形步行景观道路和明确的功
能分区达到了纵横交错严谨大气的建筑总体格局。
图3内景马瞰图 3.4以人为本
方案中充分利用现状基地内边有三片水面,形成
本地块生态中心,嵌入整个生产基地,达到了良好的
生态效益,并在此周边设置了相应的篮球场网球场等
职工康体设施及休闲区和交流区等体现出人与自然
的共生。方案力求充分结合环形空间系统和场所特
征 创造不通层次的景观空间,包括基地主要带形景
观和建筑院落景观及多处文化景观。各主要景观节
点分别连接建筑主人口、水面、主入口景观区等主要
景观空间。方案充分考虑文化景观氛围,将地域传统
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手法有机结合,在景观环境塑造
上注重为生产办公人员们创造不同层次的正式和非
正式交流空间。景观规划同时注重内外景观结合,不
同景观空间相互渗透,互为景观。
4主要建筑单体设计
方案遵循“现代、使用、经济、美观”的建筑设计原
则。设计中采用基本的形体元素、方法及有机的连接
来表达设计构思,达到统一的效果。
基地建筑以白色、灰色外墙材料、虚实对比的体
量关系,精美和谐的细部处理为统一风格。在共性中
又变化有度,体现了不同性质建筑个性:电网调度大
楼简洁明晰、高压试验大厅等稳重严谨、信息附楼活
泼多变、客户服务中心等亲切宜人,既体现了电力系
统建筑的文化底蕴,又充分展示了科技赋予建筑的时
(下转第472页)
《工程与建设》2010年第24卷第4期
465 (4)随着科学的发展,施工定位电脑软件的进一
步完善,水上作业船舶采用GPS定位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洪立波.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成就[J].测绘通报,1999 (8):2—5,9. [2]JTJ 203--200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Is]. [3]JTJ 254—98,港口工程桩基规范IS]. [4]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修订版)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王青松.浅谈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 2006(20):20. [6] 周 波.浅淡利用GPS给疏浚船舶进行施工定位EJ].水运工 程,2002(6):67—69.
(上接第465页)
代气息。整个建筑群遵循简约朴素的思路,灰色与白
色喷涂墙面奠定了建筑的基调,铝型材格栅、玻璃幕
墙等成为活跃的因素。凸显其地域性、文化性,造型
典雅、大气,富有理性,以反映现代电力文化精神。
针对建筑功能和特点,按功能组织建筑群,以提高
利用率,电网办公楼、检修实验楼等采用典型化通用
的标准单元进行组合,办公楼、科研楼用统一柱网,统
一层高,使建筑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应学科的发展及
更新。生活区标准的生活单元带来了多样的可变性强
调建筑单体设计与整体环境的统一,室内外空间渗透,
体现建筑群体的空透性、层次性。电网调度楼(主楼)、
信息楼(附楼)位于基地东南角,沿振风大道布置的办
公主体建筑。建筑布局一层接待、展示空间,二层为会 议、阅览部分,其他为行政办公,整个建筑舒展挺拔,竖
向线条丰富了立面效果。整个两栋建筑通过其公共的
接待、展示以及会议中心等共享空问将整个建筑连接
成L形布置,分别布置了300人、100人、讨论室等不
同的会议厅,满足多种会议功能的需要,建筑充分利
用人口景观为会议提供良好的外部景观。竖向的信
息楼与横向的调度大楼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供电公司
电网基地主人口的建筑景观(图4)。
图4电网调度楼透视图 电力规划设计大楼位于基地东北角,主要功能包
括办公用房、沿街2‘层图文中心,附楼中内含印刷厂、
472 cr程与建设》2OlO年第24卷第4期 200人会议室、设计工作室、资料室和沿街2层图文
中心。附楼与主楼2层相连,建筑充分利用人口景观
为会议提供良好的外部景观。附楼造型独特,钢琴造
型营造出优美弧线,为整个园区提供一个良好的景观
形象,建筑融入景观,是建筑亦是景观。
电能计量大楼、变电运行中心位于基地西南角。
主要功能包括办公用房、陈列室、智能表库以及检验
室等。两栋建筑布局采用“内部道路系统+步行开敞
空间系统+多元化办公生活院落”模式,形成简洁完
整的平面构图,形态丰富,多元的变化诠释了独特的
办公生活文化,营造了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输配电
运行中心、电网检修维护中心为规划2区其功能由办
公区、检修大厅以及试验大厅等功能组成,其中办公
区分别由办公、会议、值班以及淋浴等功能组成。
5结束语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催生了新
型生产、办公中心,也对基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产办公空间作为企业服务社会的职能场所,它的空
问组织要求高效、系统和单一;而人性化的空间无疑
是一个最自然、灵活、由不同成分组成的场所,本基地
设计试图协调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在保证空间高效合
理的同时创造人性化的空间,以期对当前的生产办公
基地设计有所启迪。
[参考文献]
[1]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庄琳.“休闲”与设计——论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设计[J].工
程与建设,2009,23(2):181—183. [4]张勋祥.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J].工程与建设,2009,23 (3):324—326. [5] 田银生,刘韶军.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问[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 社,2000. [6]林奇K,海克G.总体设计[M].黄富厢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