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风湿病的辨证论洽,必先谈风湿病的病因病机,才能达到有的放矢,《内
经》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湿病的发生即是如此,
在人体正气不足时,风、寒、湿、热、燥之邪侵袭,痹阻肌肉、关节、经络之间,
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则出现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麻木、展伸不利,甚至关节红肿、
灼热、畸形。痹病日久成虚、瘀、痰而经络闭塞,气血不通,脉络绌急而致关节
肿大、变形,疼痛加剧,皮下结节,肢体僵硬,肌肉瘦削,麻木不仁,且诸症顽
固难愈。若复感于邪,邪气内舍而成内痹之象,即脏腑痹,治疗更难,预后更差,
故正气不足和风寒湿热燥邪乘虚伤人是导致风湿病的内外因素,而经络闭塞,气
血不通,脉络绌急是风湿病的病机所在。
风寒湿痹
以肌肉筋骨关节疼痛、肿胀,肢体麻木,展伸不利,恶风畏寒,
得热痛减,遇冷痛增,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紧或沉弦或滑为主要临床特征。风
寒湿痹又有行痹、痛痹及着痹之分,行痹者,其游走不定,恶风寒;痛痹者,痛
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着痹者,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肤麻木
不仁;其治则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主。其选用的中成药组方以辛
温大热之品为主要特点,中成药治疗此类痹证可选用:
1正清风痛宁片(由青风藤一味组成)
2追风透骨丸(由制草乌、制川乌、细辛、天南星、桂枝、麻黄等组成)
3祖师麻片(由祖师麻组成)
4风湿骨痛丸(由制草乌、制川乌、麻黄、红花、木瓜、乌梅、甘草组成)
5伸筋活络丸(由制草乌、制川乌、细辛等组成)
6寒痹停片(由制马钱子、制草乌、制川乌、生地、青风藤、淫羊藿、乌梢
蛇、薏苡仁、乳香、没药等组成)
7痹痛宁胶囊(由马钱子、全蝎、僵蚕、麻黄、苍术、乳香、没药、牛膝、
刺五加、甘草组成)
8风湿关节炎片(由马钱子、麻黄、乳香、没药、千年健、地枫皮、桂枝、
穿山甲等组成)
9小活络丹(由制川乌、制草乌、天南星、地龙、乳香、没药组成)。
风湿热痹
以肌肉筋骨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甚者痛不可及,得冷稍
舒,或伴发热、恶风、口渴、烦闷等全身表现,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或濡为主要临床特征。其治则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其选用的中成
药组方以苦寒渗利之品为主要特点,中成药治疗此类痹证可选用:
1昆明山海棠片(由昆明山海棠组成)
2雷公藤成药系列(由雷公藤组成)
3湿热痹片(由苍术、黄柏、地龙、连翘、防风、牛膝等组成)
4双藤筋骨片(由忍冬藤、扶芳藤等组成)
5二妙丸(由黄柏、苍术组成)
6三妙丸(由黄柏、苍术、牛膝组成)
7四妙丸(由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组成)
8新癀片(由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肖梵天花、珍珠层粉组成)
9稀桐丸(由稀莶草、臭梧桐叶组成
10滑膜炎颗粒(由丝瓜络、土茯苓、稀莶草、夏枯草、功劳叶等组成)
11热痹清片(由忍冬藤、生地、黄芪、丹参、制马钱子等组成)
12金黄如意散(由黄柏、姜黄、白芷、天花粉、天南星、大黄、陈皮、甘草
组成)水调外敷。
肝肾亏虚型
,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遇劳则剧,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舌苔薄,
脉细弱。主要使用中成药包括
1独活寄生丸(由白芍、川芎、当归、党参、独活、杜仲、桑寄生、熟地黄
等组成)
2壮骨关节丸(由狗脊、淫羊藿、独活、骨碎补、续断、补骨脂、桑寄生、
鸡血藤、熟地黄等组成)
3壮腰健肾丸(由狗脊、黑老虎、千斤拔、桑寄生、女贞子、鸡血藤、金樱
子、牛大力、菟丝子组成)等补益肝肾的药物。
麝香
在中国分布很广,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三江平原等地,华
北地区,西北的祁连山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内蒙古、四川、新疆等
地均有。
来源 为鹿科动物麝的雄性香腺囊中的分泌物干燥而成。
性味 辛、温、无毒、味苦。
归经 入心、脾、肝经
功效主治 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
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许多临床材料表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
作时,或处于昏厥休克时,服用以麝香为主要成分的苏合丸,病情可以得到缓解。
桂枝
,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
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力较弱)。
功效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常与附
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
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
闭腹痛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
经汤.心悸脉结代,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乳香
来源 橄榄科乳香树属植物乳香树、药胶香树及野乳香树等,以其树干皮部伤口
渗出的油胶树脂入药。春夏均可采。
主产地 北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以及南阿拉伯半岛
性味 辛、苦,温。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用于心腹诸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疮痈肿痛;外用消
肿生肌。
没药
来源 橄榄科没药属植物没药树及同属他种植物的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一
般在11月至次年2月间采收,但亦有在6~7月间采收,采收后拣净树皮及其他
杂质即得。
主产地 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以及印度等地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
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
草乌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的干燥块根。秋季
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主产地 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
性味与归经 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
作痛,麻醉止痛。
牛膝
来源 为苋科牛膝属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产地 除东北外全国各地
归经 肝;肾经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
马钱子
来源 为马钱科植物马钱的种子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
痛。
骨碎补
来源 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
产于 广西、广东
性味归经 苦,温。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 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
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十八反
半(半夏) 蒌(瓜蒌) 贝(贝母) 蔹(白蔹) 芨(白芨)攻乌(乌头)
藻(海藻) 戟(大戟 ) 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
诸参(人参、丹参、沙参、元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 白芍)与藜芦相
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