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文:《科瑞克报告》与英国公民教育发展

学文:《科瑞克报告》与英国公民教育发展

牛国卫郭卿: 《科瑞克报告》与英国公民教育发展 科瑞克报告 与英国公民教育发展 牛国卫郭卿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英国的公民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显示了很好的发展态势,特 别是((科瑞克报告 发布后,英国有了明确的公民教育计划,有了自己关注的主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 就。本文考察((科瑞克报告 提出的背景和随后的一些政策发展情况,分析英国近十年内公民教育的主 题及其发展的特点,认为英国近十年的公民教育改革是切合英国及全球民主化进程要求的,其提出的以 培养参与民主公民为目标的公民教育,及其实践中体现出的重视公民意识、公民权责、公民参与的培养 等特点,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关键词:公民教育;科瑞克报告;参与性公民 作者简介:牛国卫/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2o07级硕士研究生(北京l00875) 郭卿/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o07级硕士研究生(重庆400715) 

20世纪90年代末,英国教育部门组建了以伯 纳德·科瑞克rBemard Crick)为首的公民教育咨询 委员会fAdvisory Group on Citizenship)。该委员会 负责对公民教育进行调查和研究,并于1998年提 交了最终研究报告,即《科瑞克报告》。该报告 就公民教育的必要性、目地、内容、方法、重点 等作了阐述,对促进英国近年来的公民教育起到 了重要作用。《科瑞克报告》究竟给英国公民教 育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报告发表十年后英国公民 教育关注的主题是什么,如何评析其公民教育特 点,追问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中国 公民教育的发展。 《科瑞克报告》与英国公民教育的近期 发展 与欧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公民教育的发展 过程深受宗教、保守主义等历史因素的影响,公 民教育在英国的教育体系中出现较晚。除了19世 纪末期出现短暂的军事操练性质的帝国公民教育 外,英国公民教育没有给人留下突出的印象,这 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O世纪的最后一二十年。在经 历了许多反复与矛盾性的政策选择之后,自20世 纪90年代起,特别是1998年《科瑞克报告》发表 以来的近十年问,英国公民教育的成就格外引人 注目。 1990年,英国全国课程委员会(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颁布了《课程指导8:公 民教育》。这是继1949年《公民在成长》之后第 二本直接针对公民教育的官方出版物,它将公民 教育作为5个交叉课程主题之一正式纳入国家课 程。同年,国会下议院发布了题为《鼓励公民教 育》的报告,强调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公民教育 终于由官方文件规定,在英国学校教育中确立了 法定的地位。接着,新工党政府在其首份教育白 皮书《优质学校 (1997)中,做出加强学校中的公 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决定。同年l1月,国家教育 与就业部部长戴维·布鲁克特 avid Blunkett)宣布 成立以伯纳德·科瑞克(Bernard Crick)为首的公民 教育咨询委员会,旨在为学校中的公民教育提供 有效的建议。委员会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咨询和 讨论,于1998年提出了他们的最终报告,简称 《科瑞克报告》,它对随后出台的英国国家公民 教育政策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科瑞克报 告》就公民教育的必要性、目的、内容、方法、 重点等作了阐述。2000年,英国政府将专门的公 民课程引入中小学,公民科成为国家课程体系中 的一门基础学科,从2002年9月起在中学正式实 

7一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第4期 施。当前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中,公民的权利与 义务已经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求5.16岁的学生 发展以下技能:调查和批判性思维;讨论与辩 论;商谈与调解;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而在所 有的中学生(1l—l6岁 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成为 法定国家课程中的基础科目之一,每人都必须修 习。至此,可以说中央政府已完全担负起对公民 教育的管理,公民教育在英国国家正式课程中占 有了重要的一席。 《科瑞克报告》所提倡的公民教育方法和重 点在推行过程中得到了普遍的接受,随后出台的 与公民教育有关的政策在总体上也获得了普遍的 认可。人们在许多方面形成共识,认为把公民教 育引入修订后的国家课程中,是迈出了正确的一 步。《科瑞克报告》指出,公民教育的目标是: “确保并增进学生有关参与型民主的性质与实践 的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提高为把学生培养成 为积极公民所需的权责意识和责任感;藉此确立 参与本地或更广泛社区活动对个人、学校和社会 的价值。必须让学生理解地方和国家的民主机 构、实践和目的,包括议会、审议会、政党、压 力群体和志愿者团体的工作;让学生知道英国和 欧洲正式的政治活动与公民社会是如何联系的, 并培养他们对世界事务和全球议题的意识和关 注。必须让学生对包括税收与公共支出如何平衡 在内的经济生活中的现实有一定的理解。”可以 看出《科瑞克报告》所要求的是培养一种参与民 主的公民,这些主张适应了国内外社会发展需 要,同时也为英国的公民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和努力的主题。 二、近十年英国公民教育的基本主题 在《科瑞克报告》中,咨询委员会提出了英 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国家计划。该计划包含三个层 面:社会与道德责任、社会参与和政治素质。引 入公民教育部分,主要是为了应对民众中正在出 现的一股对政治过程与社会生活的冷漠情绪。在 当时,这一点主要表现在选举过程中弃权人数的 不断增长。报告写道:对公共生活中出现的冷 漠、无知和犬儒主义的担忧,正在持续增长。除 非这些问题可以获得解诀,宪政改革与福利国家 8. 的本质变革才会有希望。这种担忧更多地指向了 年轻人。年轻人中间的这种明显的冷漠,被认为 是对民主本身的威胁。 《科瑞克报告》还援引了 大法官的说法予以佐证:我们不应该、不必、也 不敢自满于英国民主的健康和未来。除非我们已 经成为参与民主的公民,否则我们的民主无法得 到保障。 首先,报告主张公民教育是构建参与型民主 社会的基础。近些年来英国民众政治选举冷淡、 种族歧视现象严重、学校犯罪问题时有发生,新 工党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公民素质的衰 退,提出应培育一个积极的公民社会,尤其应从 提高少年儿童的公民素质入手,以便从根本上解 决社会问题。基于此, 《科瑞克报告》不再因循 守旧,而是更积极地投入到公民社会的重构中。 报告将“社会与道德责任”置于公民教育的首 位,认为公民的职责、义务、使命感等构成了整 个社会的基石,在此之上,一个多元、相互联结 的社会资本网络由此产生,公民教育的目的就在 于鼓励儿童们日后承担起社会和国家责任,提高 社会凝聚力,培养多元社会彼此问的信任度。 其次,报告将政治常识作为公民教育中的重 要内容,这是非常必要的。公民教育与传统的道 德教育不同,它与社会政治关系直接,其内容主 要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好公 民”。因此,必须让儿童们掌握政治生活中必需 的知识和技能,并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来影响社会的政治生活。英国历史悠久,政治层 面的公民教育资源丰富,如国家的革命历程、政 治权利的发展、本国政治组织的施政方式等。 《科瑞克报告》强调应将这些社会资本纳入到公 民教育中来,使学生了解教会、立法和审判机关 等社会主要机构,了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过 程,了解公民应当如何影响社会政治的发展进 程。 再次,报告十分强调社区在公民教育中的重 要作用。社区作为连接家庭和政府的中间环节, 是一个包容万象的小型社会。社区成员通常持有 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态度,从而形成一种 政治亚文化。这种亚文化在社区之问以各种方式 牛国卫郭卿: 《科瑞克报告》与英国公民教育发展 传播,成为影响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因素。因 此, 《科瑞克报告》特别强调了社区在公民教育 中的意义。报告指出:社区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基 地,鼓励儿童们参加社区活动,本身就是公民社 会的构建。在社区生活中,习俗、信仰、氛围、 规范等,重新发挥着作用,他们往往具有更好的 潜在约束价值,是对正规公民教育的补充、扩 展、说明,更易成为儿童普遍认同的内心行为准 则。 报告中所提出的一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到了随后的教育与就业部部长令与新课程的形 成。教育与就业部部长布朗凯特在1999年发布的 部长令中规定从2002年9月开始,初中阶段必须将 公民教育开设为一门必修课程。2000年9月,英国 最终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公民教育计划,强调民主 与积极的社会参与。该计划以《科瑞克报告》为 基础,主要由研究纲要和指导纲要组成。同时, 政府开始将专门的公民教育纳入了国家课程体系 之中,并正式引入中小学,公民科成为国家课程 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总之,咨询委员会关于 公民身份及公民教育的观点,体现了一种对民主 与参与公民的要求,其重点在于公民参与政治文 化的建设。并强调只有在真实的公共生活实践 中,这些教育理念才能被学生意识到和贯彻好。 三、英国公民教育的特点评析 通过考察《科瑞克报告》及以其为基础制定 出来的英国公民教育计划,包括公民教育课程标 准,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英国推动其公民教育发展 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促使民主公民社会 的实现。以重建公民社会为目标的英国公民教育 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 首先,注重公民的权责教育。由于历史上英 国公民教育的非强制性和松散型,导致英国民众 政治选举冷淡、种族歧视现象严重、学校犯罪问 题时有发生。《科瑞克报告》指出,这是一种不 可原谅的、破坏性的结果,必须而且能够予以补 救,方法就是在公民教育中更加注重公民的权责 教育。公民权责教育包括三个既联系又相互独立 的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教育意义。这就 是:社会和道德责任、参与共同体活动以及政治 判断力。每~部分都与另一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由此构成了“积极的公民”。公民权责教 育不仅需要知识,它还包含作为公民的行为和活 动。因此,除知识外,公民权责教育还应包括技 能、价值、态度、性情和理解的发展。与历史上 旨在培养民众内在素质的公民品德教育不同,近 十年来英国的公民教育主要是培养青少年对外参 与社区和国家政治事务的价值观和技能。这种公 民权责教育主要包括这样一些领域:人权与合法 权益、投票、认同、媒体、欧共体的作用,以及 冲突的解决等。当然,完整的公民教育应包含公 民品德教育与公民权责教育两个方面。我国的公 民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公民品德教育,忽视了公 民权责教育,结果是淡化了青少年对政治的关 心,导致他们缺乏行使公民权利参政的意识。我 们不难从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到,我国有不少公民 缺乏参政的技能,许多地方极少有人积极参与社 区活动。 其次,强化公民意识的养成。进入上世纪9O 年代以来,为摆脱传统宗教和政治制度导致的 “忠民思想”,英国公民教育开始注重学生公民 意识的养成,注重学生独立、自主精神的培养。 《科瑞克报告》将公民意识的培养作为重点。报 告淡化宗教的影响,将它作为公民教育的一种补 充。同时在实践方面,报告指出应改变以往的灌 输式教育,而是采用参与、互动、讨论等方式。 包括:建立班级委员会、组织社区服务、了解公 共决策程序、探讨地区国家事务等。在这些实践 活动中,学生以公民的姿态和身份来参与社会事 务,反思公民应尽的责任,进而潜移默化地将 “公民意识”植于学生内心深处,从而推动民主 社会的发展。具有了公民意识,个体才会积极地 参与到民主生活中去,主动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与 义务,民主制度才会具有生机。对于培养公民意 识,中国与英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臣 民”思想的影响比较深, “公民”概念对于中国 人同样是陌生的。在我国,虽然宗教的影响相对 较弱,但是我国封建制度历史影响久远,文化传 统中有很深的“忠君思想”和“臣民意识”,以 个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与公民意识生存土壤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