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评《天水围的日与夜》
天水围——温暖点亮人心
我现在耳边还听着电影片尾的音乐“月色弯弯照九洲,天边新月如勾 回忆往事
晃如梦。。。”
结尾是温暖团圆的中秋节,简单而巧妙,朴素而煽情,真实而感动,平常而不凡!
敬佩许鞍华,那个短发长相如男人般粗鲁而有才华的香港女导演(她和大陆合作
的作品除外)
曾被她《客途秋恨》扎实平稳有质感的画面打动。而《天水围》是导演又一次对
普通香港人的通透解读。
——坐在病床上的婆婆对家安说“你妈妈是个辛苦命,她十几岁就出去做工,拿
钱回家供你大舅上学,大舅供完又供小舅,结婚还拿钱回家,你爸爸也不说她,
还拿出自己那份。。。”简单几句勾勒出一个奉献的大姐形象和一个体贴善良的丈
夫。在婆婆的叙述中,电影画面切到几张历史黑白照片,那就是香港几十年前渔
村变都市的写照,一些些工厂线劳苦的女工,纺纱工,就是一个个她们,用细嫩
的手,用瘦弱的身躯养活或是支撑着一个个小家。画面转切是在香港的时尚购物
广场,几个银发的婆婆歇息在长凳上。
女性是伟大的!劳动的女性是更伟大的!
贵姐是个寡妇。她在家楼下的在超市水果摊工作,她没有太高的文化,她兢兢业
业作事情,每天下班买报纸买菜回家烧饭给儿子吃。儿子家安很乖。贵姐教儿子
买报纸要去那家送塑料袋的摊位买。
在贵姐同一楼住着个阿婆,她唯一的女儿死了,外孙跟着女婿过,几乎和她断绝
来往,她很节俭,中午的菜吃剩下晚上接着吃,一个人吃饭的滋味漫长无趣。
家安的耳朵打着耳洞,帅气的他像个飞仔,其实他是个听话正常的中学男孩,在
家里可以整天困在沙发上看电视,等着妈妈下班做饭吃。
贵姐家的方桌就是这对母子的全部生活反应。导演大胆的固定机位,一次次的交
待日与夜。观众一点不起腻,一直到片尾吃月饼,只用了一次反打。
2
家安拿着去世父亲的裤子问贵姐“我穿小了,这个要不要扔掉”,贵姐拿着垃圾
袋和裤子一同倒到垃圾筒,不假思索的干脆!又翻开垃圾桶,温柔的拿出裤子,
想起裤子的主人,轻轻的叠好,放在桶盖上。。。这个情节细腻动人。
阿婆在超市找工作,贵姐无意帮助了阿婆。贵姐善良和平和的本性一次次展现。
她帮助阿婆搬电视,帮阿婆去探望女婿,和阿婆做成了朋友,这个时候,观众的
心变的高兴和温情起来,因为孤单无助的阿婆有个贵姐这个无私的朋友,她们都
是生活最底层的女性,她们都为一日三餐忙碌一辈子,有时孤独有时寂寞有时痛
失爱人和亲人,当走过漫漫人生路,她们此时可以结伴而行,这是一种鼓舞人心
的友谊,这是一种支撑苦难的感情!
这部电影简单取胜!
电影《玛丽和马克思》影评
《未曾碰面的朋友》
凡在封皮上宣传得很过火的电影,反而在选择上有迟疑的态度。“圣丹斯开幕大
作,导演:亚当艾略特,历时5年,取材导演长达二十年和笔友通信的真实经历”
这是个热身电影,但一看进去就引人入胜爱不释手。
马克思是个生活在繁华世界纽约的一个犹太人,他有精神病史,他看不惯人们随
地乱扔垃圾,他天生有喝人交往的恐惧症,从小就手里拿着本册子《面部表情绘
图》,他需要靠这册子的指导模仿做出“生气,高兴,抱歉。。。”的面部表情,他
44岁,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爱吃热量高的食物,比如巧克力热狗,这是他发明
的食物,把一大块巧克力夹在面包中,一大口一大口的嚼,他体重超标,在参加
每周四一次的“禁食会”,在帮助他减轻体重,因为他的私人医生已经严重提醒
他,不能再胖了,不能吃比自己脑袋还要大的食物。
玛丽是个澳大利亚8岁的女孩,她戴着老式难看的黑框眼镜,额头有一块褐色的
3
胎记,是个长相不漂亮的小姑娘,玛丽的爸爸是个给袋装茶叶封口的工人,妈妈
是个爱一边喝着雪利酒一边煮饭的家庭主妇,她說玛丽是个“意外”,她喜欢在
超市里小偷小摸,把一些商品藏到大围裙下面,而告诉玛丽这种做法叫“借”,
还告诉玛丽,“小孩子都是从啤酒杯里被爸爸发现,然后生出来的。。。”
一次玛丽在陪着妈妈去邮局偷信封的时候,得到了美国人马克思的地址,玛丽一
直有个疑问,如果澳大利亚人都是啤酒杯生出来的,那么爱喝可乐的美国人呢?
他们的孩子是否是从可乐罐里生出来的,玛丽提笔给这个陌生的美国人写了信,
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寄上一条“樱桃牌”巧克力,希望能和马克思先生交朋友。
从来只是在邮箱里收到广告,账单的马克思,收到了一封真正是一个活人给自己
针对自己写的信,这封信像一颗炸弹一样炸乱了马克思的心绪,他不知道和人交
流感情甚至是对话。在十几个小时的适应后,马克思很想和这个叫玛丽的小女孩
说话,他看了再看玛丽在信尾写的“您的朋友玛丽。。。”
马克思简单介绍了自己是谁,然后很郑重的用自己的知识回答玛丽的问题“在我
4岁的时候,我也有过同样的问题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說,聪明的孩
子是最尊贵的牧师下的蛋,一般的孩子都是修女下的蛋,而坏孩子是妓女下的蛋。
所以,美国的小孩不是从可乐罐里生出来的。。。”在信的结尾,他也郑重的写上
“您的朋友马克思”
。。。。。。
很温情很怀旧很触动人心,那些放大生活的真实细节,单纯,童真,简单和新鲜。
玛丽和马克思有很多相似的爱好,他们都爱看同一部动画片,他们都是被人忽视
的弱者,他们被人嘲笑欺负和遗忘。但他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宠物,他们都爱吃巧
克力。。。他们在信中都是最真实的自己。
看这部电影,激动得让我想扯开它的画面,把自己包裹进去,到他们的世界,做
他们的朋友,和他们通信,用他们的思想去生活,去体味喜怒哀乐。
电影用两人几十年的通信一件事件一件事件的联系串起。玛丽的成长,马克思又
进了神经病院,玛丽的恋爱,马克思彩票中了奖。。。一件件生活中的流水帐,他
们甚至有一段时间还停止了通信,但牢牢的友谊让他们和好如初。就像马克思在
信里說的那样“你是我世界上唯一的朋友,最好的朋友”
结尾让人有些意外,玛丽带着自己新生的婴儿终于来到美国,她在马克思的公寓
边,看到了马克思在信里提到过的流浪者,还是在那里晒着太阳乞讨。玛丽推开
马克思的家门,但是马克思在椅子上刚刚过世,玛丽环视着这个通过信已经很熟
悉的“马克思世界”,当她抬头看到天花板,贴满了玛丽的信,还有一些照片。。。
8岁的玛丽,大学里的玛丽,新娘的玛丽。。。
这是友谊的终结还是开始呢,也许马克思的离世是导演人为营造的距离,只有保
持马克思和玛丽之间的距离,这种友谊才算是最真实和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