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推拿按摩
学院:体育学院
班级:社会体育二班姓名:王鑫阳
学号:091202036
浅谈推拿按摩
推拿,在我国古代称为“按摩”、“按跷”、“乔摩”等,它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推拿属于中医外治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通过手法的作用,可以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活血化瘀、疏筋通络、理筋整复。
数千年来,推拿医学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今天在重新认识天然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的优越性时,推拿这一传统的不药而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推拿,又称按摩,古称按跷、案抚。
推拿一名最早见于明代著名儿科专家万全所著《幼科发挥》(1549年成书)中,其文曰:“一小儿得其搐,予曰不治。
彼家请一推拿法者指之,其儿护痛,目瞪口动,一家尽喜。
”其后问世的小儿推拿专著则纷纷采用。
这一名称的演变,反映了手法的发展和变化,使推拿疗法更接近科学合理,是推拿发展史上一个巨大飞跃。
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医术。
推拿起源,可能萌于人类的自我防护本能。
原始社会人类在繁重而艰苦的劳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损伤和病痛,会不自觉地用手抚摸伤痛局部及其周围部位。
当这种抚摸使疼痛减轻后,有思维的原始人就从体会中积累了经验,由自发的本能发展到自觉的医疗行为,再经过不断的总结、提高,就成为一门古代的推拿医术。
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推拿医生运用推拿手法或借助于一定的推拿工具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
推拿学是研究用推拿疗法治疗疾病的一门系统科学。
主要研究推拿治疗疾病的作用原理、治疗方法、适用范围等。
推拿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推拿疗法的治疗原则和基本治法:治疗原则是: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基本治法为:温法、通法、补法、泻法、汗法、和法、散法、清法。
推拿手法的基本作用 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2.调整脏腑 3.理筋散结 4.正骨复位。
推拿的常用手法推拿手法,是操作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刺激治疗部位和活动患者肢体的规范化技巧动作。
由于刺激方式、强度、时间和活动肢体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许多动作和操作方法均不同的基本手法,并在此基础上由两个以上
基本手法组合成复合手法(如按揉法、推摩法等),或由一连串动作组合而成、有其操作常规(或程序)的复式操作法等等。
推拿治疗是以手法操作为主的一种特殊疗法,作为其特色标志之一的学术流派,更以其师承及临证体验的不同而造就各自手法上鲜明的个性。
因此,推拿手法之多竟达百种以上。
其中既不乏可单独应用而成为有其适应证治范围的单一推拿疗法,也有融合变通后形成一套常规操作程度的复式推拿疗法;有些手法经一定的训练后即可掌握,而有的则需有相当程度的功法基础(如内功推拿等)和临证体验之后才能得心应手。
推拿的常用基本手法大致可分为按压类、摆动类、摩擦类、捏拿类、捶振类和活动关节类等六大类。
推拿具有舒经通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润滑关节、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正因为推拿具有这样的作用,在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方面,效果很明显。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人因为急性腰扭伤、落枕或者颈椎病,去做推拿。
其实推拿不仅仅是针对落枕、扭伤,以及腹泻有效,对其他疾病的治疗也很有效果。
比如某男子长期受失眠困扰,经常需要依靠药物才能入睡,接受了几次推拿治疗后,睡眠情况得到改善,不需要药物也能安然入睡。
再如一老太太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四处医治都不见好转,在正规推拿治疗后,加上其他康复治疗措施,症状得以缓解。
推拿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中医临床学科,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学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我认为学习推拿要掌握好各种手法的要领,此外,还要认真学习掌握常用手法的动作结构和技术要领,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练。
这样一来,就可以学好推拿学,掌握好各种推拿手法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