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

肿瘤



在我国,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的抗肿瘤药物研究 已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之一,康莱 特、榄香烯、三尖杉酯碱、等品种是我国中药抗 肿瘤药物发展的代表。
生物制品

多以白介素、干扰素、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产品 为主。
国内主要肿瘤药物商
恒瑞医药是国家的抗肿瘤制剂生产基地--抗肿瘤 药主要是多西他赛、奥沙利铂等并在不断研发新 药。 海正药业是国家抗肿瘤抗生素生产基地--抗肿瘤 药现有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丝裂霉素、 博莱霉素、氟苷等产品。 益佰制药是国内具有特色的现代中药企业--是采 用人参、黄芪、刺五加、斑蝥等药材制成的中药 复方注射液,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直接抗肿 瘤的双重治疗作用。


1. 肿瘤手术治疗 实体肿瘤治疗首先应 选择手术治疗。早期 患者均可以通过手术 达到完全切除甚至痊 愈效果。

2.肿瘤化疗 通过特效化疗药物杀 死肿瘤组织,达到治 疗效果。是目前最常 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但此方法副作用较大 , 如有替代疗法最好不 要用。

3.肿瘤放疗 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射线杀死肿瘤组 织,对皮肤性、鳞癌 等类型肿瘤效果显著 。 但也会对人体造成较 大伤害,长期使用会 导致不敏感。


物理癌物 电离辐射是最主要的物理性致癌困素,主要 包括以短波和高频为特征的电磁波的辐射以及电 子、质子、中子、a粒子等的辐射。 电离辐射对生物靶损伤的机理主要是产生电 离,形成自由基。自由基的性质非常活泼,可以 破坏正常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构而使生物靶受伤。DNA是电离辐 射的重要生物靶,尤其是嘧啶碱基对电离辐射的 敏感性较高,腺嘌吟脱氨降解为次黄嘌吟,胞嘧 啶脱氨降解为尿嘧啶。
现有抗肿瘤药物
国外抗肿瘤药物 国外肿瘤发病率结构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 和结肠直肠癌等最为常见,所以紫杉醇、多西紫 杉、卡培他滨、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吉西他滨 等均已逐渐成长为成长为"重磅炸弹"级的药品。

我国抗肿瘤药物 根据我国肿瘤情况的特点,药物主要是:紫杉醇、 康莱特、表柔比星、奥沙利铂、长春瑞宾、吉西 他滨、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多西他赛、依托 泊苷、卡培他滨。等但是好多依然存在很大的副 作用。
肿瘤药物在生物技术上的进展
1 、肿瘤分子生物学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 突破 , 建立了多因素多步骤肿瘤发生的理论 , 在 深入研究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上 ,揭示了意义更为深远的肿瘤遗传易感 SNP 等 机制 。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肿瘤干细胞研究具有重 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目前由于缺乏特异干细胞 标记物及有效示踪方法,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 征仍难以具体描述。随着快速、高效、高通量分 析方法的发展,有望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肿 瘤干细胞的遗传特点,从而发现更多的特异性靶 点,为研发选择性杀伤肿瘤干细胞,从而成为肿 瘤治疗的新的突破点。

(4)有些肿瘤病毒基因组中有特殊的核苷酸序列, 即病毒癌基因或转化基因,编码转化蛋白,使细 胞发生转化恶变
肿瘤的治疗

肿瘤药物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与手术治疗、 放射线治疗(简称放疗)并称为肿瘤的三种主要 治疗方法。 抗肿瘤药物一般通过抑制细胞快速增殖从而起到 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但是同时机体正常增殖较 快的细胞如:骨髓、血细胞、表皮细胞也会受到 抑制从而体现较大的副作用,造成病人的极大痛 苦。另外,肿瘤细胞大都容易对药物产生抗药性, 从而导致化疗效果下降。
二、影响内分泌平衡的药物

起源于激素依赖性组织的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 癌、子宫内膜癌、甲状腺癌等,仍然部分的保留 了对激素的依赖性和受体。这些肿瘤可以通过激 素的治疗,或对内分泌腺的切除而使肿瘤缩小。





分类: 1.性激素类药物 2.性激素调变剂 如:他莫昔芬(TAM)、比 卡鲁胺 3.芳香化酶抑制剂 如:来曲唑 4.孕酮类药物 如:甲孕酮 5.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类药物 如:戈舍瑞林 6.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如:泼尼松 7.其他激素类药物 如:甲状腺素

心理和营养因素对恶性肿瘤康复影响的研究: 营 养不良在癌症患者的发生率比其他任何疾病高, 在严重的情形下,由于恶性肿瘤引起的体重减轻 可导致恶病质综合症 。抑郁、焦虑程度与生活质 量评估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抑郁、焦虑程度, 消极应对方式,相应生活质量评估中情感角色、 生命活力、及社会功能水平明显偏低 ,癌症患者 的情绪反应状况对预后的影 响 极大 。 但是, 对癌症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性干预,至今还没有一 个综合的效果量来表明心理干预的方法对肿瘤的 治疗和康复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2)间接致癌物:是指这类化学物质进入体后需 经体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活化,变成化学性 质活泼的形式方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致癌物。常 见有多环芳烃、芳香胺类、亚硝胺及黄曲毒素等。 (3)促癌物:以称肿瘤促进剂,单独作用于机体 内无致癌作用,但能促进其他致癌物诱发肿瘤形 成。常见的促癌物有巴豆油、糖精及苯巴比妥。
肿瘤药物研究发展
提 纲

1-肿瘤的发生
2-肿瘤发生机制
3-肿瘤的治疗方法 4-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以及例子 5-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

一个成人身体大约由近一千万亿个细胞组成。不 同细胞的有序活动和配合保障着机体的正常生理 活动。但是在细胞程序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 素的影响,细胞可能接收到错误信息,偏离正常 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发生不受机体调控的无序生 长

肿瘤药物研究进展介绍

一、肿瘤治疗在医学上的最新研究发现


二、肿瘤药物在生物技术上的进展
三、天然产物抗肿瘤研究进展(中药方面)
肿瘤治疗在医学上的最新研究发现

1、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的吴一龙研究认为对 于公认的对化疗或放疗不敏感的晚期肾癌, 分子 靶向治疗显示了独特的疗效,不管是单克隆抗体 还是小分子口服药物, 均对晚期肾癌具有不错的 效果。靶向治疗药物拓展了癌症内科治疗的一个 全新领域,在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保持大多 数正常细胞完好的独特机制。大庆市人民医院放 射科的牟艳秋等人发现二维图像重建技术可显示 鞍区肿瘤的内部特征、生长方式、侵犯范围及其 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准确诊断鞍区肿瘤有重要 价值。

6.肿瘤射频治疗 利用高温烫死肿瘤的 治疗方法,属于微创 治疗,也是中小型肿 瘤的根治方法。此方 法治疗简单,适合不 愿做手术及放化疗的 患者。

7.肿瘤介入治疗 微创性的肿瘤化疗, 仅开口 2mm 就可以直接 把药物送到肿瘤内部 , 比普通化疗效果好, 并且病人痛苦少,安 全性高。
8.肿瘤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可以缓解患 者痛苦,适当延长存 活时间,但应该以临 床为主,不应全靠此 治疗。


1997年周琦提到瘤细胞来源于 然而又有别于正常 细胞其核心间题乃是细胞生学遗传性改变.瘤细胞 之所以将其特征传递给其子孙后代必然有其物质 基础即细胞内遗传物质( 主要是DNA) 在分子结构 (遗传密码)上的改变。只有这样细胞的代谢 (主 要是核酸 和 蛋白质的代谢 ) 才发 生深刻的变化 于是细胞分增 殖的能力增强,成熟分化的能力减 弱且变异由此世 代相传按其特规律生长发展就与 整体不相协调相对不受控制且往往难于逆转这样 通常不因其诱发 子是否继续存在而保持其生长势 头。


致瘤病毒:与肿瘤有关的病毒可分为致瘤性DNA
病毒和致瘤性RNA病毒两大类 肿瘤病毒是一种生物性致癌因素,其作用特点是 (1)肿瘤病毒是具有生命的微生物,含有特殊的 物质--核酸,可进行复制和遗传,产生子代病毒, 继续发挥致癌作用;
(2)肿瘤病毒对动物和人类具有感染性,有些肿 瘤病毒对某些细胞有特异的亲嗜性,产生不同的 疾病并诱发肿瘤; (3)肿瘤病毒的核酸可整合到宿主细胞DNA链上, 通过不同的机制,使细胞发生恶变;

李艳萍等人研究了恶性肿瘤转移相关生化指标,在实验中 发现骨转移的生化指标和传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相比较, 具有非侵袭性、特异性高、简便快速、能反映骨极小的变 化的优点。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的杨国兴提到手 术是 早期 肝癌 治疗 的首 选方法, 放化疗 则是 中晚 期肝 癌及 转移 性肝 癌常 用的 治疗 方法。然而, 大 肝癌根治 性切 除术 后 5 年复 发率 达 80 以上,小肝 癌切除 术 后 5 年 复 发率 也 高达 40% ~ 60% ; 任 何一 种放、化疗方案又都伴有明显的毒副反应 , 许多患 者正是由于无法忍受这些毒副 反应而 中途 放弃治 疗 。 由 此设 想通过提高内源性蟾毒灵的含量来到 治疗肝癌 及其它肿瘤的目的 , 体内可能存在多种结构类似的甾 体 类激素, 它们的结构相似 , 相互之间可能只有一个 或几 个取代基 的差异, 但相互功能 可能具有非常明显甚至是 完全相反的差别。
分类:1.单克隆抗体药物 如:曲妥珠单抗、利妥 昔单抗、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等。 2.作用于转导的抑制药物 如:吉非替尼、 索拉非尼、厄洛替尼、拉帕替尼等。

五、中药制剂

参一胶囊、复方斑蝥胶囊、复方苦参注射液、亚 砷酸、贞芪扶正颗粒等
六、辅助治疗药物

分类: 1.升血药物 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2.镇痛药物 如吲哚美辛、曲马多、吗啡等。 3.抗呕吐药物 如多潘立酮、格拉司琼、托烷 司琼等。 4.抑制骨破坏药物 如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 酸等。


电离辐射对DNA的损伤主要是单链断裂及碱基结构 改变电离辐射引起DNA断裂,在细胞水平以染色体 断裂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多种染色体畸变方式, 如重复、互换、倒位、易位等。染色体畸变的形 成直接影响结构基因在基因组内的正常排列,或 造成基因片段的丢失或重排,甚至能改变基因的 调控机制。癌基因可突变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可能 起关键作用。
三、生物反应调节剂
生物反应调节剂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和抗 肿瘤活性的生物抗肿瘤药物。此类药对机体的免 疫功能有增强、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 强机体免疫发挥抗肿瘤作用。 分类:1.细胞免疫增强剂 如:白细胞介素 2.巨噬细胞增强剂 如:干扰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