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
[摘 要]马铃薯的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因为马铃薯有着高产高效,生长发育时间短和营养丰富的特点,许多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首选马铃薯。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日趋严重的马铃薯病害,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马铃薯产量质量下降,薯块种性退化,且马铃薯病害分布地区广,不易于管理,而且发病情况因气候条件而异。因此了解马铃薯的几种常见病毒十分必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环腐病4种病害的病原体和种植期间出现的症状并且针对情况提出了各种相对应的防治方法,设法将马铃薯减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防治方法;常见病害
1概念和现状
马铃薯的别名又叫做土豆、洋芋和山药蛋,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现代化的科技给农产品结构带来了极大的改善,栽培技术越来越普及,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及产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跃居世界第一位,它的生长周期较其他植物短,茎叶又十分丰富,所结果实也产量较大价值较高。可目前黑龙江、偏北地区出现了几种常见的马铃薯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和环腐病等,其中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早疫病和晚疫病。许多生物学家也致力于研究开发出许多针对性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
2马铃薯的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的方法
2.1病毒病
2.1.1种植期间出现的症状
导致马铃薯种植业逐渐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病毒病已广泛地通过马铃薯传播,进而危害到马铃薯的种植。这种有害的病毒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马铃薯的卷叶病毒,它的发病症状是受到病毒感染的马铃薯植株会逐渐变矮,其叶子会变得又厚又黄,宁企鹅在植株的下半部分的小叶子会往上弯曲;另一种是马铃薯的皱缩花叶病毒,它是由于X和Y病毒相互混合之后去感染马铃薯导致的。不论是哪一种病害病毒,当温度升高的时候,这些病毒将更快更准的入侵植株,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加。其中X病毒的传播方式为汁液传播,Y病毒的传播方式为蚜虫或者职业传播,而卷叶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蚜虫传播。
2.1.2防治的方法
一方面,对于已经受到病毒入侵的马铃薯植株,及时的采取脱毒处理,另一方面,对于还未感染的植株可以选择使用无病毒种植的方法。与此同时还需要广泛而均匀地喷洒药物来防治防范田间的蚜虫。
2.2环腐病
2.2.1种植期间出现的症状
环腐病在生物学上属于一种病菌病害,也称作维管束病害。它主要广泛寄生在马铃薯或其他植物的杆茎或者块茎的输导组织里面,病害发生的时间为马铃薯的生长期或者是贮藏期。这种病毒一旦传播感染后,马铃薯植株将会严重的减产,可以明显观察地观察到受感染的植株部分腐烂,大半的枝叶会出现变矮变黄和萎蔫的情况,从而导致农业田间的植株参差不齐。当用小刀横着切开被感染后的马铃薯植株的块茎之后,可以看到输导组织最外面的一圈会变为褐色或者黄色的腐烂状,稍一挤压便会流出白色浓稠的菌液,输导组织中的马铃薯果肉层会与外部表皮层分开。
2.2.2防治的方法
对于这种菌类的病毒,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防治方法。首先是在马铃薯种植的初期均匀喷洒药物,十天为一周期,接连喷洒二至三次。其次可以利用植物之间的寄生同生关系进行植物间隔轮作,选择禾本科的作物和十字花科的作物间隔轮作大约四年以上。另外就是既可以选择种植无病毒或者抗环腐病毒的植株进行种植,也可以大面积的施撒化学药品来改变种植土壤的PH值,使土壤在利于马铃薯植株生长的前提下又可以抑制环腐病菌的生长。
2.3黑胫病
2.3.1种植期间出现的症状
黑胫病是一种危害力比较大的病毒,一旦受到入侵感染,植株便会很快的变软直至腐烂,植株的杆茎底部与母马铃薯植株相连的一段会变成黑色。通常受到严重感染的马铃薯植株所结出的马铃薯在未到收获时节时就会腐烂在田间里面。
2.3.2防治的方法
首当其冲的是迅速及时的处理掉田间的已经腐烂的马铃薯植株,切断感染源,随后分组检查田间的马铃薯,看是否有残留的已受到侵染的植株,一经发现立刻处理掉。最后一边对农田进行合理地灌水,控制土壤的湿度和马铃薯植株种植所需要的环境,一边施加适量的氮肥来防治黑胫病毒,减小其发生的概率和范围。
2.4晚疫病
2.4.1种植期间出现的症状
晚疫病是对马铃薯种植影响最大的病毒之一,它毒害的植株部位较多,一般
分布在植株的叶柄。叶片和块茎、杆茎。晚疫病发病的症状与上文提到的环腐病发病症状又些许的类似。被感染的叶片会出现水滴状的绿色小斑点,这种小斑点在气候潮湿的时候会迅速的变大,甚至蔓延扩展,直至整片叶子都变成了褐色的一条条的斑纹,随后还会沿着植株的叶脉感染到叶柄和杆茎,使其出现和叶片一样的状况。肉眼可以明显观察到叶子背面的条纹状褐色斑纹的周边有一层乳白色的霉菌,当病毒完全入侵到马铃薯植株的根部,整株马铃薯的叶片便会变成黑色,而且逐渐萎蔫低垂直至腐烂。当气候湿度较大的时候,杆茎不仅会出现条纹状褐色的斑纹,斑纹周围的乳白色霉菌也会随之变大,而当气候湿度不大甚至干燥的时候,受到病毒感染的叶子虽然会出现褐色的条状斑纹,但不会迅速扩展,也不会出现乳白色的霉菌层。
2.4.2防治的方法
一方面,可以精心筛选和处理马铃薯的种子或者幼苗使其具备以下几点:已经度过或者将要度过休眠期、没有携带病虫或者任何病毒、外表颜色光鲜。其次可以利用生物学中的茎尖组织脱毒处理来建立一个专属于无病毒的马铃薯种植农田或者基地。另一方面,可以在马铃薯的收获时节选择盛产的一些无毒马铃薯进行留种,并且将它们单独贮藏在一个通风的地方来保证其活性。另外,合理地间隔轮作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晚疫病病毒的发病率。这些方法都避开被晚疫病毒感染进而种植出健康高产的马铃薯。
3结语
为了使我国的农业水平不断地提高,给中国乃至全世界带来粮食界马铃薯种植技术的重大革新,必须时刻监控好以上几种常见病毒的活动,并及时迅速的提出准确的诊断和鉴定方法,相信通过本文对病毒的详细了解及提出的防治方法,一定能降低病毒的危害,提高马铃薯的质量产量和薯块种性品质。
参考文献:
[1]牛桂林. 马铃薯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J]. 现代化农业,2013,09:9-10.
[2]苑智华. 马铃薯病毒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95-10298.
[3]张新宇. 马铃薯病毒和蚜虫及防治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2013,18:29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