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文化 PPT课件
吴道台宅
• 吴道台宅第建于1904年,坐落在扬州市 区泰州路中段,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宅主吴引孙道台(光绪已卯年中举, 曾任广东、甘肃、新疆、浙江布政使、巡 抚等职)用40万两纹银,邀其表兄周颖孝 督建,从浙江请设计施工人员,仿造宁绍 台道衙署,结合扬州建筑风格,建设而成。 宅院主人:吴引孙(1851??1920),字福 茨,江苏仪征人,祖籍安徽歙县。
简介
• 刻石为|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下署|乾隆丙额 辰重建|。门厅3楹南侧,为清真寺,面东南 楹。沿石阶抵|天方矩矱|墓域门厅,厅3楹 为四角攒尖顶。庭院中,有北轩、东轩各3 楹。北轩附近建南北相对墓亭两座。亭后 即普哈丁墓亭。亭平面呈方形,四壁设拱 门,四角攒尖板瓦顶,内层呈拱球顶。墓 葬于亭中央地下,地面用青石砌成五级矩 形墓塔。墓亭东北植有700多年树龄的银杏 1株,老干虬枝,姿态奇特。
扬州有钱啊¥¥¥
普哈丁墓园
• 普哈丁墓园,位于扬州市区解放桥南侧、 古运河东岸的土冈上,俗称“巴巴窑” (巴巴是对有德望的穆斯林的尊称),又 称“回回堂”。占地25亩,由古清真寺、 古墓园、古典园林三部分组成。
• 俗名回回堂、|巴巴窑|,位于扬州市区解放 桥南逸、古运河
• 东岸岗上。普哈丁,相传为穆罕默德圣人 第十六世裔孙,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 年)来扬州传教,此墓园原是专为安葬普哈 丁的,后又陆续安葬了一些阿拉伯人。
“混堂”
• 过去常有人把浴室称作“混堂”,它的来 历是:老浴室的司炉工要把水烧烫,常常 半夜起来生火,炉膛上有一只大铁镬 (锅),就是头池旁边那只很大很大的铁 锅,盛满了水,炉工把它烧很烫后,水自 然而然流到头池内。而二池(中池)和娃 娃池的水还不甚热。那怎么办?有一专门 看水口的人,用一只桶或木棍,跳在水中, 将头池与二池搅拌一番,使之冷热混和, 这就是江浙沪一带称浴室叫“混堂”的来 历。
文化品牌
扬州三把刀不仅有精湛的理论,规范的技 艺,而且人多艺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有文化做支撑,三把刀产业的品位不断得 到改善和提升;有市场的需求,三把刀文 化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厨刀
•
扬州菜刀是声播全国、享誉世界的淮扬菜的代名词。
淮扬菜烹饪技艺以精工细作著称,案上功夫主要体现在严
谨规范的刀功上。扬州厨刀工艺讲究,用起来得心应手。
沐浴文化
• 著名作家、学者曹聚仁在《食在扬州》一 文中说:“扬州人爱上茶馆和浴室,所谓 ‘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也。”皮 包水是指赴茶社吃茶,水包皮则指去澡堂 洗浴。唐代《荆楚岁时记》记载:每年农 历腊月初八那天,扬州节度使李通裕便设 斋烧汤,为500僧人沐浴熏衣,认为不但能 除身上污秽,还能涤洗心垢。这是一种宗 教性沐浴,它告诉人们,洗身是表结心是 质。正如古人所讲的“澡身而浴德”。
扬州文化
历史品牌
• 近2500年来,扬州的汉、唐、清几度繁华, 催生并刺激了三把刀行业的发展与兴盛; 几度衰落,又“逼迫”并推动扬州先民怀 揣三把刀背井离乡、漂流四方、艰苦创业。 历经千年风雨磨砺的扬州三把刀已经走出 了本土,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成为 扬州悠久历史的重要象征。
经济品牌
• 三把刀与黎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扬州的三把刀已发 展成为一大阳光产业,对繁荣市场、改善 生活、增加税收、扩大就业起到了不可估 量的作用
规模
• 吴道台宅第原占地面积7930㎡,建筑 面积5584㎡,吴道台宅第现存面积2650㎡, 坐北朝南。原有五条轴线,吴道台宅第除 住宅部分外,在原北河下街东面,有一花 园,名为“芜园”;北面有吴氏祠堂。 1945年夏天发生火灾,烧毁将近3/5的面积。 日军侵占扬州时又强行将花园与祠堂铲平, 作为日军的练兵场。
• 清代《望江南百调》词中说:“扬州好, 沐浴有跟池,扶液随身人作杖,摩沙遍体 客忘疲,香茗沁心脾。”顾客一进浴室大 门,立即有服务员迎上前去,根据不同情 况,安排座位,毛衣外套、贵重物件一律 叉挂,其余打包,送上热毛巾给你擦脸, 泡上香茶;服务员手拎大铜壶分三次将茶 水倒入杯中,滴水不漏,人称“凤凰三点 头”;再送上一双 革及 鞋,过去是木制或 草席织编,可防滑,现在一般改用塑料鞋
历史价值
• 普哈丁墓园连同那些墓碑,是中阿友好史上珍贵 的实物资料,对唐以后直到明代阿拉伯人在扬州 的生活,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线索,并为研究中国 伊斯兰教史、海外交通史、世界建筑史提供了珍 贵的资料。普哈丁墓园是国内外穆斯林敬谒先贤 的圣地,更是中阿友好的历史见证。普哈丁等伊 斯兰教先贤,虽然早已与世长辞,但他们在扬州 留下的仙鹤寺、普哈丁墓等珍贵文化遗迹,将永 世长存。扬州与伊斯兰教国家的传统友谊,也将 代代相传,万古长青。
•
扬州菜刀下的切配:1.5厘米厚的豆制干批成24片刀
• 如线,匀如发。扬州厨刀下的食雕更是“纤锋剖出玲珑雪, 薄质雕成宛转丝”。花草、禽兽、风景、人物、典故,精
雕细刻得逼真生动,情趣盎然,不足盈尺的食盘中,个个 都是凝固的画,咀嚼的诗。
修脚刀
• 扬州修脚刀的招牌像一张名片,无论出现在全国哪个城 市的浴都门口,都清楚地表明了它的含金量。
修脚刀加上修脚师的精湛技艺,真的是各种脚病的克星,
是趾甲的保护神
理发刀
• 扬州理发刀曾被乾隆皇帝“御赐一品 刀”。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游扬州时, 剃头理辫用的就是扬州理发刀。每次剃头、 修面、刮胡子,扬州理发师独到细腻的刀 功,轻柔柔,绵酥酥,如春风拂面,似鹅 毛撩心,使他受用得此身不知何处去,已 随剃刀游九霄。 扬州剃头刀,刀身约长三 寸,脊厚刃薄,刀柄木质,中间有枢纽相 连,便于理发师的手指在运刀的方向、角 度、劲力、速度上的准确把握。
•
扬州修脚刀有五种:口窄轻便的平刀(修刀、轻刀),
厚而坚的锛刀(枪刀),嵌趾刀(条刀),刀薄柄扁的铲刀(片
刀)和刮刀。全套刀又分为大、小两套,大套12把,小套6
把。刀型不同,用
• 扬州三把刀之修脚刀
• 途各异,修脚师操刀上阵,或撕胼胝,或挖鸡眼,或修嵌 甲残甲。
•
由技而医,由技而艺,代代相传,极具功力。扬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