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会计 ppt课件

成本会计 ppt课件


具体:成本开支范围(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
P2
三.期间成本的涵义
销售费用(营业费用)
期间成本,又称期间费用
或非产品成本 或非制造成本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四.成本的一般涵义
特定的会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 发生的可用货币计量的代价。
具体包括三层涵义
1.发生于某一特定会计主体 2.发生是为达到一定目的 3.可用货币计量
第二章. 成本会计发展及其职能和分类
第一节.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多种观点) 多数→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成本会计(1880~1920)
记录型成本会计 仅限于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消耗进行系统的汇集和计算,用 来确定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分批法 主要内容:形成、完善成本计算方法 分步法
……
第二阶段:近代的成本会计(1921~1945)
ABC法
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1.适时生产制度(目标→零存货)
2.全面质量管理(最佳质量成本,平衡计分)
成本领先
3.战略成本管理→战略定位 产品差异化
目标集聚
4.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永无终点的比赛)
5.限制理论(为省钱而花钱)
第三节.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一、职能:
1.成本预测
2.成本决策 事前
一.严格执行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1.分清成本和非成本界限 2.分清不同期间成本的界限 3.分清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的界限 4.分清各种产品成本的界限 5.分清产成品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控制型成本会(事中控制)
强调在消耗发生过程中的控制 标准成本制度 主要内容 预算控制
……
第三阶段:现代成本会计(1945年以后)
规划、决策型成本会计(事前控制) 将企业目标与成本控制联系在一起 强调如何通过事前对成本的规划、决策以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主要内容
成本预测、决策→性态分析 目标成本法 责任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质量成本法
三.成本会计制度 以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为依据; 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内部管理的要求加以制定
第四章 产品成本核算概述
第一节.产品成本核算原则
1.实际成本计价基础原则 2.成本分期原则 3.合法性原则 4.重要性原则 5.一贯性原则 6.权责发生制原则
第二节 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
第二节.成本的分类
一.按成本的经济用途或职能
1.成本
制造成本(成本项目)
(生产成本,工厂成本)
非制造成本→期间费用
(非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 制造费用
2.分类的作用
①有利于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②有利于正确的成本计算 ③有利于正确的损益核算
二.按成本同特定产品的关系或分配方式分类
直接成本 1.成本
3.成本计划
4.成本控制 5.成本核算
事中
6.成本分析 7.成本考核
事后
二、成本会计的任务:
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 2.开展成本预测,进行成本决策 3.制定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4.做好成本分析,严格考核成本
第四节.成本会计的分类
一、按成本会计制度分类: 1.实际成本制度 2.估计成本制度 3.标准成本制度
……
第二节.当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
1.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 2.产品需求多样化 3.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4.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
外部环境的变化给当代成本会计带来很大冲击,具体体现在:
一、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自动化、电脑化 1.产品成本计算结果不正确(制造费用比重上升) 2.不能有效发挥成本控制的职能作用(应对措施:作业成本法)
东北财大万寿义等编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成本的含义
一.成本的含义: 成本(理论成本)→是产品价值中物化劳动
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 值的货币表现 (即C+V+m中的C+V)
二.成本的实际内容
实务中考虑到加强经济核算,进行生 产耗费补偿的要求,在理论成本的基础上 增减一些项目构成了成本的实际内容。
间接成本
2.区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应考虑的因素 ①该项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重 ②计算技术水平 ③生产设备布局 ④生产工人工资制度和原材料利用方式 ⑤企业生产特点(单一产品、多品种)
3.分类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三.以规划、控制成本为目的的分类
(按成本习性分类)
1.成本习性的概念:

2.分类: 变动成本 本
四.建立原始记录制度,制定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 (是正确计算成本、加强成本控制的基础)
另:必须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和素质
第二节.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机构设置 组 机构 织 人员 工作组织形式
制度
一.机构设置 规模大的企业→专设成本会计部门 规模小的企业→会计部门中专人核算
二.成本核算组织形式 集中核算形式 非集中核算形式
定额的作用 定额的内容 定额制定的方法
成本核算的依据 成本控制、分析的标准
劳动定额 材料、动力等消耗定额 费用定额、质量定额…… 经验统计法 技术分析法
二.加强物资的计量、验收、 领发和清查工作 (正确计算成本、加强物资管理的前提)
三.建立内部结算制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 (有利于贯彻责任制、正确考核业绩、简化成本核算)
二、按成本计算模式分类: 1.全额成本计算模式(完全成本模式、吸收成本模式) 2.变动成本计算模式
三、按间接费用分配基础分类: 1.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2.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第三章 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和工作组织
第一节.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定额管理制度,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额
定额→规定的消耗标准
总成本


单位成本
业务量
业务量
成本 固定成本
半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3.分类的作用:
半固定成本
有利于正确的成本预测、决策和分析。特别是对控制 和寻求降低成本途径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成本的作用及其降低途径
一.成本的作用:
1.成本是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 2.成本是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 3.成本是制定价格的重要依据 4.成本是经营预测、决策和分析的重要基础
二.降低产品成本的意义和途径:
〈一〉意义: 1.降低产品成本,可提高生产效率 2.降低产品成本,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利润 3.降低产品成本,从而降低产品价格,可提高竞争能力 4.降低产品成本,可扩大生产规模,使企业不断发展
〈二〉降低成本的途径:
1.提高劳动生产率 2.节约材料消耗 3.控制生产损失发生 4.控制制造费用 5.采用高新技术 6.优化企业价值链,实现集团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