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第一章项目建设概述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 项目执行单位:**市畜牧兽医站 项目建设地点:**省**市**210号 项目法定代表人:**,站长 项目建设期限:XX年4月—XX年4月 项目目标:全面提高**市对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建立**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以达到目标规定的工作能力。
1、动物疫病化验诊断室改造; 2、配备仪器设备,如监测、健教、网络等设备; 3、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 4、疫苗储备所需冷链系统购置、改造及疫苗运输。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00万元。
其中动物疫病化验诊断室改造100万元,重大动物疫病快速诊断、监测设备更新及防控技术培训150万元,疫苗储备所需冷链系统购置、改造及疫苗运输50万元。
项目效益情况: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市将有效控制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全面提高动物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使疫病防治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项目建设实施依据 自XX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等动物疫病的连续发生,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全球性暴发,不仅给畜牧行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据报载,截止XX年2月22日,全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170人,死亡92人,并且禽流感在亚洲肆虐之后,又蔓延至欧洲诸国,如今又登陆西非,这提高了病毒变异,以及在人类之间造成大疫情的可能性。
因此,进一步加强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综合水平及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能力,是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搞好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是保障畜产品安全、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 加入WTO之后,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城乡居民正向更加富裕的生活迈进,人们对肉品质量的要求已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肉质的新鲜和味美,相应地对畜产品的需求更加着重营养、安全、可靠。
然而,随着畜牧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日趋频繁,动物疫情的控制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特别是近几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疫病在全球的反复发生,且呈恶化蔓延之势。
据农业部统计,XX年以来,我国共发生35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涉及14个省、自治区,共有万只禽发病,死亡万只,扑杀万只。
这些动物疫病的发生,不仅给畜牧行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直接影响到公共卫生,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在我市实施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很有必要。
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包括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病,大大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以及对人体的危害,保护人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并最终达到保障畜产品安全、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目的。
搞好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是加速全市畜牧业发展,提高畜产品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动物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生产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无疫病的绿色动物产品和减少动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随之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发展绿色动物产业,不仅是提高动物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新世纪动物生产的发展方向。
据OIE统计,XX年美国发现首例疯牛病后,约有20多个国家和禁止进口美国牛肉及相关产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额占到了美国牛肉出口的90%以上),使美国的经济损失达上百亿美元。
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将全面提高我市对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这有利于全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强化对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质量监督,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提高动物及其产品的质量,增强畜牧业出口创汇能力,并最终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建设成为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目标。
因此,**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有着深远的意义。
基础设施和配套技术水平滞后,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市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各级农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畜牧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为解决**市居民“菜篮子”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条件限制,我市目前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技术水平滞后,动物疫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还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
同时,规模饲养、养殖生态小区等发展迅速以及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日趋频繁,也使动物因疫病带来的风险加大。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畜牧业生产每年因疫病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项目区经济的发展 **市地处**省中北部,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南端,位于京九铁路中段,是**省省会城市。
**市经济以加工业为主,农业、商业、金融也具相当规模。
全市农业丰饶,经济作物占30%以上,并已形成蔬菜、商品粮棉、油料、茶果桑、鱼、禽蛋、奶牛、木材及花卉生产基地。
近几年,我市畜牧业发展迅速,专业化、规模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境内有全省最大的生猪批发市场、禽蛋批发市场、肉类联合加工厂、种畜禽生产基地,生猪外贸出口基地以及禽蛋加工出口基地,并且每年有大量优质猪肉、禽、蛋销往港澳,已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XX年,全市生猪饲养量万头;家禽饲养量万羽;牛饲养量万头;羊饲养量万头;肉类总产万吨;禽蛋产量万吨;牛奶产量万吨。
**市经济的发展为**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项目区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境内有京九、浙赣铁路通过,可直达我国主要大城市,并且京九铁路在**同浙赣铁路交汇,使**同沿海和西南地区的距离大大缩短。
105、320、316国道在**交汇,全市公路全部成网。
**空港每周100多次航班。
水运可通长江各港。
四通八达的水、陆、空交通体系为**市饲料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项目建设单位技术力量雄厚 **市畜牧兽医站为**市农业局下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全市畜牧兽医业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动物防疫工作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8人,其中高级畜牧兽医师7人,中级9人,硕士1人。
我站已建立起一个具有一定水平的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拥有全自动生化培养箱、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显微镜等仪器设备。
我单位主持完成的《**白猪选育》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白猪的推广被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主持和参与的《**乌鸡新技术选育研究及其推广应用》、《冬闲田种草养鹅技术推广》、《我国优良种鸭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一、二、三等奖;主持的《**白猪推广》和《水禽无公害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先后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项目法定代表人:**,女,1967年10月生,高级兽牧兽医师,1990年毕业于**农业大学牧医系畜牧专业,同年分配在**市畜牧兽医站。
1999年任副站长,分管防疫工作;XX年任站长。
该同志参加工作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动物防疫工作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及科研工作。
先后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农科突出贡献三等奖,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管理水平。
现任**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办公室副主任,**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畜牧兽医杂志》编委,**省养猪专业协会常务理事。
主持实施的项目主要有:《我国优良种鸭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乌鸡新技术选育研究及其推广应用》,《冬闲田种草养鹅技术推广》,先后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一等奖、二等奖。
政府高度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动物疫病对人群造成的损害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特别是近几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疫病在全球的反复发生,且呈恶化蔓延之势,已经引起全人类高度关注现代畜牧业中的生态学问题。
对此我国政府更是高度重视,XX年共投入资金3297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仅口蹄疫、禽流感疫苗经费一项就投入17个亿。
同时,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继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
而在此次“两会”时段,上百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保护扶持家禽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要求建立应对禽流感的长效机制,尽快启动国内禽肉消费市场。
项目区基础配套设施完善 本项目所在地为**市**210号,该场址位于**市的市中心,交通十分便利。
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均有保证,**市畜牧兽医站有着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
综上所述,**市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建设条件优越,建设是可行的。
第三章项目执行单位的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与人员状况 **市畜牧兽医站为**市农业局下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机构健全,队伍稳定,技术力量较强。
全站共有编制28人,实际在职人数25人(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13人,专科10人,中专1人,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96%),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0人。
该站自成立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保障**市畜牧业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固定资产状况 **市畜牧兽医站拥有基本的办公场地,具有一定的冷藏和诊断仪器设备;建立了兽医诊断室,具备基本的化验诊断能力,但现有的设备相对落后。
目前我站固定资产为100万元,其中化验设备款33万元。
专业技术水平状况 **市畜牧兽医站技术力量较强,现有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13人,专科10人,中专1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0人。
该站自成立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保障**市畜牧业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由我单位主持完成的《**白猪选育》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白猪的推广被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主持和参与的《**乌鸡新技术选育研究及其推广应用》、《冬闲田种草养鹅技术推广》、《我国优良种鸭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一、二、三等奖;主持的《**白猪推广》和《水禽无公害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先后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第四章项目建设环境分析项目的具体实施地点 项目具体实施地点为**市畜牧兽医站,**210号。
项目建设条件和基础设施情况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夏季高温多雨、秋冬干燥寒冷,年均气温℃,活动积温5471℃,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年均降雨量1528毫米,年日照数2100小时,年均无霜期266天,蒸发量,平均风速3米/秒;主要自然灾害为冰雹、霜冻、内涝,气候条件相当适宜畜牧业生产的需要。